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喹乙醇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可治猪禽巴氏杆菌病,但喹乙醇在兔病疗效报道较少。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于1991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病兔试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临床、病理剖检,镜检,培养和动物接种为依据,综合各项结果确诊为兔传染性鼻炎(巴氏杆菌病)。治疗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将确诊的24只病免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按30毫克/公斤、40毫克/公斤、50毫克/公斤、60毫克/公斤的剂量每日一次口眼,连服2天。结果各剂量治疗组无不良反应。服药后13天用0.4%煌绿溶液滴鼻,每只2—3滴做反应试验,有化脓性鼻炎反应者为阳性,无变化者为阴性。治疗剂量30毫克/公斤和40毫克/公斤组治愈率为33.3%和66.7%、50毫克/公斤剂量组治愈率为100%。喹乙醇属于喹啉-1、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据报道还是治疗猪禽巴氏杆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实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丞待解决。为此我们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疗效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因1.1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引起蓄积性中毒,饲养人员对喹乙醇使用量掌握不确切,造成动物中毒,为了急于治疗疾病,盲目使用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动物中毒。1.2使用方法不当喹乙醇使用剂量较小,当作饲料添加剂必须计算准确、混合均匀。该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有些养禽者为图方便,使喹乙醇饮水投药时,部分药物沉淀导致鸡中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养禽生产实践中,笔者常遇见一些养禽户在用药防治禽病时因不严格掌握安全用药的剂量、方法、方式等,轻则影响防病和治疗,浪费药物,重则发生药物中毒,导致禽亡财损,触目惊心。现通过调查分析常见药物中毒的原因,特提出正确用药“十忌”。 1 忌随意加大剂量 任何药品只有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太大则会发生中毒,就是超量使用多种  相似文献   

5.
喹乙醇是当前普遍采用的畜禽生长促进剂和高效抗菌药,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和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以及鸡白痢病。但是,如果用量过大或者拌料不匀,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引起家禽中毒。因此,必须注意喹乙醇的合理使用。一、使用剂量 (1)促生长用剂量;按家禽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2.5~3.5克,长期使用,可提高家禽日增重10~15%左右。  相似文献   

6.
养禽户在防治禽病时,如不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轻则影响防病治病效果,重则发生药物中毒.现针对常见药物中毒的原因,提出以下“十忌”:1 忌随意加大剂量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喹乙醇(河北省兽医生物药品厂制)对15只禽霍乱病鸡进行试治,剂量为20mg/kg,轻症投药一次,重症者次日再给药一次,结果全部治愈。以后,又对48只霍乱病鸡采用同样疗法,结果也全部治愈。应用喹乙醇片治疗鸡霍乱,先后共计63只,全部治愈。经临床实验证  相似文献   

8.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1,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据报道还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实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  相似文献   

9.
安邦 《猪业科学》2003,20(1):61-62
1 对症下药 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应范围 ,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禽病用药 ,必须正确诊断 ,查明病因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病禽症状的缓急等来选择疗效高、副作用小 ,安全价廉 ,来源可靠的药物 ,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 ,病情不明确的不要乱用抗生素 ;其他药物可治好的病最好不用抗生素 ;能用一种抗生素治好病的不要同时用多种抗生素 ,尤其不得滥用广谱抗生素。2 用量准确 任何药品只有在合适的剂量范围 ,足够的用药时间 ,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 ,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 ,剂量太大则发生中毒 ,就是超量使用多种维生素也会引起中毒。因…  相似文献   

