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试验从callipyge侧翼选取与道赛特肉羊后臀发育可能存在关系的5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PCR扩增,计算群体遗传参数,并分析微卫星DNA多态性与肉羊后臀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座OY3、MCMA26、UWCA4、TGLA122、BM3413对道赛特羊的后臀发育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与道赛特肉羊后臀发育紧密相关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13个SSR标记,经过PCR扩增,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显色,对阿坝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到:13个SSR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4个,等位基因最多的为BH3501、OarHH35、TGLA122,都有7个等位基因;最少的为BMS648、ILSTS22、ILSTS0049、RM150,都只有3个等位基因.统计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等位基因频率,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13个SSR标记的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通过微卫星检测得到该群体杂合度较高,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大,遗传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荷斯坦种公牛亲子鉴定及个体识别技术平台,本研究选取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12个微卫星标记(BM1824,BM2113,SPS115,ETH10,TGLA122,ETH225,INRA023,TGLA126,TGLA227,BM1818,ETH003和TGLA53),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571头荷斯坦种公牛进行基因型检测。统计结果显示,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0,平均杂合度为0.735,属于高多态性标记;12个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大于0.996,累积一致性概率为4.9×10^-13,将其运用于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具有很强的检测效率。此外.通过分析每个标记的检测信号峰图特征,将检测结果与商业化试剂盒进行比较以及利用ISAG参考DNA样品进行等位基因统一命名等手段,建立了标准化的微卫星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并初步建立起中国荷斯坦种公牛遗传检测信息库。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旨在利用微卫星DNA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的杂种优势。利用2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4个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引进肉羊与地方肉羊品种的杂交效果。结果,23个微卫星座位在7个绵羊群体中均呈现高度多态,共检测到34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5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532 1~0.936 1,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572 8~9.345 8,平均杂合度在0.549 2~0.936 0,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714 2~0.829 5,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品种看,无角陶赛特的遗传变异最大,而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经遗传关系分析,在引进的4个肉羊品种中,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杂交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萨福克、波德代、无角陶赛特、特克赛尔,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一致。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这将对今后绵羊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微卫星标记ILSTS01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以河南省地方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微卫星标记的带型.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品种中均检测到微卫星标记ILSTS011有3个等位基因,微卫星标记ILSTS011的平均杂合度为0.614 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14 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51 3.说明ILSTS011为高度多态基因座,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绵羊1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可能与Carwell基因连锁或与眼肌性状有关的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研究它们与眼肌性状的关系。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和复合银染技术分析了这些基因座的多态性,并分别对Dorset和Suffolk与新疆细毛羊级进杂交F2代两个肉羊群体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了10个微卫星基因座多态性与超声波测量的眼肌性状(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眼肌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Dorset群体中,BM3413基因座对眼肌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TGLA122基因座对眼肌宽度有显著影响(P<0.05),MCMA26基因座对眼肌厚度和宽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从而影响眼肌面积;(2)Suffolk群体中,MCM38、CSSM18、ILSTS54和BM3413对眼肌厚度和宽度同时具有影响而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眼肌面积(P<0.05或P<0.01)。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显著影响绵羊眼肌面积的最有利基因型:Dor-set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MCMA26的基因型FN(196 bp/222 bp)和基因型EM(192 bp/220 bp);Suffolk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CSSM18的基因型AE(124 bp/134 bp),ILSTS54的基因型AD(130 bp/148 bp)和CD(134 bp/148bp)以及BM3413的基因型BF(190 bp/232 bp)。综合分析表明:(1)微卫星MCMA26-CSSM18区域可能为Carwell基因的存在位点,而BM3413可能是一个除Callipyge与Carwell之外新的影响绵羊后臀和眼肌性状QTL或基因的存在区域;(2)本研究发现的一些最有利基因型在今后的肉羊选育中有望作为相应群体早期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选取了具有较高多态性的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和54种基因型,以OarAE54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数量最多,DRBP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数量最少,每个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43个;7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均高于0.85,显示为高度多态;OarAE54标记的群体遗传杂合度高达0.864。说明安徽白山羊保种群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并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6;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初步了解无角陶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对甘肃榆中地区的适应性,以便为该地区引进推广良种肉羊提供依据。