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生薯条加工副产品-稻草混贮(以下简称“薯稻混贮”)与全株玉米青贮间的组合效应。“薯稻混贮”是按照1∶2混合(混贮后的干物质含量为35%)、添加青贮添加剂、用搅拌机混匀、打捆裹包机裹包、发酵60 d制成。根据“薯稻混贮”与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同比例分为7个组合,分别为T0组(0∶100)、T20组(20∶80)、T40组(40∶60)、T50组(50∶50)、T60组(60∶40)、T80组(80∶20)、T100组(100∶0),每个组合3个重复。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各组合发酵48 h干物质降解率(DMD)、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指标,测定各组合在发酵2、4、6、8、10、12、24、36和48 h的产气量(GP)。并计算每个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及综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1)GP和DMD随“薯稻混贮”比例增加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FAEI中T50和T80组的GP和DMD最低,GP和DMD最高值均出现在T20组。2)不同组合发酵后的pH值为6.46~6.59,其中T80组pH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T100组外的其他组别(P<0.05或P<0.01),SFAEI在T80组最高。3)各组合间NH3-N浓度、MCP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T40组最高,而SFAEI分别以T40和T80组最高。4)乙酸、丙酸、戊酸和TVFA浓度均以T0组最高,T100组最低,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丁酸也以T0组浓度最高,但以T80组浓度最低。SFAEI指标中,乙、丙、丁酸分别以T80、T20和T60组最高。通过MFAEI指数评定得出,两种饲料组合均产生正组合效应,其中T40组(40∶60)最优,其次是T50组(50∶5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在体外的组合效应,试验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3种饲料以不同比例(分别为100∶0∶0、80∶10∶10、70∶10∶20、70∶20∶10、60∶10∶30、60∶20∶20、60∶30∶10、50∶10∶40、50∶20∶30、50∶30∶20、50∶40∶10、0∶100∶0、0∶0∶100)组合进行发酵(每个组合3次重复),检测不同组合的体外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并分析不同饲料组合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的产气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第2,4小时,组合12(玉米秸秆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8~72小时,组合13(桑叶青贮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72小时,各组合产气量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其中组合8(桑叶青贮比例为40%)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除组合13外,P<0.05);不同饲料组合对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浓度有明显影响,但对pH值影响不明显。当玉米秸秆青贮比例固定时,对应组合干物质降解率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组合13的干物质消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千草及全株小麦青贮间的组合效应。将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筛选出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间的最优组合后再与全株小麦青贮以这11个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72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的单项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在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60:40的组合最大,产气量组合效应指数则以70:3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60:40的组合最大;在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最优组合(60:40)与全株小麦青贮的不同比例组合中,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80:2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80:20的组合最大。综上,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比例为60:40的组合、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全株小麦青贮比例为48:32:20的组合具有最大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精料、构树和全株玉米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后的组合效应,筛选最佳组合比例。试验设计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15种日粮组合比例,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测定15个组合的瘤胃发酵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精粗比40∶60时,40∶60∶0和40∶45∶15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较高;精粗比50∶50时,50∶0∶50,50∶12.5∶37.5和50∶25∶25组的72 h产气量(GP72)较高(P>0.05),50∶25∶25组的NH3-N含量最高;精粗比60∶40时,60∶10∶30组的乙酸(AA)、丙酸(PA)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料∶构树∶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60∶10∶30,综合主成分值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构树可以改善肉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当精料∶构树∶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60∶10∶30时,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法对全株玉米青贮(WCS)与谷草(MS)的组合效应做出评价。