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培养料搅拌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比较和研究现有各种物料混合搅拌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搅拌机。对转速、混合时间和充满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及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建立了各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1问题的提出在定期对10 kV避雷器进行预防性试验时发现,该类型的避雷器在拆下来试验时缺少专用的固定工具,固定过程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松动翻倒,给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甚至会对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2确定课题为了提高试验10 kV避雷器的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研制一种可以固定10 kV避雷器试验的工具刻不容缓,小组确定此次活动的课题为:固定10 kV避雷器试验  相似文献   

3.
袁正文 《农村电工》2007,15(6):34-34
高压验电器作为保障电力工作人员安全的基本工具而被广泛使用.按照有关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高压验电器每半年要试验一次,试验项目包括绝缘杆的工频耐压及声光报警装置的检测.而就我局的使用情况来看,声光报警装置的损坏率最高.一旦声光报警装置损坏,整支高压验电器就得报废.现就我局使用最多的GSY型10 kV高压验电器,来谈谈声光报警装置的检测与维修.  相似文献   

4.
小麦常规播种模式是采用常规播种机一次性播种,播种行距为15 cm;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是采取常规小麦播种机进行井字纵横播种,横播一遍纵播一遍,行距15 cm;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是采用小麦窄行匀播机进行一次播种,行距7.5 cm。本文对伊犁州冬小麦三种机械播种模式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的试验情况,提出了实施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和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翻车防护装置的强度试验也倍受人们的关注。该文介绍了一种农业机械翻车防护装置静压强度试验台,重点阐述了机械加载试验装置(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和压块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及试验方法(包括纵向加载试验、第一次压垮试验、侧向加载试验、第二次压垮试验和第二次纵向加载试验)。该试验台试验操作简单、安全且试验性能可靠,符合GB/T 19498-2017《农林拖拉机防护装置静态试验方法和验收技术条件》标准要求,其成功研制对日后农业机械翻车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靖江市供电公司始终把安全工器具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严把安全工器具“四关”。一是严把安全工器具的周期试验关,明确试验周期,定期组织统一试验。试验过程中要求做到工器具外观检查到位,各项试验程序到位及“试验表”填写准确。二是严把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与存放关,变电站全部使用智能安全工器具柜,安全工器具按不同类别、型号进行编号,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安全工具室内,并经常保持清洁。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绝缘安全用具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绝缘安全工器具的试验是《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的常设性项目之一.绝缘安全工器具分基本安全工器具和辅助安全工器具.基本安全工器具含验电器、绝缘杆、绝缘隔板等,它们预试周期为1年,数量虽多,但能采取多只同时试验的方法,相对来讲工作量小,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低.辅助安全工器具含绝缘靴、绝缘手套等,此类工器具试验周期为半年1次.河南省新郑市供电公司采用工器具集中后进行试验的方法,以绝缘靴为例,目前采用单只水浸的工频耐压方法,试验方法落后,且数量较多,试验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农机推广站对赣榆县农牧机械厂生产的"1JHG-180"型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进行了试验。2009年,试验样机分别在丰县梁寨镇、沛县河口镇参加了两次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在沛县河口镇进行了生产试验考核,考核面积约61.87hm2;2010年分别在铜山县张集镇、灌南县、东海县阿湖镇进行了三次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考核。现将试验情况分析如下:1试验情况试验配套动力采用的是福田雷沃750B,试验选择在沛县河口镇进行,从2009年9月21日起至9月30日止,试验时天气晴朗,土质为粘土,土壤  相似文献   

9.
<正>避雷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元器件老化等劣化情况,一般通过预防性试验来发现这些问题。在定期对10 kV避雷器进行预防性试验时发现,避雷器在拆下来试验时缺少专用的固定工具,固定过程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低,还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松动翻倒,给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甚至会对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文中应用线性回归法,对一次阶梯流量井流试验数据进行适当交换后,可得回归直线方程,与目前采用的多次阶梯流量井流试验数据的分析相比较,在同样可以得到井流实验欲求的井损系数C,综合参数和含水层导水系数T三个参数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使抽水量的变化次数减少两次。实际算例表明,一次阶梯流量井流与多次阶梯流量法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司何攀 《农村电工》2022,(11):36-36
创新背景目前现场对电缆做耐压试验固定三相电缆头时没有专门的固定架。试验人员在做试验时往往对电缆头不加固定或者就地取材对电缆头进行简单的悬挂、抬高、固定后进行试验。这样三相电缆头的对地安全距离不能可靠保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鉴于此,现介绍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能够固定电缆头保证可靠安全试验的电缆头固定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文王有一次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个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道,长兄最好,次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我次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治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  相似文献   

13.
二次回路通电试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李仲明宁夏电力局中调所(75000)一、概述电气设备二次回路是电气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除要保证接线的正确与检验工艺的质量外,必须确保各种设备动作的准确性、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 ,绝缘长期受着电场、温度和机械振动的作用会逐渐发生劣化 ,其中包括整体劣化和部分劣化 ,形成缺陷。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力设备绝缘强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是预防性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 ,由于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比运行电压高 ,因此通过试验后 ,设备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因此交流耐压试验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1 交流耐压试验前应注意事项(1) 核算试验设备和电源容量是否满足试验要求。我国试验变压器的电压等级有 :5、10、2 5、35、5 0、10 0、15 0、30 0 k V等 ;容量等级有 :3、5、10…  相似文献   

15.
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人为因素 ,即对运行人员本身的素质、技术水平的要求 ;二是设备本身运行质量是否良好。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于其平时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又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 ?通常是给电气设备做预防性试验 ,即对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按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进行试验 ,从而来判断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它是预防设备损坏以及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能及早的发现运行设备所存在的问题 ,防患于未然。电气设备预…  相似文献   

16.
陆志兵 《农村电工》2005,(10):32-32
安全工器具是从事电力生产与建设的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好坏,关系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我从事电力生产多年,每年进行2次预防性试验,发现都有几十件安全工器具损坏,而且损坏有诸多共性问题。如:绝缘手套发黏,有的有电焊烧伤的痕迹;验电笔电池没有电,报警器不能报警;绝缘靴当作雨靴穿导致泥垢斑斑。这一系列隐患将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农业工程》2012,(Z1):56
6月14日,浙江大学泮进明副教授一行三人到市农机试验鉴定站交流洽谈肉鸡养殖专用LED增产节能技术及设备的引进试验。  相似文献   

18.
1 安全思想要保证高压试验工作的安全 ,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安全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1 ) 过好安全日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举一反三 ,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2 )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试验人员自身素质 ,特别是业务技术水平。努力学好高压试验专业知识 ,只有业务水平过硬 ,才能熟悉整个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 ,掌握规律 ,从而保证工作安全。(3) 做好危险点分析控制工作 :每次工作前认真分析该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 ,制定出控制措施 ,做到心中有数 ,防患于未然。(4 ) 现场工作 :必须坚持工作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编辑同志:笔者近日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家三口,父亲是一名供电员工,他拉着女儿的手,妻子挽着他的胳膊,三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三人共同戴着一顶写有"安全生产"字样的安全帽。不言而喻,漫画是在警示人们,安全生产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2BX-3型播种机改进及推广天水市农机推广站汪利林一、推广情况及效益分析根据天水市自然条件和农艺要求,1988年我站改制2BX-3型人畜力三行播种机,并积极组织了小麦人畜力播种机机播种植技术推广。在推广过程中,经反复试验实践,又对该机做了三次改进,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