10.
《湖北畜牧兽医》2006,(5):47-47
本书包括猪、牛、羊、禽及小动物的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动物多发病200余种。每种疾病都对其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并且每种疾病都附有多幅图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证明,“禽毒灵”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跟踪追访户,用“禽毒灵”治疗病鸡15600只,治愈15325只,治愈率为96.85%-99.86%,平均为98.24%。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治愈率为“禽毒灵”试验组达97.00%,对照组为69.41%。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7.59%,卵黄抗体组较对照组提高26.59%。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01)。由此可见,“禽毒灵”略优于卵黄抗体。同时说明:“禽毒灵”还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因此,“禽毒灵”具有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禽瘟王”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禽病用药的商品名,在防治禽病方面确有较满意的疗效,本文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1,22(8):6-6
1霉菌毒素饲喂花生饼、玉米等饲料原料在高水分(含水分在16%以上)或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保存时极易发生霉变,受霉菌的污染。霉菌毒素可危害禽的肝脏,尤其是2周龄~6周龄的肉仔鸡更为敏感,可发生大量死亡。病鸡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贫血、冠髯苍白,有时排血便,肝、脾肿大。产蛋鸡产蛋率下降10~15百分点;重症霉菌毒素中毒易招致禽死亡。2喹乙醇中毒喹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广谱抗菌促生长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正确地掌握剂量范围。如用量过大,久用或重复使用,都易发生中毒事故。尤其是雏鸡的反应更为敏感。病鸡拉稀、冠髯…  相似文献   

14.
广谱杀菌剂喹乙醇已用于禽病防治中,但对其使用剂量和中毒剂量的研究及中毒后如何进行解毒处理等资料甚少。因此当出现喹乙醇中毒时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尚不能凑效,某养鸡户饲养53日龄中雏“579”450只,因拉稀而大剂量拌食喹乙醇,引起中毒,死亡402只,死亡率高达89.3%,使养鸡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喹乙醇又称喹胺醇,是西德拜尔公司研制开发的动物专用化学合成抗菌剂,在养禽业中应用广泛。喹乙醇原料药呈浅黄色结晶粉末,无臭但味苦。微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对热比较稳定。喹乙醇经消化道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中85%经肾随尿排出,15%随粪便以原形排出体外。喹乙醇内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鸡内服的药物有53%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为抗菌促生长剂,喹乙醇抗菌作用强,为动物专用合成抗菌剂,不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抗药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如禽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鸡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等…  相似文献   

16.
随养鸡业的兴盛发展,鸡白痢的危害逐渐被扩大化。此病因感染白痢沙门氏菌而诱发,传染性极强,不同日龄阶段鸡均有易感性,而雏鸡感染后症状最明显、致死率最高。总之,此病危害触目惊心,探索科学化的防病措施至关重要。文章选择的治疗药物—禽病清散,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疗效很好的中药剂,选择实验比较中、高、低剂量用药疗效,不用药,用其他西药剂治疗,通过疗效比较,得出鸡白痢治疗中用高剂量的禽病清散治疗效果最佳。现将详细要点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快育诺(灵)、倍育诺,化学名N-(2-羟乙基)-3-甲基-喹恶啉酰胺-1,4-二氧化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较敏感,治疗禽巴氏杆菌病有特效。喹乙醇还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由于喹乙醇毒性较大,鸡对之特别敏感,生产中常因用药不当引起中毒,造成大批鸡只死亡。一、中霉原因1.饲养人员缺乏药理知识,盲目加大喹乙醇用量和延长用药时间,造成鸡急性中毒或慢性蓄积中毒。有些养鸡户,特别是小规模的初养户,在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时,错误地认为…  相似文献   

18.
喹乙醇中毒     
1 中毒的原因 喹乙醇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剂量不准确,添加过量,又连续饲喂,引起动物中毒。主要表现为:畜主缺乏对喹乙醇的认识,习惯性加大用药剂量;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蓄积  相似文献   

19.
“含糖健囊散”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李玉梅,张永光,张力,陈少平,焦永清(新疆兵团万年青动物药厂)应用本厂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含糖健囊散”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从1992~1994年经初试、中试和推广应用,3年共防治IBD鸡500万羽,治愈率93...  相似文献   

20.
不要在产蛋鸡饲料中添加喹乙醇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畜禽良种场102400)喹乙醇在产蛋鸡生产中广泛用于防治禽霍乱、鸡白痢杆菌病、大肠杆苗病等。使用过程中,产蛋鸡因中毒死亡而造成的严重损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喹乙醇在商品蛋中的残留问题则仍往往被忽视。喹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