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四川省雷波县拥有丰富的筇竹资源,但筇竹林经营管理缺失,竹笋采集过度且无序,导致林分退化严重,同时筇竹产业链不完整。文章通过调研雷波县筇竹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筇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在产业规划、竹林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三产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筹融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雷波县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有“世界筇竹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筇竹资源.在保护筇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筇竹资源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筇竹产业发展前景、筇竹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筇竹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大关县是筇竹的现代分布中心,筇竹是大关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关县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保护到竹林培育、全竹开发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文章探讨了大关县筇竹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及取得成效,并对筇竹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大关县筇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昭通市筇竹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昭通市天然筇竹资源占全国筇竹总面积的73%,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昭通筇竹现状,分析了保护和利用的筇竹资源的必要性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保护与利用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80—2022年筇竹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多年来筇竹相关的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文献作者总体较集中,以董文渊为核心形成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也有少数学者独立选择筇竹为研究对象;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以及筇竹产业发展是筇竹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筇竹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筇竹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后筇竹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究筇竹的生物学特性,深化筇竹林生态学、遗传多样性、适应性等领域的研究,了解筇竹与其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云南昭通的筇竹研究为示范,开展四川宜宾的筇竹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6.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大关县为例,在对竹类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县域竹产业的思路,突出筇竹特色培育人工竹林,构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重视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植笋竹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制定产业发展扶贫优惠政策等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滇东北筇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属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以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分布面积最大。本文在对滇东北筇竹资源生境特点、资源概况,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筇竹资源退化严重,目前存在认识不足、科技落后、管理粗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筇竹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雷波县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提出实现雷波县筇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同巩固脱贫攻坚紧密衔接乡村振兴建设目标的意见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县境内踏勘、座谈、调研,考察学习竹产业发展良好县市以及雷波县开展天然筇竹低效林改造取得的经验等方法,总结提出对策。【结果】(1)雷波县筇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箐口乡、黄琅镇、西宁镇等14个乡镇,总面积约为28 033 hm2。县境内筇竹生长区域海拔为1 320~2 610 m。(2)县境内筇竹资源未开展系统化经营管理。因过度无序采笋,人畜活动频繁,导致林分质量下降和筇竹林分老龄化严重,县境内筇竹林基本为低产低效林。(3)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型竹种,当地仅以售卖鲜笋为主,对筇竹竹竿、旅游资源、人文情怀等均未充分融合开发利用。加工水平和工艺简单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结论】实现筇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巩固脱贫攻坚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结合实际从筇竹发展整体规划、林权制度改革、地方技术标准制定、全面开展低效林改造、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筇竹是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竹种,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筇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致使筇竹种群资源退化,造成筇竹资源严重破坏。针对筇竹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昭通市筇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可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筇竹资源,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筇竹实生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当地筇竹开花的机遇,进行了播种育苗研究,总结出一套筇竹实生苗培育技术,培育苗术100余万丛,有效的保护了筇竹种质资源和服务生产。研究结果表明,筇竹种子具有后熟期,改正了竹类植物都没有后熟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筇竹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稀珍竹种,其笋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王”。云南省昭通市是筇竹的自然分布中心,其天然筇竹林面积占中国天然筇竹林面积的73.18%。由于管理缺失,大部分筇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状态,资源浪费严重。为充分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提高竹笋产量,对低产筇竹林开展了科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使筇竹发笋时间提前,笋期延长,发笋数量增加,单位面积笋产量明显提高,肥料以尿素+复合肥+厩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筇竹杖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是中国的特有竹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不仅具有多种使用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有关筇竹及筇竹杖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分析了筇竹杖的工艺造型和不同的使用功能,探讨了筇竹杖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37种期刊中,其中以林业类期刊居多,《世界竹藤通讯》是载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论文第1作者中,董文渊和吴义远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文献内容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领域。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筇竹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是滇东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主要植物,筇竹笋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合理经营筇竹林,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调查滇东北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确定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对筇竹生长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1)土壤厚度、石砾含量、海拔、坡度是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2)根据不同海拔的土壤类型及土层厚度,将筇竹林的立地划分为1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立地特征差异明显;3)不同立地类型的筇竹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位于中海拔区的筇竹生长表现较好,在相同海拔区以厚土层中的筇竹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威信县乡土竹种资源、生态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出毛竹、梁山慈竹、筇竹和方竹4种主要乡土竹种,提出了合理规划、科学培育竹林资源、深化笋竹产品加工、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科技投入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筇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8.
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与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位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长、鞭径、鞭芽数、活芽数、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长、隔离者直径相应减少,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增加。在水分和养分资源有效性不同的生境中,筇竹无性系表现出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省水富县在竹类资源、气候环境、交通条件和竹产业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发展优势的分析,提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竹产业的具体措施,为该县竹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