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藏仿野生种植天麻Gastrodiaelata中天麻素含量,并将其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进行对比。[方法]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含量。[结果]西藏波密县仿野生种植天麻的天麻素介于0.41~2.28 g/kg,其平均含量为0.88 g/kg,比当地野生天麻高4倍。[结论]在生长的生态环境、生长年限、采挖季节相同或较接近情况下,仿野生种植天麻品质高于当地野生天麻。在波密县推广仿野生种植天麻技术切实可行,该项目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裴凤  桂富  龙参 《农村新技术》2005,(12):12-13
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生产的平菇,不仅味似野生鲜美,而且能真正实现生态优质高产。即使在寒冬和低温的早春季节,也能在相对密闭的阴棚内,充分利用地温,生产出肥厚、鲜嫩的优质平菇。该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60%以上,比菌墙等栽培方式增产40%以上,生物  相似文献   

3.
迁西县自1992年首创"栗蘑仿野生栽培法"获得成功以来,栗蘑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栗蘑年栽培面积500万棒,年产鲜菇1000多t,亩纯收入15000元以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技术人员和菇农不断钻研栗蘑高产栽培技术,在常规栽  相似文献   

4.
传统和常规方法栽培天麻必须提前2-3个月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蜜环菌材,又称培育木段蜜环茵。待木段蜜环茵培育成熟后,才能和木段蜜环茵相同大小的新鲜木段及枝段一起与天麻种伴栽,即播种天麻。由于蜜环菌和天麻种的播种期不能同步,因而增加了天麻栽培的难度,使众多欲选择种植天麻发家致富的农民朋友  相似文献   

5.
张时  汪尚法 《北京农业》2009,(12):20-20
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生产的平菇,不仅味似野生鲜美,而且能真正实现生态优质高产。即使在寒冬和低温的早春季节,也能在相对密闭的阴棚内,充分利用地温.生产出肥厚、鲜嫩的优质平菇。该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60%以上,比菌墙等栽培方式增产40%以上.生物学转化率达2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传统和常规方法栽培天麻必须提前2~3个月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蜜环菌材,又称培育木椴蜜环菌.待木椴蜜环菌培育成熟后,才能和木椴蜜环菌相同大小的新鲜木椴及枝椴一起与天麻种伴栽,即播种天麻.由于蜜环菌和天麻种的播种期不能同步,因而增加了天麻栽培的难度,使众多欲选择种植天麻发家致富的农民朋友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7.
传统和常规方法栽培天麻必须提前2~3个月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蜜环菌材,又称培育木椴蜜环菌.诗木椴蜜环菌培育成熟后,才能和术椴蜜环菌相同大小的新鲜术椴及枝椴一起与天麻种伴栽,即播种天麻.  相似文献   

