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张家港市水稻土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无氮基础地力测定,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平均为402.7kg/667m^2,土壤供氮量平均为9.53kg/667m^2;中肥力土壤水稻无氮基础产量平均为458.6kg/667m^2,土壤供氮量平均为10.46kg/667m^2;低肥力土壤水稻无氮基础产量平均为424.1kg/667m^2,土壤供氮量平均为8.84kg/667m^2。  相似文献   

2.
高肥力田块通过精确施氮可以获得最高产量,达9 040.5 kg/hm2,不同肥力土壤的水稻产量都表现为精确施氮高于常规施氮.通过试验明确了江苏吴江地区黄泥土不同地力水平精确施肥参数,目标产量8 250 kg/hm2(低地力)~10 500 kg/hm2(高地力),相应的适宜施氮量为180~270 kg/hm2.实施水稻精确施氮具有高产、节氮、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常熟市辛庄镇水稻种植区3种主要土壤类型的供氮水平、无氮基础生产力、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以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行了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季水稻土壤供氮量平均为6.78kg/667m2,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26.9%,土壤无氮的基础生产力平均为400.7kg/667m2。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水稻土壤速效养分对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延边水稻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影响了土壤0~20 cm耕层碱解氮的养分空间分布,开垦年限越长,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越弱,且随开垦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下降;稻田单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且导致下层速效磷含量增加;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对0~20 cm耕层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不同开垦年限对稻田土壤速效钾影响不同,开垦时间越长,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越高;稻田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速效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海丰农场稻麦两熟的单季稻为对象,以该地区有代表性的中熟中粳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质、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70 9),最高产处理对应的适宜施氮量为270 kg/hm2,可作为该区相应地力条件下水稻制定高产适宜施氮量的主要依据。施用氮肥的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有所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38 3);土壤全氮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94 4);土壤碱解氮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96 4)。为该类型地区土壤培肥氮素的施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7~2009年在常熟市水稻土不同肥力水平上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高肥力水平下水稻目标产量6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407.1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7.01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21kg,氮肥当季利用率35.9%;中肥力水平下,目标产量55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388.6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6.35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11kg,氮肥当季利用率35.2%;低肥力水平下,目标产量5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363.7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5.76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03kg,氮肥当季利用率37.2%。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力等级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邗江区甘泉街道水稻适宜的氮肥用量,进一步验证水稻在不同地力等级上氮肥适宜用量,在不同等级地力的土壤上进行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等地力等级下,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为23.1 kg/666.67 m2,而经济施氮量为22.5 kg/666.67 m2;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为17.9 kg/666.67 m2,经济施氮量为17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主要土壤类型夹砂土的无氮基础地力的产量情况,努力形成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体系,立足水稻目标亩产650kg以上,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以期为我县水稻主推品种"武粳15"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实现分类指导提供技术支撑,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兴宁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例,比较了兴宁市耕地(水稻土、旱地、园地和菜地)地力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至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变化,并对土壤PH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兴宁市耕地养分质量不断提高,水稻土有酸化的趋势,但旱地、园地和菜地则从酸性土逐渐变为中性土.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03组水稻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建立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水稻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65、65~100、100~160、160~250、>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5~10、10~20、20~40、>4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30、30~50、50~100、100~150、>15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0~100 mg/kg,有效磷含量不变,速效钾含量下降20~50 mg/kg。水稻氮肥利用率24.7%,磷肥利用率39.9%,钾肥利用率30.7%。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稻种植区土壤紧实、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的难题,于2016—2021年开展了绿肥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1年绿肥翻压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提高,土壤pH值升高,土壤容重降低,水稻产量有所提高。由此说明,翻压绿肥既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又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山草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开垦年限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与未开垦草地土壤相比较,开垦导致的土壤总有机碳在开垦最初的5 a内迅速降低了17%,此后降低速度趋于减缓,至开垦约70 a时降低了34%.不同粒径组分的有机碳降低的时间尺度不同,粗组分(particulate)有机碳在开垦后的5 a内显著降低,而矿物结合态(mineral-associated)有机碳则最早在开垦33 a以后开始降低.在亚高山草地开垦过程中土壤氮含量的降低与有机碳的降低具有相似的趋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降低主要在开垦开始的5 a之内,其后以至开垦33 a以上团聚体的稳定性基本保持稳定.除机械扰动的破坏作用之外,土壤粗组分有机碳含量的降低是开垦耕种导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和潮土类型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无氮基础地力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当季对土壤有效氮的利用率潮土高于水稻土,分别为36.59%和25.91%。在施磷、钾肥时,当季土壤供氮量水稻土稍高于潮土,分别为62.25、61.35kg/hm2。小麦在平均产量水平为5 611.80 kg/hm2时,每100 kg麦粒平均吸氮量为2.16 kg。小麦当季对氮肥的吸收率水稻土为45.95%,潮土为39.87%。  相似文献   

17.
宿迁市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宿迁市土壤供肥特性和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在典型的沙土地区进行了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区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43.41%、21.22%、46.92%,比常规施肥区分别提高5.93、1.02、2.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江淮某典型水稻产区,通过以不施肥、推荐施肥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研究该区水稻产量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地力条件下,土壤上氮、磷、钾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缺氮导致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较推荐施肥显著下降,氮素是该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淮某典型水稻产区,通过以不施肥、推荐施肥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研究该区水稻产量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地力条件下,土壤上氮、磷、钾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缺氮导致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较推荐施肥显著下降,氮素是该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泰兴市土壤供肥特性和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进行了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肥料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N〉K〉P,水稻常规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7.86%、24.86%、58.54%,配方施肥以每667m2施纯氮20kg+普钙25kg+氯化钾13kg为宜,该配方肥经济实惠、成本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