WCS与MS分别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0:100的比例组合,每个比例设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组合对体外发酵24、48、72 h的产气量(GP)、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及干物质消失率(DML)的影响,计算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及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显示,不同比例的全株玉米青贮与谷草在发酵24、48、72 h时产气量差异显著(P<0.05),两种饲料组合后WCS80组的产气量最优;DML随着MS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WCS80组的DML与WCS100组较接近,WCS100和WCS80组的MC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0.01);各组间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显著(P<0.05);在WCS与MS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发酵24、48、72 h的MFAEI均以WCS80组最大,分别为0.5517、0.5094和0.9860。通过MFAEI评定,WCS与MS的最佳配比为80:20。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苜蓿与燕麦草、全贮玉米、全贮藜麦间的组合效应( AE)。在以苜蓿与燕麦草为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再将其分别与全贮玉米、全贮藜麦进行组合试验,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物的体外产气量(GP)、干物质消失率(DMD)、pH、氨态氮浓度(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MFAEI)。研究结果表明:(1)苜蓿∶燕麦草为80∶20时,GP24 h(34.84%)、DMD(24.44%)、TVFA (25.43%)的SFAEI最高,均极显著高于(P < 0.01)其他各比例组,MFAEI(92.08%)最大,为最优组合。按照此比例进一步与全贮玉米、全贮藜麦进行组合效益评价。(2)(苜蓿-燕麦草):全贮玉米为50∶50时,GP24 h (37.81%)的SFAEI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组(P < 0.05),MFAEI(75.55%)最大,为最优组合。(苜蓿-燕麦草)∶全贮藜麦20∶80时。TVFA (8.63%)的SFAEI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组(P < 0.01),MFAEI(69.27%)最大,为最优组合。由此得出,苜蓿∶燕麦草为80∶20的基础上,(苜蓿-燕麦草):全贮玉米50∶50时、(苜蓿-燕麦草)∶全贮藜麦20∶80时饲粮具有较优的组合效应。 [关键词] 苜蓿|燕麦草|全贮玉米|全贮藜麦|饲料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黄土高丘陵沟壑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燕麦、苜蓿裹包青贮及苜蓿干草为试验材料,旨在研究其在肉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及组合效应,为其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将4种优质饲草按干物质基础组成7种不同比例组合,即C1(50%玉米青贮+50%燕麦青贮)、C2(50%玉米青贮+50%苜蓿青贮)、C3(80%玉米青贮+20%苜蓿干草)、C4(50%燕麦青贮+50%苜蓿干草)、C5(70%玉米青贮+10%燕麦青贮+20%苜蓿青贮)、C6(65%玉米青贮+15%燕麦青贮+25%苜蓿青贮)和C7(50%玉米青贮+20%燕麦青贮+30%苜蓿青贮)共构成11种发酵底物。结果表明:4种单一饲料在各时间点的产气量(GP)玉米青贮最高,苜蓿青贮最低(P<0.05);7种组合不同时间点产气特点为,C3的GP最高,C4最低(P<0.05)。4种单一饲料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和产气速率常数(c)分别为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最高,与其他单一饲料存在显著差异(P<0.05);7种组合中的a和c均以C2最高;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和潜在产气量(a+b)均以C3最高,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体外发酵48 h后,4种单一饲料中玉米青贮的干物质消失率(DMD)显著高于其他3种(P<0.05);培养液的pH介于6.27~6.72,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氨态氮(NH3-N)浓度燕麦青贮最高(P<0.05)。7种组合的DMDC2显著低于C5和C7(P<0.05);pH介于6.40~6.69,其中C3显著低于其他6种(P<0.05);NH3-N的浓度C1与C2显著高于其他5种(P<0.05)。4种单一粗饲料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为玉米青贮显著高于苜蓿青贮和干草(P<0.05);7种组合培养48 h后,培养液的TVFA浓度C2和C4显著低于C5和C6(P<0.05)。综上,玉米青贮的体外发酵GP、DMD、TVFA及乙酸浓度均最高;苜蓿青贮的体外发酵GP较低,发酵速度慢;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均为正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4、C2、C5、C1、C3、C6、C7。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料最优组合。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L)、pH值、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羊草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组合后,产气量各组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产气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DML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0∶100比例组合极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合(P<0.01);各比例组合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MCP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各组合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而NH3-N浓度随玉米秸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丁酸外,其他VFA各组均随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玉米植株3种调制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品种和调制方法对玉米(Zea mays L.)植株品质的影响,选用中原单32、农大86、农大95、农大108、农大高油115为研究对象,于蜡熟期取样进行全株青贮、去穗秸秆青贮、秸秆干燥堆放处理。经贮存45d后,取样分析表明,各品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pH显著低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而相应乳酸含量则显著较高(除品种农大86以外)(P<0.05),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NDF和ADF含量则相应较低,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干燥堆放玉米秸秆的CP含量因品种而有差异,其NDF和ADF含量都高于相应青贮饲料,表明干燥堆放秸秆的营养价值较低。中原单32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并且含有适度的NDF和ADF。总体而言,玉米植株以全株青贮为宜,而且全株青贮时,中原单32品质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1.