8.
天麻栽培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天麻栽培大多采用传统的"窖栽法".该法之弊是开挖窖坑深、菌材堆积多、播种量大、填充料层厚、费工费时且产量不高.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食用菌协会403专家组改"窖栽法"为"天麻畦式浅层覆土仿野生栽培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香菇是一种高档的食用菌,因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出口,但因质量原因,价格往往比日本产品低50%以上。因此,培育优质香菇应成为香菇生产者的着眼点。目前香菇栽培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木屑菌种压块法、简易栽培法、段木栽培法和塑料袋栽培法。简易栽培法难以培育出优质产品;段木栽培法虽是世界上主要栽培方法,但我国缺少木材,故一般不宜采用;塑料袋栽培法由于在菌丝体的转色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转色不正常,优质的把握不大,因此,应在采用木屑菌种压块法中狠下功夫,以培育优质香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麻栽培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窖栽法".该法之弊是开挖窖坑深、菌材堆积多、用种量大、填充料层厚、费工费时且产量不高.针对这些缺点,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食用菌协会403专家组改"窖栽法"为"天麻畦式浅层覆土仿野生栽培",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峰  朱洁平  方士英  徐茂宏  沈业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85-4786,4788
[目的]研究野生与人工栽培天麻多糖清除自由基作用。[方法]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反应法和DPPH体系法对野生、人工栽培天麻多糖清除O2-.、.OH及DPPH.3种自由基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野生、人工栽培天麻多糖对O2-.、.OH和DPPH.3种自由基清除效果相近,均具有较好清除作用,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即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效果逐渐增强。野生天麻多糖清除O2-.、.OH、DPPH.3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1、2.61和2.44 mg/ml;人工栽培天麻多糖清除O2-.、.OH及DPPH.3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8、2.75和2.54 mg/ml。[结论]野生、人工栽培天麻多糖均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乌天麻块茎同原异位天麻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乌天麻块茎同原异位天麻素含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HPLC法。[结果]乌天麻块茎天麻素含量大小顺序为中柱>皮层>表皮,块茎各部位的天麻素含量大小顺序为上段>中段>下段>脐点>芽苞,天麻素含量高于天麻整体块茎的组织结构、部位有中柱、皮层、上段、中段。[结论]乌天麻是优良的天麻品种资源。该研究为乌天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天麻的分类、生活史、分子水平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栽培技术等,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措施对天麻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遮阳网的遮阴度和高度以及覆盖物的种类和覆盖厚度对天麻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在70%与90%遮光率的遮阳网和2.5、2.0m高度下,测定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树叶和沙土分别在3、5、10cFn的覆盖厚度下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7~9月份高温季节,采用90%遮光率的遮阳网能有效降低天麻生长层温度,对天麻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青冈树叶覆盖5cm的厚度是最佳的覆盖处理。[结论]在平地栽培情况下,遮阳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舒伟  张兴国  程方叙  陈雷  杨言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49-15650,15662
[目的]研究红天麻箭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红天麻GAP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天麻主产区采集传统主流红天麻品系箭麻块茎样品,在原产地室内采用原位动态沙藏法贮藏箭麻;在采样后沙藏10、80、95、175和220 d分别采集天麻块茎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天麻素含量和天麻多糖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在红天麻箭麻不同发育阶段进程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川产红天麻箭麻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和8.17%;随着天麻沙藏休眠期-萌动期-抽茎开花-果实成熟至腐烂发育阶段进程增加,红天麻箭麻块茎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下降,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天麻素y1=-2E-08x3-1E-06x2-0.0001x+0.365(R2=0.996),天麻多糖y2=-5E-07x3-1E-06x2-0.008x+8.267(R2=0.996)。[结论]红天麻箭麻品质较优良,其块茎沙藏发育进程和品质下降密切相关,开花后空心和腐烂的红天麻块茎不宜作药用和制药原料。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不同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天麻基地的3个天麻不同种质,同一生长期花茎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相似性系数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天麻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不同,且各具有特征谱带,其中卵果天麻、绿秆天麻、红秆天麻的酶谱条带数分别为7条、8条和9条.从POD酶谱上分析,卵果天麻最原始,红秆天麻分化程度较大,是3种种质中最为进化的一种.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天麻不同种质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各个种质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野生与杂交天麻的DNA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丽  陈祖云  王晓玲  宋聚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60-14860,14916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杂交天麻。[方法]合成SSR特异引物用于天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SSR扩增重复性好、多态性高、分辨力强,野生和杂交天麻有各自特异的DNA标记。其中,杂交天麻均扩增出2条带,为杂合子;野生天麻只扩增出1条带,为纯合子。[结论]该研究为野生和杂交天麻种质资源的鉴别、保护、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鄂西山区人工栽培天麻的气象条件,为鄂西山区人工栽培天麻丰产、稳产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分析了江汉平原的环境条件,为江汉平原引种天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the tree species and the dosages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rhizomoph wood on asexual propagation of wild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were studied in Ganzi prefe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species had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asexual reproduction yield of wild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The drying rate and yield of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cultured by close grained woods such as Quercus spinosa David ex Fr.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cultured by coarse grained wood such as Betula platyphylla Suk. The dosage had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yield of wild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whereas i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drying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