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森 《中国麻业》1988,(3):20-21
红麻系信阳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经济效益一般占农业收入的10%左右,有的县如息县最高年份占农业收入的1/3强,全县农民平均年收入仅红麻一项200元以上;供销社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红麻的经营;同时为国家麻纺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信阳地区各级政府对红麻的工作很重视。供销社系统历年来在发展红麻生产、采购麻种、落实  相似文献   

2.
豫南自然光照条件下“湘红2号”红麻留种技术研究汤其林,罗玲玲,李坤(河南省农牧厅郑州450003)(河南省信阳地区农科所)河南是全国红麻主产区之一。全省麻区集中在豫南信阳地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每年需从广东、广西、福建调进“青皮3号”种子2...  相似文献   

3.
1固始红麻生产概况及“红引135”品种推广的重大意义河南省固始县是全国重点红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占豫南麻区总面积40%。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是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县红麻80%为夏播麦茬红麻,一般6月1...  相似文献   

4.
红麻移栽     
河南地区中原。五十年代末开始引进红麻试种,到1981年,收购量达400万担(生麻,下同),除保证省内麻纺、市场、民用外,大量调往省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质量上也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河南红麻主要集中在信阳地区。全区沟河纵横、坑圹遍布,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0天,十分适宜红麻的生长、沤洗。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这个地区年播种红麻40多万亩,收购量占全省的80%,  相似文献   

5.
红麻在奇台地区采用天然水沤法,通过1992—1993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脱胶工艺很费工,加上剥洗劳动强度大,而且季节性强,精洗出麻率低,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本试验试图通过引用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技术来寻找一个适应奇台地区进行红麻脱胶的新途径,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我区红麻生产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红麻在奇台地区采用天然水沤法,通过1992-1993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脱胶工艺很费工,加上剥洗劳动强度大,而且季节性强,精洗出麻率低,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本试验试图通过引用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技术来寻找一个适应奇台地区进行红麻脱胶的新途径,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我区红麻生产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陈百生  陈柏清 《江西棉花》1997,(2):40-40,F003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红麻生产近几年来连续滑坡的原因,根据目前的产销形势,提出了发展红麻生产的对策。为推广红麻叶龄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发展间作套种,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推广剥麻机,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广鲜皮陆地湿润脱胶技术,降低污染;发展全杆造纸,扩展红麻用途;建立生产产基地,使红麻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阳地区是红麻主产区之一,也种植有大麻、黄麻。红麻产业在豫南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麻农一年只种一茬造成了土地闲置、效益不佳。笔者通过3年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接茬时间(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安排大麻和黄/红麻接茬种植,其净收益、产投比与单茬常规种植均有增加,其中6月20日接茬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因此,在耕地日益紧张的今天,通过茬口的合理安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麻农的收入,经济、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详细总结了豫南地区大麻-黄/红麻接茬栽培技术,以期为麻农接茬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1信阳红麻生产现状信阳地处淮河流域,气温适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光照时间长,具有适宜红麻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本地农民很早就有种麻习惯,信阳产红麻品质优良,熟麻纤维束长,质地柔软,浩白带弹性,斑庇少,拉力大,支数高,畅销国内100多个厂家,被一些大中...  相似文献   

10.
霍邱县沿淮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周汝意(安徽省霍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河流域麻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片商品红麻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左右。该区主要是夏播红麻。其中,麦茬红麻约占红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霍邱县是安徽省内沿淮种植红麻最大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初,我县种植黄、红麻习惯于春播(即春麻)。1975年以前,春麻面积占全县种麻面积的8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麻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75年以后,我县大力推广夏播红麻。到1980年,夏播红麻面积占全县麻面积85%,1982年占98%以上,基本上将过去一年一熟红麻改为粮麻或油麻一年两熟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红麻制浆造纸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针对红麻自然堆积密度低、集运贮存效率低、易霉变等问题,提出适应的备料工艺和设备必不可少。为此,研制成DK-180型红麻茎杆打捆机,生产能力0.5-1.0t/hr,最高达1.6t/hr。该机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可提高红麻贮运效率;制定出切断后红麻全村和杆三种料片适宜的打包规格、水分和密度等,可为发展红麻制浆工艺提供依据;揭示了红麻霉变的内在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促进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促进我国麻业科学发展必须思考的若干关键问题:(1)倡导学科交叉,提升黄麻、红麻科技创新水平;(2)深化资源研究,加速有利基因利用与创新;(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4)优化育种体系,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新技术;(5)加强麻业协作,提升综合利用与研发水平。上述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黄麻、红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黄麻、红麻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红麻氮磷钾化肥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简报冯汉皋,曹凤进,施惠明(江苏省南通县农业局)(南通县竹行乡农技站)南通县每年种植红麻2500—3000公顷,约占全省红麻面积的二分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红麻经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应用已日益被重视。实践证明,微肥施用得当,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农业增产措施。浙江省是全国红麻重要生产基地,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对微量元素肥料在红麻上施用的效果尚不了解。为不断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指导合理施肥,提高经济效益,探讨红麻的养分吸收特性和研究施用微肥效果及影响因素,于1983年开始了本课题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全国黄红麻的重要产区。1994年以来,除2000年因主产区信阳遭受特大旱灾,全省黄红麻单产降低,总产量仅次于安徽以外,其余年份河南黄红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黄红麻传统上主要用作包装材料、绳索、地毯等。前几年由于塑料纺织包装替代品的冲击,黄红麻制品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大幅度下跌。1998—2000年,河南黄红麻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1997—1998年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清明  臧巩固 《中国麻作》1999,21(2):5-8,38
“九.五”第一轮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于1997-1998年全国红麻主产区的河南省信阳地区。福建省龙文区等具有不同生态条件的九省十点进行。参试品种(系)为KB11,KB2,743(CK),福红951,福红952,闽红88/31,DO2,浙3。本文对7省8点2年3重复的8个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几项变异来源进行LSD法测验及稳产性参数的估算,并结合其产量构成因素,抗逆性,生育  相似文献   

18.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灾害较重的一年,7——8月份降雨536.9毫米,占年降雨量900.9毫米的59%,比历年同期降雨量241毫米多195.9毫米。大灾之年,红麻丰收,这是由于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黄麻红麻地杂草种类多,据调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麻区,主要杂草有禾本科的稗草、马唐、狗牙根,蟋蟀草、狗尾草等,它们约占麻地杂草的60%;莎草科如香附子以及其它多种莎草等。它们约占麻地杂草的35%;其它双子叶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5%。这些杂草发生早、生长快、为害时间长,与麻苗争地盘,抢空间,夺肥水。有些杂草还是传播黄、红麻病虫害的媒介。黄红麻苗期,  相似文献   

20.
陈安国  李德芳 《中国麻作》1998,20(4):44-45,28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