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内蒙古赤峰市响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库的渔业资源状况,于2018年5、7、9月3个季节对该水库的浮游生物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2个种属,种类最多的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是蓝藻门,其他门类较少,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480.34×10~4 ind./L,生物量平均为7.48 mg/L;共鉴定出4大类浮游动物33种属,其中轮虫、原生动物种类较多,枝角类与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700.05 ind./L,生物量平均为0.76 mg/L;Margalef丰富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1.22,浮游动物平均为2.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2.32,浮游动物平均为2.01,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0.441,浮游动物平均为0.462;由浮游生物等提供的鱼产力约为139.4 kg/hm~(2 )。研究表明,响水水库已处于中-富营养型水体,且富营养化程度有加剧趋势,饵料资源上还有一定的利用空间,建议可适当增加滤食性鲢鳙鱼的放养比例,以控制水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桓仁水库和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8年4、6、8月分别对两座水库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其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相似性指数(P′)等,并对结果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桓仁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202种,平均密度为0.97×10~7 ind./L,平均生物量为12.92 mg/L,多样性指数为3.27,均匀度指数为0.769;碧流河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115种,平均密度为0.72×10~7 ind./L,平均生物量为16.05 mg/L,多样性指数为3.287,均匀度指数为0.714;两水库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为30.99%;桓仁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107种,平均密度为52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2.16 mg/L;碧流河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60种,平均密度140.9 ind./L,平均生物量为0.80 mg/L;两水库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为35.77%;桓仁水库总氮(TN)、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06、0.09 mg/L,碧流河水库总氮、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89、0.08 mg/L;依据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看,桓仁水库属于富营养型,碧流河属于中富营养型;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桓仁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COD、NO~-_2-N、DO、SD、TP,影响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O~(3-)_4-P、TN、SiO~(4-)_4-Si、Chl-a。研究表明,桓仁水库和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水环境良好,桓仁水库浮游生物种类数及密度高于碧流河水库,物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东洞庭湖沿岸带浮游生物多样性与空间分布特征,在2018年8月对东洞庭湖沿岸带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东洞庭湖沿岸带共有浮游植物7门54属92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6.46×10~4 ind/L和2.0240 mg/L,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共34属55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02.86 ind/L和5.51 mg/L,浮游动物分布以轮虫为主。生物量上,浮游植物以S6(君山区沿湖3)生物量最大,浮游动物以S8(君山区沿湖5)生物量最大,利用Shannon Wiener指数分析,东洞庭湖目前生物多样性有减少趋势,且水质属于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3-)-P、总氮、总磷、NO_2--N、NO_3--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3-)-P、p H、总氮、NO_2--N和NH_4--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道真县沙坝水库的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对水库的浮游生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59种,其中以绿藻门为主,共22种;其次是硅藻门21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4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及黄藻门分别为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7.39×10~4ind./L,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906 4~4.225 0之间,平均为3.358 2。浮游动物共计3门40种,以原生动物为主,共16种;轮虫15种;节肢动物9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0.089×10~4ind./L。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1 9~4.084 2之间,平均值为3.265 5。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水质属于清洁贫营养型。本文为道真沙坝水库内的水生生物研究积累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8.
