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艳红  于卓  赵晓杰  刘杰 《草地学报》2004,12(2):98-102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10种早熟禾属植物的过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种早熟禾属植物过氧化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了58条酶带,但每个种的带数有所不同,最多出现8条,最少只有4条;每种植物的POD酶谱大致可分为A,B,C三区,其中酶带数量较多,活性最高,分布较为集中的是B区;各供试植物在酶谱特征以及种间相似程度上均有明显差异,POD同工酶技术对早熟禾属植物进行物种鉴定以及种间遗传距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马蔺不同生长阶段嫩叶POD和EST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11份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的2个酶系统22个同工酶位点,分析马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11份马蔺种质叶片共有13种POD酶带,9种EST酶带,其中,基本谱带8条,特征谱带4条;与生殖生长阶段相比较,马蔺营养生长阶段E...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POD同工酶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共有8条相同位点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在EST同工酶谱中双亲有6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有偏向母亲遗传的倾向;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和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有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正交(野大麦×披碱草)F1和反交(披碱草×野大麦)F1的酶谱基本相同,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BC1)的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中进一步加强;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和 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 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 ,有 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杂种 F1的 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 ,正交 (野大麦×披碱草 ) F1和反交 (披碱草×野大麦 ) F1的酶谱基本相同 ,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 ;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 (BC1)的酶谱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 ,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 BC1代中进一步加强 ;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 ,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草业学报》2001,10(3):38-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和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有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正交(野大麦×披碱草)F1和反交(披碱草×野大麦)F1的酶谱基本相同,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BC1)的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中进一步加强;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对新品系Dy-2006、龙牧801、中苜1号和肇东苜蓿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酯酶分析共检测到9条酶带,新品系Dy-2006检测到4条酶带,2条特征谱带,其它3个苜蓿品种分别检测到6条、5条和4条酶带,特征谱带依次为1条、1条和0条;过氧化物酶分析共检测到13条酶带,Dy-2006共检测到6条酶带, 3条特征谱带,其余3个苜蓿品种检测到的酶带依次为7条、4条和4条,特征谱带均为 1条.新品系Dy-2006与其它3个苜蓿品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25份麦冬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与其外观性状的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谱带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POD酶谱类型具有6~11条酶带;不同株型麦冬的酶谱类型相同;来源相同,外观性状不同的麦冬样品,其POD同工酶酶谱类型不同。因此,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特征联系较紧;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川产麦冬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狗牙根辐射诱变后代变异植株的形态特征比较和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Princess.77’辐射诱变后代中筛选的7个变异植株与其对照以及目前草坪工程中应用的‘Common’、 ‘Jackpot ’、‘Ulma’、‘ Nume×Sahara’、‘Tifway’、‘Tifgreen’等共14份材料进行表型性状比较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各变异植株与对照之间在节间长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节间直径除HN01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变异植株与对照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变异植株HN015的绿期最长,平均270.3 d,HN010的绿期最短,平均242.3 d;从38个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这14个狗牙根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相似系数与聚类分析,形态变异植株与其对照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0.776,遗传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李昌林  陈默君  颜艳 《草地学报》2003,11(3):210-21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延边和赤城胡枝子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SOD同工酶在茎、叶、荚果和种子内的酶带数、酶带迁移率、酶活性强弱(酶带染色的深浅)均十分相近;POD同工酶除了在花蕾期,延边胡枝子的叶片比赤城胡枝子多一条A带外,其余各期、各部位在谱带数、带型、酶带迁移率、酶活性方面都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及其杂种F1代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谱的分析,探讨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Host)Nevski)、长穗偃麦草(E.intermedia(Host)Nevski)及其杂种F1代的酶谱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亲本同工酶酶带数目、迁移率、着色程度等差异不大,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与亲本相比,杂种F1代存在POD、SOD、PPO酶带丢失现象,但正、反交植株中均产生了一些亲本没有的新生带。杂种F1代EST酶谱与亲本基本相同,仅着色程度略有差异。杂种F1代植株的POD、PPO酶谱特征有偏向中间偃麦草的倾向,而SOD酶谱特征倾向于长穗偃麦草。杂种F1代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后代株系目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苜蓿品种主根受伤后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东  高振生 《草地学报》1999,7(4):257-262
研究根系发育能力不同的苜蓉品种在主根受到伤害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根受伤前,根系发育能力强、中和弱的无棣、陇东和北疆苜蓿,处理与对照间脂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多于叶片。根组织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数相同。主根受伤后,无棣和陇东苜蓿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均比对照多12上,但二者的变化方式不同。无棣苜蓿叶片脂商工酶的酶带数我于对照,无棣和陇东  相似文献   

15.
8株鳖源变形杆菌外膜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 2批送检病鳖体内分离出 8株细菌 ,经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致病性测定和血清学鉴定 ,确定 7株为普通变形杆菌 ,1株为奇异变形杆菌。进一步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破菌法提取 8株鳖源变形杆菌的外膜蛋白 (OMP)进行SDS PAGE电泳 ,比较分析细菌OMP型。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的OMP型由 3条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4 3× 1 0 4的主要蛋白带组成 ;7株普通变形杆菌的主要外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6 7× 1 0 4,分属 2个OMP型 ,其中 4个分离株属OMP1型 ,由 4条主要蛋白带组成 ;其余 3个分离株属OMP2型 ,由 7条主要蛋白带组成。表明不同种变形杆菌的OMP型差异较大 ,同种不同株变形杆菌的OMP型相似 ,但蛋白带的迁移率及颜色深浅在菌株间仍有差异。此外 ,发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3× 1 0 4的一条外膜蛋白带为所有菌株所共有 ,可能是变形杆菌属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6.
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酶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酶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防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人.并观察到A-2-b带与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部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审定登记的5个苏丹草品种,应用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技术进行品种鉴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表现出明显的谱带差异:首先根据相对迁移率(Rf)为0.834位置酶带的形状将5个品种划分为3组。其中,新苏2号和盐池两品种呈连续的条形,宁农和乌拉特1号下方有1三角形谱带,而奇台苏丹草在该谱带左下方有1圆点,其次,新苏2号和盐池两品种在Rf为0.455和0.493位置存在酶带,但新苏2号酶带颜色明显深于盐池,另外,宁农和乌拉特1号棹比,Rf为0.834位置下方的三角形谱带乌拉特1号居中而宁农偏右,可据此进一步区分该2品种。本研究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是苏丹草品种鉴定的快速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交F4代11个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或不同生育阶段,供试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差异,其表型差异是11个株系间及其与亲本间在蛋白质分子水平识别的重要遗传标记;选择抽穗期、分蘖期取样分析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更能体现材料间酶谱表型的遗传差异性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遗传距离(GD)值0.40为基准,将13个材料聚类成6类:第1类株系6、7、9、8和10,第2类株系4和5,第3类株系1、3和2,第4类株系11,第5类父本航道冰草,第6类母本蒙古冰草;该研究结果对冰草杂交后代新品系的归类选育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