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蜜蜂属内蜂种的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明确记录的蜜蜂属有6个种:小蜜蜂(Apis florea)、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大蜜蜂(Apis dorata)、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和黑大蜜蜂几乎完全分布在亚洲国家。东方蜜蜂按地理分布可分为南亚类群、海岛类群和东亚类群。西方蜜蜂分布在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本文详述了各种蜜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蜜蜂α-葡萄糖苷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大利蜜蜂α-葡萄糖苷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040259)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RT-PCR,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JMl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得到的中华蜜蜂α-葡萄糖苷酶(alpha-glucosi-dase)基因与已知的意大利蜜蜂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1.31%.氨基酸序列与意大利蜜蜂、黑腹果蝇、埃及斑蚊、冈比亚按蚊、印度蜜蜂、小蜜蜂、非洲爪蟾、日本蜜蜂、赤拟谷盗、尖音库蚊的同源性分别为90.83%、48.1l%,47.28%、45.74%、42.25%、41.21%、38.10%、37.93%、35.56%、33.88%.首次从中华蜜蜂工蜂中成功扩增到长度为745 bp、编码α-葡萄糖苷酶(alpha-glucosidase)的基因片段(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F638842).  相似文献   

3.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水富县太平乡(4群)和贵州六盘水市盘县(3群)共采集了7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并与云南省内其它县东方蜜蜂A.cerana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水富东方蜜蜂A.cerana个体较大,体色较浅,贵州六盘水东方蜜蜂A.cerana个体较小, 体色较浅,与云南省内南部东方蜜蜂A.cerana分开,与德钦东方蜜蜂A.cerana形成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中华蜜蜂mrjp3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方蜜蜂(Apis cerana)mrjp3基因部分片段为探针筛选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得到120个阳性克隆。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序列测定,获得含有中蜂MRJP3 (AccMRJP3)cDNA的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得到AccMRJP3的cDNA序列全长。中蜂MRJP3的cDNA全长为1 987 bp(包括10 bp长的poly A尾巴),包含一个长1 779 bp,编码593个氨基酸的ORF,在5'端和3'端各有一个长46 bp和160 bp的非编码区。类似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大蜜蜂(Apis dorsata),由AccMRJP3 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个长片段重复区。但比较结果显示中蜂、西方蜜蜂、大蜜蜂MRJP3重复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实验材料,进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然后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IEF-PAGE)技术检测亲本和营养杂交后代的工蜂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和纯合度,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后,杂交后代工蜂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型发生了变化,并且苹果酸脱氢酶条带位置朝着对方蜂种偏移。  相似文献   