混养鲮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适宜的养殖模式,跟踪调查了2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前期单养对虾,后期混养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测定了混养前、后养殖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组成,水质指标以及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混养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养前(P0.05),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混养前(P0.05),混养模式对虾养殖产量提高;经鉴定,混养前浮游植物共6门46种,混养后共6门44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7.32×10~6个/L和7.84 mg/L、53.69×106个/L和4.24mg/L,混养后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降低;浮游动物混养前共4门23种,混养后共4门17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 014.6 ind./L和3.981 mg/L、1 201.65 ind./L和0.968 mg/L,混养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密度均降低;混养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浮游动物多样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养模式相比,混养模式能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等含量,减少浮游生物数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同时降低浮游动物多样性,促进养殖水体藻相稳定,有利于提高对虾产量。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军山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5—11月对江西省进贤县军山湖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2属,隶属6门,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藻类总种数的64.5%),其次是蓝藻门(16.1%)和硅藻门(9.7%);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数量为3.2×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4.12 mg/L。浮游动物26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 205.96个/L、3.129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9月最低(0.54和0.32),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54~0.59,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2~0.39;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11月最低,分别为0.47、0.37,其他月份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48~0.53,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9~0.42。综合分析浮游植物密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军山湖属富营养化水体。估算鲢的鱼产力为62.9 kg/hm2,鳙的鱼产力为143.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龙带水库浮游生物现状及水质情况。 方法 于2021年2月至5月,对黄龙带水库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分析其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黄龙带水库浮游植物6门30种,其优势藻类为绿藻门;浮游动物13属15种,以轮虫为主。浮游植物丰度为10.00× 105 ind./L,浮游动物丰度为413 ind./L。黄龙带水库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于3;浮游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7;浮游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94。 结论 黄龙带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较高,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清洁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桂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采集8 个断面水样,定性、定量测定浮游生物,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 门57 属,其中,优势门为硅藻门,共15 属、占总属数的26.32%,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19 万个/L 和0.11mg/L,平均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1.25、0.65 和1.67;鉴定出浮游动物4 类33 属,优势种为原生动物和枝角类,各12 属、均占总属数的36.4%,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5 个/L 和0.65 mg/L,平均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J)分别为1.13、0.81。结果表明,现阶段桂江浮游生物多样性水平和丰富度较高,但沿岸居民区相对密集、人类活动频繁的江段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定期、定点采集邕江网箱养殖密集区上游(称进水口)及下游(称出水口)周年水样,定性、定量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浮游植物门、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1门、11属、1.42×105 ind/L和0.286 mg/L,增幅分别为14.29%、26.19%、24.23%和20.27%;浮游动物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4属、25.40 ind/L和0.382 mg/L,增幅分别为14.29%、25.97%和38.12%.结果表明河道密集网箱养殖对浮游生物具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他拉红泡浮游生物共计81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44个种属,浮游动物37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687.56×104 ind/L,生物量8.8883mg/L,浮游动物平均数量270.69 ind/L,生物量1.5842mg/L。8月份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最高,5、10月份种类和数量下降。全库总渔产潜力515580.5kg,总放养量3237613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济南市湖库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有效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于2021年秋季对雪野湖开展了浮游生物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0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5.00%,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0.06×106 cell/L、12.88 mg/L,优势种有5种。采集到浮游动物4类13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38.46%,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93个/L、0.013 mg/L,优势种有5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54、1.55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7、0.966,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9、2.873。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对渭河陕西段水质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秋季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0种(属),隶属4个大类;浮游动物数量变幅在7.5~10.5 ind./L之间,平均数量9.0 ind./L。结合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分析发现渭河陕西段秋季调查区域水环境质量为中污染,需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岩滩水域的水质、浮游生物、鱼类资源、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评估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现状。调查共记录渔民半年全部渔获物52 365尾、1 410.2 kg,超过98%渔获物是小型鱼类。岩滩水域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0.162,Wilhm改进指数为1.814,DG-F指数为0.083,鱼类多样性指数远低于其他水域。浮游植物单位平均数量为101.34万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1.115 1 mg/L;浮游动物单位平均数量为459.6 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0.642 2 mg/L。评估结果显示:岩滩水域的水质及浮游生物指标基本正常,但鱼类资源枯竭,鱼类资源构成不合理,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低。从生物操控角度,应从恢复水生生物正常构成入手修复库区渔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对上荷塘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逐季度调查,分析上荷塘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并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观察到浮游动物19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浮游动物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225.88±1572) ind./L和(0.340±0.415) mg/L,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为秋季最高。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和p H等理化环境因子是影响上荷塘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吉林镇赉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8~1990三年期间,对吉林镇赉劳改农场18个鱼池浮游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鱼池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多在20~80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49.43±19.36 mg/L,种类以硅藻、绿藻为主。浮游动物生物量多在5~20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9.05±3.47mg/L,轮虫占优势,其它浮游动物很少。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5。浮游植物日P/B系数平均为0.82。文中探讨了该地区池塘浮游生物的特点,不同养殖类型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不同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17年丰水期(9—10月)和2018年枯水期(4—5月)在北洛河流域用浮游生物网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有60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占种类总数的86.7%;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ia、污前翼轮虫Proaless ordida和无节幼体,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较大;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7 ind./L和46.341μg/L;密度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采样点枯水期聚类为3大类群,丰水期聚类为2大类群;北洛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d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6~3.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1~0.9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01~2.8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和pH是影响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水温、河宽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洛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