张欢  牟怡晓  张桂杰 《草业学报》2022,31(4):136-144
本试验旨在研究宁夏地区枸杞副产物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寻找优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分别与0(CK)、40(T1)、60(T2)、80(T3) g·kg-1枸杞副产物混合青贮,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枸杞副产物处理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P<0.01);对照组pH值及氨态氮/总氮分别为4.91、8.58%,苜蓿青贮中pH、氨态氮及乙酸含量随枸杞副产物比例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枸杞副产物提高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其中T1及T2处理组有氧稳定性较高。苜蓿青贮优势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枸杞副产物降低了苜蓿青贮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魏斯氏菌属及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枸杞副产物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枸杞副产物添加量为60 g·kg-1的处理组青贮发酵效果优于其他添加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酸菌及丙酸钙对全株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霉菌毒素含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蒸馏水(CK组)、复合乳酸菌(LAB组,添加量为5×105 CFU·g-1鲜样)、丙酸钙(PACA组,添加量为鲜草重的0.4%)以及乳酸菌和丙酸钙复合(LAB+PACA)分别添加进全株玉米和燕麦原料中青贮120 d。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优良而萎蔫后的燕麦青贮丁酸和氨态氮含量较高。添加剂在不同青贮饲料中表现不同。所有添加剂均显著提高了燕麦青贮饲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降低了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和酵母菌数量(P<0.05)。而PACA和LAB+PACA组则显著提高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并且降低了霉菌和酵母菌数量(P<0.05)。LAB和LAB+PACA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P<0.05)。在两种青贮饲料中丙酸含量只有PACA和LAB+PACA组能够显著增加。因此,添加剂尤其是LAB+PACA的复合添加对于提高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损失,以无添加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剂:苯甲酸钠、酪蛋白酸钠、十六烷酸、糖蜜和丙酸,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青贮65 d后开窖,检测发酵品质指标和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的pH低于4.50,乳酸含量达到54.25 g·kg-1 DM,丁酸含量低于5.00 g·kg-1 DM,弗氏评分为64.33,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苜蓿青贮饲料中的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青贮后,与对照组相比,十六烷酸和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分别不显著(P>0.05)和显著地(P<0.05)降低了乳酸含量;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增加了丁酸含量(P<0.05);二者的弗氏评分低于50.00,降低了发酵品质。与此相反,苯甲酸钠、丙酸和糖蜜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减少了氨态氮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弗氏评分分别为70.33、74.33和67.67,进一步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与对照相比,苯甲酸钠和丙酸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18:2n6或C18:3n3的含量,而糖蜜添加组降低了C18:2n6和C18:3n3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丙酸和苯甲酸钠适宜于作为青贮添加剂生产优质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60%)+纤维素酶(30%)+木聚糖酶(10%)、植物乳杆菌(70%)+粪肠球菌(2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植物乳杆菌(30%)+粪肠球菌(6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等量水为对照(依次记为N1、N2、N3和CK组,各组添加量为500 g·t-1 鲜重)。青贮45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N1、N2和N3组的总能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N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N1和N3组(P<0.05),N1、N2和N3组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N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快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2组的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且N1组显著高于CK组(P<0.05),N1和N2组的pH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组的乙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1和N2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N3和CK组(P<0.05),N2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和N3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N1和CK组(P<0.05),N2组的有机物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青贮剂在以植物乳杆菌为主要添加剂的前提下,辅助添加粪肠球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有利于获得营养价值较佳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荒漠灌溉地区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发酵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筛选第三师地区最佳青贮玉米栽培品种,选择4个青贮专用和11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灌浆期、1/4乳线期、1/2乳线期和3/4乳线期进行农艺性状测定并调制青贮饲料。发酵60 d进行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测定,以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消化特征为评价指标,利用相似优先比法对15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各青贮玉米株高、穗位、鲜草产量、全株鲜重、茎秆鲜重、果穗鲜重、籽粒鲜重、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淀粉含量和代谢能(ME)不断递增,到3/4乳线期达到峰值;其中,3/4乳线期大丰30鲜草产量最高,金玉9号DM含量最高,新饲玉10号CP含量最高,先玉696 WSC含量最高,屯玉765淀粉含量最高,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随生育期推进,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氨态氮∶总氮(NH3-N/TN)、有机物消化率(OMD)和产气速率不断递减,ADF、NDF、NH3-N/TN在3/4乳线期达到最优,其中,3/4乳线期新饲玉12号ADF含量最低,新饲玉10号NDF含量最低,新饲玉11号NH3-N/TN最低,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OMD和产气速率在灌浆期最优,其中,先玉696 OMD最高,新饲玉10号产气速率最高,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随生育期推进各玉米品种pH值先降低后升高,乳酸(L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酸(AA)和丙酸(PA)无明显变化规律。