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8号'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穗长、鲜果穗重和分蘖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晶甜8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与分蘖去除与否无关.同一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导致鲜果穗重和产量下降、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和秃尖长变短,但差异不显著.‘晶甜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6.0万株/hm2左右,生产上不必去除分蘖.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晶甜5号超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晶甜5号超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5号在种植密度4.2×104~6.0×10^4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鲜果穗重逐渐下降,但每公顷产量逐渐增加;从生育期和穗部性状上分析,随着密度的增加,晶甜5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升高,但穗部性状变差,穗长逐渐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先增加后减少,秃尖长先变短后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逐渐减少。由此表明,南京地区秋季超甜玉米晶甜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杂交种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倒伏性和生物产量,在山东省生态条件下,济甜杂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济甜杂3号为3.3万株/hm2,辽甜3号为3.3万~4.5万株/hm2;3个杂交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不仅生物产量最高,而且倒伏率低,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4.
对鲜食超甜玉米品种中农大甜413设置6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5 000~82 500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减少种植密度有利于降低中农大甜413的株高和穗位,减少空秆率和倒伏率,提高双穗率和分蘖率。在45 000~75 000株/hm~2,增加密度有利于中农大甜413鲜穗产量、商品鲜果穗和鲜籽产量的提高,超过75 000株/hm~2则不利于鲜穗产量的提高,商品鲜果穗和鲜籽产量下降更明显,生育期亦延迟3~9 d。种植密度(X)和鲜穗产量(Y)拟合方程为y=-8.32x2+123.85x+578.83,R2=0.93;鲜果穗长r=-0.90,穗粗r=-0.81,出籽率r=-0.94,籽粒深度r=-0.87。综合各因素,延庆地区种植鲜食超甜玉米品种中农大甜413,种植密度以67 500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2个甜玉米品种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密度对超甜4号和浙甜6号甜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和穗位高之间存在显著一次线性相关,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回归分析表明,超甜4号和浙甜6号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53万株·hm-2和5.46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邢抗6号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的3.75万~9.75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邢抗6号的产量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关系,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6.30万~6.75万株/hm2;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秃顶长度的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密度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农大甜413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商品穗质量为749.5kg/667m2,鲜穗质量为830.5kg/667m2,鲜籽粒质量为538.1kg/667m2,产量居第2~3位的分别是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的处理,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产量居第4~6位的分别是密度为4000、3500、3000株/667m2,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产量居第4~6位的3个处理与第2~3位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加长、倒伏率提高。综合考虑,中农大甜413的种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糯玉米‘沪紫黑糯1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不同种植方式(直播、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时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方面差异显著,相同播期下地膜覆盖产量最高为13 986kg/hm2,熟期比其他种植方式早2d,最佳种植模式为地膜覆盖。不同种植密度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茎粗、单株重、单株茎叶重、穗行数、穗粗方面差异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以鲜食和籽粒为不同产量目标的最佳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单从鲜穗或籽粒产量角度考虑,"浙凤甜2号"最佳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而从种植效益角度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甜玉米‘申科甜1号’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申科甜1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申科甜1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茎粗逐渐变细,单穗重、正品果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均降低,秃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变长。种植密度在5. 25万—6. 00万株/hm2时综合性状较合理,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以超甜玉米品种晶甜18为材料,在4.2万~6.6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下,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大,生育期缩短,株高和产量逐渐升高,穗位高先升高后降低,穗行数先减少后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与秃尖长呈显著相关,不同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的影响不明显。因此,结合晶甜1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其合理的种植密度为5.4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新品种桂甜161和桂甜17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和广西横县试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利用DPS软件对产量、果穗外观品质和倒伏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行粒数以及桂甜171的穗长和穗粗影响不大,桂甜161的穗长和穗粗随着密度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茎粗和单穗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产量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横县试点桂甜161和桂甜171的产量高于明阳试点;桂甜171不管是植株性状、果穗性状还是产量都优于桂甜161;桂甜161在密度为46 42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桂甜171在密度为53 56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结论】桂甜161和桂甜17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46 425和53 565株/hm~2;2个品种在横县试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桂甜171是一个综合性状更优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推广潜力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以10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常规(5.25万株/hm2)和高密度(6.75万株/hm2)2个处理,研究高密度种植对甜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密度间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本试验筛选出了产量、品质、抗性较好的品种为超甜4号、超甜135、科甜2号、农友华珍,种植密度以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密度对鲜食甜玉米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密度对超甜4号和浙甜6号等鲜食甜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及穗位高之间存在显著一次线性相关,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回归分析表明,超甜4号和浙甜6号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53万株/hm2和5.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泛玉5号不同密度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2500~5000株/667m2条件下,处理4(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539.5kg/667m2,其次处理3(3500株/667m2),产量为524.5kg/667m2,处理1(2500株/667m2)的产量最低,为430.6kg/667m2,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3、4与处理1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2、3、4、5、6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株高和穗位高悬殊不大,加大种植密度,株高和穗位高略有升高;对穗部基本性状影响明显,加大种植密度,穗长变短,秃尖变长,千粒重降低,对穗粗、轴粗和出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施肥及密度对甜玉米果穗商品性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适宜山西晋中地区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优化组合,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肥水平(A1单施化肥、A2化肥农家肥混施)和种植密度(B154 000株/hm~2、B257 000株/hm~2、B360 000株/hm~2、B463 000株/hm~2)对迪甜6号产量、果穗商品性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鲜穗产量A2B3A2B2A1B2A2B1A1B3A1B1A2B4A1B4。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化肥农家肥混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可显著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粗和鲜穗质量。A2比A1籽粒含糖量高3.2%,缩短籽粒糖分积累的时间0.69d。A1在57 000株/hm~2时商品果穗数最高,为53 445穗/hm~2;A2在60 000株/hm~2时商品果穗数最高,为55 405穗/hm~2。A2土壤容重显著低于A1,土壤孔隙度极显著高于A1。土壤容重与穗长、商品果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穗粗、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孔隙度与商品果穗数、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施化肥(A1)最适种植密度为57 616株/hm~2;化肥农家肥混施(A2)最适种植密度为61 892株/hm~2。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72-574
为研究密度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雁糜11号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的播种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及主穗长等逐渐减小,而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总穗质量、总粒质量及产量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种密度60.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3 566.85 kg/hm~2,此密度为雁糜11号的最适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