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茶小绿叶蝉和茶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在我县茶园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为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茶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枝叶为害,  相似文献   

3.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目前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所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园的无公害防治。基于已有研究基础,本文概述了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十年来我国在茶园控害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其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发生动态以及近十年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不同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增强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的理性认识,为茶叶产业提供科学的防治手段和理论支持。文末对今后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屏南县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屏县主要茶场进行调查,研究了当地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气温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的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茶小绿叶蝉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福鼎市茗华茶场、福东茶场、备湾茶场2年实地虫情调查研究,分析气象条件与茶小绿叶蝉发生的关系。[结果]茶小绿叶蝉受外界气象环境影响较大,气温对茶小绿叶蝉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湿度和日照。茶小绿叶蝉各代若虫历期、各世代生活历期和繁殖能力均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日平均温度来预测卵盛孵期与实际发生期基本符合,其预测精度较好,可以提早10~15 d发布虫情预报,以便做好防治准备工作。[结论]充分利用气象资料与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关系进行预测预报能及时掌握了解虫情的变化,对指导大面积防治茶小绿叶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探讨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宁德市主要茶区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揭示了该虫越冬时间.地点等生物学特性,比较了不同植物、矿物源农药对该虫防治效果。为茶假眼小绿叶蝉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以云南西双版纳高山茶区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为基地,对茶树种质资源圃中自然生长的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胶-茶间作茶园、纯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差异显著;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均呈双峰型,即每年有2次虫口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6月,第2个高峰期为10~11月;且无明显的越冬现象.  相似文献   

8.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永泰县茶园的头号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嫩梢叶汁液,消弱树势,严重影响茶叶质量。该虫一般1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本文通过多点茶园系统调查,总结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永泰县茶区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方法,为茶假眼小绿叶蝉测报及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东南沿海区域福建省泉州市茶叶主产区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该虫害的发生特征,提出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谈茶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绿叶蝉是福建省茶叶的最主要虫害之一,在茶园发生为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该文总结了茶小绿叶蝉的特征特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以农业措施、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南山白毛茶有机茶园小绿叶蝉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西本地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有机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进行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防治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BT防治茶园小绿叶蝉药效大田试验,修剪对小绿叶蝉消长的影响试验,净采与洗蓬对茶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试验四种防治技术试验。试验筛选出的苦参碱、楝素、BT制剂、武大绿洲丫丫等安全、有效的生物源、植物源药剂,对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本文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该虫相对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了6种常用农药在不同茶园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茶园施药水平的提高,其LC50值和抗药性逐渐增强,对新型药剂阿克泰的抗性倍数增幅最大,增长了2.2-13.3倍,而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则增幅最小,增长了1.5-3.4倍.毒力基线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的LC50值为310.5990mg·L-1,毒力最低;阿克泰的LC50值为1.2029mg·L-1,毒力最高,相对敌敌畏的毒力为258.2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单头饲养小贯小绿叶蝉,观察了其蜕皮、羽化及孵化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龄若虫蜕皮时间为(4.83±0.13)min,2龄若虫为(5.14±0.13)min,3龄若虫为(5.07±0.11)min,4龄若虫为(5.64±0.17)min;1、2龄若虫蜕皮数量在24 h内分布比较均匀,3龄若虫蜕皮时间集中在2:00-4:00,4龄若虫多在4:00-7:00和16:00-19:00蜕皮.雌虫羽化时蜕皮过程持续(8.15±0.18)min,雄虫持续(8.02±0.21)min;雌虫整个羽化过程需要(16.82±0.27)min,雄虫需要(16.15±0.29)min,雌雄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虫羽化高峰分别在5:00-12:00和4:00-11:00.卵孵化持续时间为(7.42±0.52)min,孵化的高峰出现在5:00-8:00.  相似文献   

14.
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贵州主栽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抗性表现及相关抗性生化因子,利用为期1年的田间调查明确12个茶树品种抗性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树中的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等27种生化成分,用相关性分析判断生化含量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中,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茶小绿叶蝉高感品种,黔湄601为茶小绿叶蝉高抗品种。咖啡碱含量与茶棍蓟马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正相关,其中精氨酸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除表没食子儿茶素外的5个儿茶素单体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负相关,其中儿茶素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高、AChE敏感性较低,其他3个品种的GSTs和CarE活性较低、AChE敏感性较高;各种酶活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分化及抗性的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预测茶园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定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的优质丰产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山林间茶园、种质资源圃和茶-林间作等5类代表性茶园,从2007年4月20日~12月26日,5d 1次调查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作为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的数据源.据此对自回归模型预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与其他相关预测模型相比,自回归模型显得简便易行实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玉  尹健  马俊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农药防治2种茶树害虫的药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源农药,药后1、3、7、10d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防治茶尺蠖速效性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尺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印楝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d防效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 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辅助调查方法,研究了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园小绿叶蝉在崂山茶区1年发生9代,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若虫。进入7月份,种群数量增加很快,到8月下旬至9月下旬达到全年虫口数量的最高峰,从10月上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到11月份,成虫全部进入越冬状态。从全年种群消长规律来看,小绿叶蝉在该茶区1年出现1个危害高峰,即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