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玉米芯、牛粪为主料,采用袋式发菌,菌丝长满后脱袋,将培养物掰成小块,整平后进行覆土出菇的方式进行褐口蘑栽培。结果表明:折径为11cm,长度为22cm,培养料干重为200g/个的菌袋,菌丝长满袋的时间为46~54d,鲜蘑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21.6g,生物转化率为60.8%。与用玉米秸、牛粪室外一次发酵,床式栽培相比较,发菌时间较长,但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栽培的珍稀食用菌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从栽培场地、栽培时间、培养料的配比与处理、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覆土、出菇期管理、采收8个方面,介绍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提高岫岩地区鲜菇产量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稻草软化处理、培养料的混配、做畦、铺料播种、出菇管理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用稻草栽培平菇的方法;从配制培养料、备好营养土、装袋接种、菌袋管理、脱袋垒墙、出菇管理等六方面论述了用豆秸栽培平菇的方法,对生产平菇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能够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笔者在栽培实践中摸索出利用日光温室、废旧厂房覆土栽培杏鲍菇的最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是珍稀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栽培杏鲍菇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总结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详细介绍出菇前后各阶段管理及采收的方法,以期为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东北玉米主产区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平菇栽培过程中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菌袋的发菌速度、菌丝长势、出菇过程、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的新、陈对发菌速度和菌丝长势影响显著,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栽培料中新、旧玉米芯各占一半,其他辅料正常添加,可以节省蔗糖和维生素等辅料;选用新玉米芯作为栽培主料效果也很好,但需要添加一定量的蔗糖、维生素等辅料,以保证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金针菇的废料中,粗蛋白含量达10.03%,粗纤维18.74%,粗脂肪1.94%,粗灰分0.06%.金针菇出菇潮数较少,剩余营养较多,本文以金针菇废料再利用栽培平菇,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平菇栽培过程中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菌袋的发菌速度、菌丝长势、出菇过程、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的新、陈对发菌速度和菌丝长势影响显著,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栽培料中新、旧玉米芯各占一半,其他辅料正常添加,可以节省蔗糖和维生素等辅料;选用新玉米芯作为栽培主料效果也很好,但需要添加一定量的蔗糖、维生素等辅料,以保证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杏鲍菇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宁夏南部山区菌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厂化生产方式需要一套符合杏鲍菇栽培特点的生产控制流程和管理方法.基于MCGS组态软件设计开发的杏鲍菇生产过程监控系统,涵盖杏鲍菇生产过程中培基配料、装袋、接种、出菇等各个工艺环节.通过实时监控,可以直观而准确地反映杏鲍菇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符合宁夏南部山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控制需求,为杏鲍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榛蘑为蜜环菌的子实体,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从榛蘑内生菌分离纯化、菌株优选、培养基筛选、菌材选择、出菇等环节综述榛蘑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榛蘑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榛蘑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菇棚内环境因子的有效控制与自动化调节是杏鲍菇周年化生产得以实现的关键。依据宁夏南部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杏鲍菇的生长特性,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和MCGS组态技术,设计了一种区域适用的菇棚环境监控系统。其中,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的硬件组态和上位机监控界面的开发是系统设计的关键。模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克服气候变化对菇棚温、湿度及CO2含量的扰动,符合宁夏南部山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12.
赖双宗  李华锋 《南方农机》2023,(23):58-62+116
【目的】减少栽培大球盖菇的投入成本,减轻栽培劳动强度,增加农民、菇农的经济效益。【方法】在室外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实验设置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都以90%稻草、5%棉籽壳、2%米糠、2%麦麸、1%石膏粉作为栽培料。其中,栽培方式1作对照组,稻草切割成2 cm~5 cm;栽培方式2中的稻草不切割并保留原长度。选择两块面积(1 m×3 m)相同的栽培场地,观察记录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生长速度、出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结果】栽培方式1、2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0.6%、85.3%,产量分别为20 150 g、21 325 g,总利润分别为1 093.5元、1 164元;栽培方式2的产菇总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栽培方式1。【结论】在室外用稻草作为大球盖菇主栽培料是可行的,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菌丝的生长速率决定大球盖菇出菇的快慢,大球盖菇的个体最大值与采收数量成反比;用不经切割处理的稻草去栽培大球盖菇不仅能进一步提高生物转化率,还能减轻栽培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远安香菇春栽模式安全种植技术,包括栽培场地环境条件、栽培基质、塑料袋选型、生产季节的确定、培养料配方、菌种和菌袋制作要求、发菌管理、转色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规范,为产业发展及种植户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生态学定量化、系统化需求,在假设温湿、光照等环境参数适宜的情况下,探寻CO2浓度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的影响关系。对呼吸控制试验实时监测的基础上,控制其他环境影响因子值不变,搭建不同CO2浓度梯度环境,并结合试验数据拟合结果建立杏鲍菇子实体CO2环境影响因子实境模型,得出CO2浓度与农艺学各性状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模型能较好的符合原始数据,为耦合其他环境影响因子设计杏鲍菇出菇生育期CO2循环控制模型,提高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化生产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因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口感清脆而得名,秀珍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其栽培适宜温度在15~28℃,栽培效益好。四川省有大量苎麻栽培,每公顷苎麻一年可产苎麻麻骨7.5t左右,苎麻秸秆大都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此,我们将苎麻麻骨粉碎后,栽培秀珍菇,探索出了苎麻麻骨栽培秀珍菇的技术。1栽培前的准备(1)苎麻秸秆处理。在每批苎麻收获后,将苎麻麻骨收集晒干,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备用。  相似文献   

16.
苎麻麻骨栽培秀珍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因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口感清脆而得名,秀珍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其栽培适宜温度在15~28℃,栽培效益好。四川省有大量苎麻栽培,每公顷苎麻一年可产苎麻麻骨7.5t左右,苎麻秸秆大都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此,我们将苎麻麻骨粉碎后,栽培秀珍菇,探索出了苎麻麻骨栽培秀珍菇的技术。1栽培前的准备(1)苎麻秸秆处理。在每批苎麻收获后,将苎麻麻骨收集晒干,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备用。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小型工厂化生产过程,培养料装料、铺料劳动强度大、效益差。浅筐成套生产装备是双孢蘑菇培养装料的新模式,设计专用浅筐装料,针对空筐拆筐、上料、拨料、压实、覆土、满筐码筐等作业环节,设计浅筐拆筐、码筐装置、拨料装置、覆土装置等,结合栽培技术确定该套装备相关参数,进行浅筐装料性能测试,并进行出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相关环节装置配合可靠、运行稳定,完成1垛浅筐装料和叉车转运时间为360 s;出菇试验表明,浅筐生产模式产量接近双孢蘑菇工厂化水平,培养料经过压实工艺,产量最高为16.6 kg/m 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经压实,单位质量培养料出菇质量增加0.009 kg,提高出菇产量和培养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双孢菇在接种、发菌、覆土、出菇和采收等生产环节所需的环境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