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光诱集成虫防控花生蛴螬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蛴螬是花生的重要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是蛴螬中的最重要一种,危害隐蔽,防治难。对危害花生的蛴螬优势种东北大黑鳃金龟的光谱诱集结果表明,360~400 nm的光波对其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利用太阳能诱虫灯进行田间防控,效果与施用吡虫啉药剂相当,花生果荚被害率被控制在3%以下,明显比空白对照低,产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9—2005年对祁东县黄花蛴螬发生情况的观察和调查,摸清了黄花蛴螬的优势种为大土黄金龟子,阐明了大土黄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方法,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进行物理防治、准确预测预报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秸秆禁烧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本文调查了太和县金龟甲和蛴螬、蜗牛及其他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病虫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蛴螬、斜纹夜蛾、芋艿炭疽病、芋艿疫病、芋艿田杂草等方面总结了芋艿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芋艿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马蹄金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其中,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蛴螬、蜗牛,病害有白绢病、叶斑病,草害有马唐、狗尾草、荠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英 《河南农业》2015,(3):39-40
<正>花生是新乡市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7.5万hm2,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多年来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造成花生产量下降,农民为防治蛴螬而盲目过量滥用化学农药,又极大地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为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的危害,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2012—2014年笔者通过深入田间调查、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走访民间花生种植专家,明确了新乡市花生田蛴螬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花生田蛴螬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征  姚卫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20-121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九华黄精的人工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调查,主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白绢病、黑斑病、蛴螬、金针虫等.采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九华黄精品质,对九华黄精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小麦播种期小麦病虫基数、发生趋势,有针对性采取防控技术,做好麦播期防控工作,不仅能够预防烂种死苗、控制小麦早期病虫的发生危害,而且可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对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主攻防治对象根据病虫基数调查、发生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2014年濮阳市小麦播种期防控以病害为主、兼治虫害,重点对象为全蚀病、纹枯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根腐病等。  相似文献   

9.
鲁南地区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花生田蛴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方式,从花生田生态系统总体观念出发,提出防控方法,并探讨蛴螬防治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为下一步蛴螬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对江西薯类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薯类作物主要病害为甘薯根腐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疮痂病,山药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薯类主要害虫为蛴螬、蚜虫、夜蛾及甘薯麦蛾;杂草以甘薯地发生较重;种植规模与经济效益是决定薯类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水平与成本投入的关键因素。加强薯类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示范有利于推动薯类作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蛴螬的为害特性、年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重点论述了近6年来国内在花生田蛴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蛴螬的为害特性、年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重点论述了近6年来国内在花生田蛴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在蛴螬为害严重的花生田使用多种生物制剂处理,并与传统化学药剂对比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原线虫、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均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对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药剂拌种对田间蛴螬的预防效果,有效防控花生田蛴螬的危害,采用田间试验法测定6种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田间蛴螬的防治效果,从而筛选安全、可靠、高效的种子包衣剂.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作物均安全,对蛴螬均有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46.30%~74.07%.其中,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田间出现点片发黄、萎蔫的情况。找出蛴螬发生危害的原因,耕层变浅、种植模式单一、田间林木品种单一,为蛴螬的成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虫口基数较大、病虫叠加加重危害,大豆田地下害虫与根腐病同时发生,加重了危害程度等。提出防治措施: 按照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秋种时深翻、深耕,加深耕作层、作物轮作、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拌种或撒毒土防治幼虫、药剂拌种、夏季防治成虫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辅以选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工作,减少粮食损失,本文结合贵州省鼠害防治研究成果,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技术,提出了下步鼠害防控工作建议,旨在进一步普及鼠害防控技术,有效控制鼠类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综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农药、物理防控、高效低毒农药等措施进行草地贪夜蛾防控示范。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综合防控35 d内,3个监测点单位时间内监测到的成虫数均逐步下降;采用性诱并同时施用“苦参·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甲维盐”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最好,施药1次后3 d、7 d、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56%、91.88%、88.52%,校正防效分别为92.30%、89.81%、86.72%。通过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种群量,通过生物药剂+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可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用量,该综合防控措施容易实施,效果理想,符合阳宗海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固原市林业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固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现状,暴露出其中的 一些问题,同时针对防控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对策,旨在加强对固原市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促进固原市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明溪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及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防控任务,广泛宣传与培训,积极开展普查与监测,通过狠抓植物检疫,辅之于物理防治、药剂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提高了防控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对水稻二化螟的监测防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2017~2021年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从加强虫情测报能力、农业防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控等方面总结二化螟防控关键技术,以供农户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