pH值在1/2乳线期达到最优,最优品种为屯玉765,LA在1/4乳线达到最高,最优品种为新饲玉12号,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3/4乳线期收获能获得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新沃1号、屯玉765和大丰30综合价值较优,适宜在第三师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究接种复合乳酸菌对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明确最优发酵条件,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本地区饲草料资源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混合青贮,设计10个处理,其中5个处理不接种复合乳酸菌,混合比例(质量比)为:番茄皮渣∶苜蓿=3∶7(T1),4∶6(T2),5∶5(T3),6∶4(T4),7∶3(T5);另外5个处理在各混合青贮比例基础上均匀加入复合乳酸菌(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比例为1∶1,1×106 CFU·g-1),即分别为JT1、JT2、JT3、JT4、JT5。发酵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瘤胃降解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复合乳酸菌可改善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气味及质地,T1、JT1、T2及JT2处理的混合青贮感官评定为优等。接种复合乳酸菌显著提升了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乳酸(LA)、乙酸(AA)(P<0.05),显著降低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pH、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总氮(NH3-N/TN)(P<0.05)。各混合青贮中,JT2处理的DM、CP含量最高,T2处理的WSC含量最高,JT2处理的NDF、ADF含量最低,JT1、JT2处理的pH较低,JT1、JT2处理的LA含量较高,T1、T2处理的AA含量较低,JT1、JT2的PA、BA含量及NH3-N/TN较低。瘤胃降解24 h时,接种复合乳酸菌显著提升了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P<0.05),JT1和JT2处理的DMD、NDFD较高,JT2处理的ADFD最高。综上,接种复合乳酸菌对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改善;将各混合青贮的14项核心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JT2处理最优,即在番茄皮渣添加量为40%(番茄皮渣∶苜蓿=4∶6,干物质含量为30.64%)的混合青贮中接种复合乳酸菌最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用甜高粱青贮(sweet sorghum silage, SS)和全株玉米青贮(whole-plant corn silage, CS)对肉羊前胃微生态的影响。选择健康的3~4月龄杜泊母羊[(33.40±1.68) kg]1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喂甜高粱青贮(SS组)和玉米青贮(CS组),单栏饲喂并自由饮水。预饲期15 d,正试期90 d,在正试期测定并计算生长性能指标,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食糜和组织样品,对前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表达量、上皮颜色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CS组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SS组(P<0.05)。2)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育肥肉羊90 d后,对前胃的pH值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网胃内容物中,SS组肉羊氨氮浓度显著高于CS组(P<0.05),CS组肉羊丁酸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SS组肉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3)SS组肉羊瘤胃内短普雷沃氏菌、栖普雷沃氏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S组(P<0.05)。4)饲粮处理显著影响前胃颜色,CS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比SS组深(P<0.05)。5)SS组肉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CS组(P<0.05),饲喂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对肉羊网胃黏膜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CS组肉羊的瓣胃黏膜上皮厚度显著高于SS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和饲用玉米青贮相比,饲用甜高粱青贮肉羊的采食量较低,且这两种青贮料饲喂对肉羊的微生态有影响,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前胃内纤维分解菌的表达量以及瘤胃乳头宽度等指标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且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较浅,角质化程度低,有利于肉羊的胃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郭香  陈德奎  陈娜  李云  陈晓阳  张庆 《草业学报》2021,30(8):199-205
为了研究含水量和添加剂对黄梁木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两种不同含水量60%、75%的黄梁木叶片切碎后进行不加添加剂、添加6.00 log10 cfu·g-1植物乳杆菌(LP)、120 U·g-1纤维素酶(C)、6.00 log10 cfu·g-1植物乳杆菌和120 U·g-1纤维素酶(LP+C)处理,每个处理6组重复,装入塑料袋中,室温(约30 ℃)贮藏60 d后开袋。结果表明,黄梁木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为12.48%,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4.49%。75%含水量导致黄梁木叶青贮的pH值,乳酸菌(LAB)和酵母菌数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单宁含量,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显著升高(P<0.05)。LP和LP+C显著降低pH值、乳酸菌数和缩合单宁(CT)含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同时,C和LP+C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75%含水量且添加LP和LP+C的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75%含水量处理对黄梁木叶青贮发酵品质有积极的影响,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善青贮品质,以LP和C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饲草组合效应综合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理论,以饲草的营养评价为基础,结合肉羊育肥营养需求特点,采用体外法,测定苜蓿、番茄皮渣、玉米秸与小麦秸不同组合的pH值、24 h累积产气量(GP)、有机物质降解率(IVDOM)、微生物蛋白产生量(MCP)、挥发性脂肪酸产量(VFA),并结合MFAEI筛选出4组最优饲草配方,即苜蓿/番茄渣/玉米秸=30/10/6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0;苜蓿/玉米秸=50/5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5;苜蓿/番茄渣/小麦秸=30/20/5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2;苜蓿/小麦秸=60/40,多项组合效应值0.78,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饲草间的正组合效应,控制和消除饲料间的负组合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草食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