以兰州奉特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榆中肉羊繁育中心的无角陶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为研究对象,对其2016—2018年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18年无角陶赛特羔羊和特克塞尔羔羊从出生到2月龄(断奶)的生长发育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2016年到2018年无角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的繁殖率、产羔率、双羔率均在逐年提高;特克塞尔羔羊初生重、1月龄重以及2月龄重均高于无角陶赛特羔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克塞尔羔羊1月龄胸宽、2月龄胸宽和体长均显著高于无角陶赛特羔羊(P<0.05),其他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两个肉羊品种在甘肃榆中地区均有良好的繁殖性能以及较高的生长性能,均可在榆中及其周边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单标记法研究考力代绵羊1号染色体ILSTS004~CSSM004和BM6506~MCM130之间的12个微卫星位点ILSTS004、MCMA008、MNS0094、CSSM004、BM6505、BMS4008、CSRD0298、TGLA415、BM8246、RM0509、URB0038、MCM0130,与其绵羊初生重、断奶重、体重(8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遗传关系,结果ILSTS004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体重影响显著(P<0·05),CSSM004位点对体长影响显著(P<0·05),其余位点对体重等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ILSTS004位点:基因型101099个体的初生重显著高于基因型095093(P<0·05),基因型101099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基因型103103(P<0·05);CSSM004基因型196196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基因型202202(P<0·05)。提示在1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ILSTS004附近可能存在影响绵羊初生重、体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TL),ILSTS004可作为其遗传标记之一;在CSSM004附近可能存在影响体长的QTL,CSSM004可作为其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客观评价无角陶赛特羊产肉性能,及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于2012年7月~2012年11月对90日龄断奶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和陶寒F2代羔羊(D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月龄断奶陶寒F2代体重与纯种无角陶赛特羔羊差异不显著;陶赛特羊与陶寒F2代的公母羔体高、胸围均差异显著(P<0.05);公羔尻宽、胸深差异显著(P<0.05);母羔尻宽、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母羔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管围公母羔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从杂交育种到羔羊肉生产方面,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使用人工授精后绵羊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以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绵羊胚胎移植的经济效益。试验中使用FSH对10只无角道赛特绵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同时对60只受体小尾寒羊进行同期发情。供体羊在发情配种后4.5~5.0d从子宫角收集胚胎。同时,将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并进行人工授精的受体羊子宫内。总共有57枚可用胚移植给44只受体小尾寒羊,32只怀孕到分娩,共产下羔羊51只(无角道赛特羔28只,道赛特与小尾寒羊杂种羔23只)。此外,经人工授精但未进行手术移植的7只小尾寒羊产下15只杂种羔羊。移胚植受体妊娠率72.7%(32/44),移胚受体繁殖率118%(51/44),受体利用率88.3%(53/60)。移胚受体总妊娠率和受体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ET组(P<0.01)。与常规胚胎移植相比,受体羊人工授精后移植胚胎不仅提高了无角道赛特母羊的繁殖率,而且提高了受体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简称陶×寒F1)公母羔羊肌肉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选择了在集约化饲养方式下饲养的7月龄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公羔、母羔各5只进行屠宰,分别取背最长肌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矿物元素等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陶×寒F1公羔、母羔之间在背最长肌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等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羔与母羔背最长肌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公羔背最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提高20.3%(P<0.05),胆固醇含量降低约32%(P<0.05)。羔羊不同性别之间背最长肌中的镁、锌、铜、锰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母羔背最长肌中的铁含量比公羔的高约26%(P<0.05)。因此,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肌肉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调整,绵羊奶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选取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无角陶赛特和特克塞尔3个品种各8只母羊,对产后1~56 d泌乳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乳成分及物理性质在第1~3 d变化最为明显,其中乳蛋白含量、非脂固形物含量和酸度3项指标呈现出前期快速下降,中期下降减缓,后期缓慢上升;乳糖指标则呈现出缓慢的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对选取的3个品种初乳中蛋白、乳脂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对比,依次下降,乳糖含量和密度特克塞尔最高.常乳中除密度外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为绵羊早期断奶和补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平均体重为26.6kg的无角多赛特断奶大羔羊22只.平均体重为49.3kg的无角多赛特育成羊48只,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羊只精料补充料中添加300mg/kg的茶黄酮,研究茶黄酮对羊只生长和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茶黄酮可提高羔羊和育成羊的增重效果.和对照组比较羔羊提高增量9.8%(P〉0.05),育成羊提高增重6.1%(P〉0.05);在饲料中添加茶黄酮可使羔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64%,使育成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50%,可有效预防羊的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8.
根据403只祁连山高寒牧区无角陶赛特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简称陶甘F1)羔羊体重生长数据,采用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拟合了陶甘F1公母羔的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Gompertz和Lo-gistic都能拟合陶甘F1公母羔的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R2=0.994 6,0.974 8)高于Logistic(R2=0.994 5,0.969 4)。在当地放牧饲养条件下,陶甘F1公、母羔的拐点体重分别为14.82、13.79 kg;拐点日龄公羔(94d)比母羔(106 d)提前12 d;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9.16 g、118.26 g。说明陶甘F1公羔早期生长强度大于母羔。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的方法测定了143头南阳黄牛,皮埃蒙犊牛(Piemontese)及二者杂交后代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淀粉酶和碳酸酐酶的多态性,并对全部个体进行了线性体型评分和体尺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各标记基因型的效应及不同标记基因型间生长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拟合了无角陶赛特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和青海半细毛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最好。因此,采用Gompertz模型进一步估算了杂一代羔羊的拐点体重、拐点日龄、相对生长率(RGR)、瞬时生长率(IGR),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杂一代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强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