8.
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在我国的分布及其亚种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东方蜜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范围:除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确定了东方蜜蜂在我国有五个亚种分化;除指名亚种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u外,肯定了西藏亚种Apis ceranaskorikovi Maa,发现了我国蜜蜂亚种的新纪录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us,提出了阿坝亚种Apis cernaabansis Yang et Kuang.subsp.now.和海南亚种Apis cerana hainana Yanget Krang sbusp.now.两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前期获得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基因组的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的新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和鉴定:利用Cufflink软件对reads进行转录本重构,通过与参考转录本序列进行比较,共对3 366个东方蜜蜂的基因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预测出527个东方蜜蜂的新基因,其中234个新基因在Nr数据库中存在注释信息;随机选取12个新基因进行PCR鉴定,有11个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多数预测出的新基因真实存在;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新基因可能在东方蜜蜂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东方蜜蜂基因组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触角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获得中华蜜蜂离子型受体IR76b、IR75f.1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和表达谱分析,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对AcerIR76b、AcerIR75f.1在中蜂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各部位(触角、头、胸、腹和足)中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AcerIR76b、AcerIR75f.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分别为1 635 bp和1 686 bp,分别编码545、562个氨基酸。预测AcerIR76b分子量为63.09 ku,AcerIR75f.1分子量为62.28 ku,它们均具有3个跨膜结构。qRT-PCR结果显示,AcerIR76b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的各部位中均有表达,但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的高于其它部位(P0.01);AcerIR75f.1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中,均在触角中高表达,而在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中,均在足部高表达。【结论】AcerIR76b和AcerIR75f.1的编码产物均具有昆虫离子型受体的典型结构特征,2个离子型受体在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各个部位均有表达,推测其不仅参与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在味觉感知中也同样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的生物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蜂毒明肽产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并对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蜜蜂头部和胸部组织中成功扩增获得511bp的蜂毒明肽基因序列,该序列GC碱基含量仅为24%,包含一个14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的同源性高达58%,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结论】蜂毒明肽是一种小分子抗菌肽,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具有生物抗菌肽的典型特性,但需进一步加工切除信号肽序列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mall RNA-seq(s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肠道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进行全转录组鉴定和分析,旨在丰富中蜂的miRNA信息,并为深入研究miRNA调控中蜂幼虫肠道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华蜜蜂前溶血肽原基因的重组供体质粒pBacHT—GFPTAccPPM,将其转化进入穿梭栽体Bacmid的受体茵DH10Bac中,得重组穿梭栽体Bacmid-GFPTAccPPM,再用Lipofectin介导其DNA转染粉纹夜蛾细胞系Tn-581-4,最后观察细胞表达时相动态。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胞内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证明重组病毒Bacmid-GFPTAccPPM已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遗传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中华蜜蜂资源,用新法饲养和旧法饲养对安徽皖南山区的中华蜜蜂群体温度变化及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法和旧法饲养的中华蜜蜂蜂团中心温度分别为:春季(32.57±0.29)℃和(32.78±0.60)℃,夏季(34.03±0.33)℃和(34.26±0.31)℃,秋季(32.19±0.26)℃和(32.39±0.26)℃,冬季(26.14±0.39)℃和(27.47±0.31)℃;边缘温度分别为:春季(22.24±1.77)℃和(22.49±1.78)℃,夏季(33.71±0.64)℃和(34.08±0.66)℃,秋季(19.27±0.54)℃和(19.68±0.52)℃,冬季(14.20±0.09)℃和(14.81±0.07)℃。新法和旧法饲养的蜂团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季和冬季新法和旧法饲养的蜂团边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春、秋季差异不显著;冬季旧法蜂团中心与边缘温度均高于新法。在环境温度剧变条件下,通过群体的调节,冷库中繁殖群蜂团中心温度保持30.5~32.6℃;温室中断子群蜂团中心温度保持27.8~31.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00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飞行的观察,发现21-30日龄的雄蜂在下午3点左右进行飞行且飞行时间最长.在不考虑雄蜂的日龄和其它因素时,飞行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5.67±20.12min.雄蜂首次飞行的日龄与其飞行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r=0.612).雄蜂两次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时间与其日龄有关,随每日飞行次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每日第1-2次飞行在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地长于其它次飞行所停留的时间.雄蜂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平均时间为21.22+16.53mim.  相似文献   

17.
龙栖山中华蜜蜂种群分化形态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31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发现6个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周边地区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相比,龙栖山野生中华蜜蜂的翅长、蜡镜长、蜡镜间距分别为8.6655、1.1568、0.2083 mm,分别减少0.0728、0.0382、0.0730 mm;翅脉角D7为95.6°,增大1.8°;翅脉角N23和J16分别为83.3°和101.2°,分别减小4.0°和3.2°(P<0.05).对采用判别式分析得到的样点重心的判别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龙栖山中华蜜蜂已从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种群中分化,形成独立的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自然交尾作为多雄交配对照。然后用标准的方法检测各蜂群对蜂王产的未受精卵(QU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UG)的监督效果,结果表明:在自然交尾、双雄授精或单雄授精3种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现象。  相似文献   

19.
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的序列分析方法,对海南16个样点的715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明确了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的分布特点.结果共发现48种单倍型,其中新发现43种单倍型.共检测到38个变异位点,包括12个单一多态位点、23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插入位点和3个缺失位点.海南中华蜜蜂单倍型多样度为0.742±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248,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54±0.00013,这表明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海南中华蜜蜂普遍在117位点发生G→A的转换,发生比例为74.27%.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蜜蜂资源,具有独特的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本研究通过A107、AP043、AP085、AP313、AT101等5对微卫星引物与mtDNA tRNAku-COII 357 bp片段,对110只长白山中华蜜蜂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长白山中华蜜蜂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香农指数分别为0.2110±0.2333、0.0645±0.0718、0.4031±0.4202,PIC值除A107为0.5541外,其它4个位点分别在0-0.1644之间;mtDNA标记检测到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249±0.05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74±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为0.263,表现出很低的遗传多样性.长白山中华蜜蜂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5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均以一种等位基因为主,线粒体单倍型H1(Japan1)占83.64%,且在长白山中华蜜蜂研究中首次发现H3(登录号:KF673779)、H5(登录号:KF673782)、H7(登录号:KF673780)、H8(登录号:KF673781)等4种单倍型.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少,遗传多样性低,遗传结构单一,面临着灭绝的风险.长白山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