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畜牧     
正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走向可持续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以来,青海省落实天然草原禁牧面积2.45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29亿亩。截至2018年7月,已累计核发草原补奖资金169.75亿元,全省近8 0万户牧户享受到政策实惠。补奖政策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牧民收入持续增收,助力精准脱贫,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走上了可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着晓乡茶哈村两牧户草地上进行了为期40d的春季禁牧试验,经草地植物量和藏羊体重变化的测定表明,草地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禁牧草地上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1.69倍,地下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6.15个百分点.实行春季禁牧制度是高寒牧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着晓乡茶哈村两牧户草地上进行了为期40d的春季禁牧试验,经草地植物量和藏羊体重变化的测定表明,草地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禁牧草地上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1.69倍.地下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6.15个百分点.实行春季禁牧制度是高寒牧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三个旗(市)为例,分析了补奖政策实施前(2009年)、后(2014年)草畜平衡区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揭示牧户的草畜关系调控途径,解析不同牧户对草畜关系的调控策略,分析草畜平衡率变化以及补奖政策实前后牧户收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牧户通过调控牲畜数量、经营草地面积和饲草料购买量三个主要途径调增了载畜率,超载程度有所增重;牧户家庭收入有所增加,除了补奖资金对收入增加的直接作用外,牧户仍将过度利用草地的经营决策行为作为维持和提高其收入的主要手段。最后,剖析了生态补奖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户减畜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自实施以来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和牧民生活。为探究补奖政策对牧户放养规模的影响,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6个旗县、119户牧户进行实地调查,所得数据采用OLS回归与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户减畜行为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对牧户整体产生显著激励作用,激励程度与补奖标准呈正相关,即补奖标准越高激励效应越强;激励效应在不同牧户间由于受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影响差异很大,牧户心理载畜率与政策规定载畜率间的差异越大政策激励效应越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草地的15个旗县791户牧户为调查样本,以可持续生计资本为视角,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结束后,牧民草场是否超载?超载牧户的特征是什么?超载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率平均值为44.70%;牧户草场超载率与草场经营规模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牧户 > 中牧户 > 大牧户;牧户草场超载率与畜牧业生产依赖程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 > 兼牧户 > 非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冬季牲畜和固定资产数量成为影响牧户草场超载行为的关键生计指标,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对其呈显著负向影响,冬季家畜和固定资产数量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综上,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现象依然存在,超载率与草场资源占有率呈负向关系,与其对草原的依赖程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机会成本法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减畜效果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补奖收入的估计系数为0.0029,统计上不显著,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黄河源区的减畜效果有限;(2)黄河源区当前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低于牧户减畜的机会成本是制约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减畜效果的重要原因。为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提高黄河源区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机会成本的草地生产力、畜群结构、牲畜价格等因素,并在不同地区间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0.
基于13篇关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文献的3074个样本量,运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牧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补贴收入、家庭牧业收入、牲畜量、饲草料支出、补偿金发放及时程度、草地退化程度及牧民对补偿金发放标准的满意程度均对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牧民性别不存在显著影响;各变量并不存在发表偏倚;家庭人口数量、补贴收入和牧民对补偿金发放标准的满意程度存在较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异质性的来源是变量的测量方式和地区差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草原牧区的发展对于我国畜牧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我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基于16篇实证研究的3099个样本,运用Meta分析和累积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政策实施以来影响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显著促进牧民收入的因素有牧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牲畜养殖规模、草场承包面积;其中牧户最为关注的因素有草场承包面积和牲畜养殖规模;而随着政策实施,牲畜数量的影响作用明显增加,其他因素都在减弱;很多变量都存在异质性,其中家庭劳动力数量和草场面积的异质性来源主要是地区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政策实施时间和抽样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Degradation of alpine meadow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ecological science, policy making, and the welfare of local herders. Destruction of alpine meadows results from degenera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systems and from the mechanical decoupling of the environment, grassland, livestock, and herders and, subsequently, discordance among these subsystems. In this study,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restor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grassland agroecosystems coupling theory was developed for the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tegrated restoration techniques, we conducted restoration trials that included grazing management, enclosed, fertilization, overseeding, and sward ripping by evaluating the ecosystem coupling of soil, plant and livestock,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omprehensive restoration practices include grazing and agronomy techniques (fertilizer, overseeding, and sward ripping) that result in the greatest level of ecosystem coupling, while the single restoration practice leads to poorly coupled ecosystems. Restoration practice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alit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ecosystem coupling.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ified restoration practices for facilitating ecological coupling and functioning in the degraded alpine meadow. The restorative scheme also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resto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y providing guidelines for herders and policy makers for the urgent task of restoring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相似文献   

13.
超载放牧已成为当前中国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发因素,牧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是产生超载放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衡补偿标准为代表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由于没有考虑不同规模牧户的差异性,现行的补偿标准只与牧户草地承包面积挂钩,因而忽略了超载牧户的异质性问题,致使中小规模牧户获得的补偿额度无法弥补牧户因补减畜造成的机会损失,产生减畜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这种补偿不仅不会促进中小规模牧户增收,反而会增大与大规模牧户的收入差距,难以调动广大中、小牧户的减畜积极性,进引发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低效率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政策制定者应考虑牧户的超载差异性来制定具有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实现牧户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2021,29(6):1125-1135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户认知的草地生态补偿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主体认知视角,采用PRA调查方式获取问卷资料,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生态补偿标准和期望的认知及补偿方式的偏好。结果表明:受长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及满意度。补偿标准未能达到被调查者的期望值,现有生态补偿只体现了对草地资源属性的补偿,很少考虑草地对牧民的综合功能与经济价值。不同生态功能区均为单一的资金补偿方式,缺乏相应技术、智力、基础设施及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未能有效地适应退牧还草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家庭生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程红丽  陈传明  何映红 《草地学报》2021,29(12):2817-2826
分析牧户生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和减少生计风险负面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题调研的468份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国家公园牧户生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牧户面临就业风险、市场风险、健康风险、养老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多种生计风险的冲击,并且受到家庭资产禀赋不同程度的影响;生计风险按照严重程度依次为:就业风险>市场风险>健康风险>养老风险>环境风险;牧户家庭资产禀赋中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牲畜数量、草地面积和草场退化情况等是影响其生计风险的显著因素。因此,加大政府就业扶持政策、鼓励牧户积极参与合作组织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等措施,可改善牧户生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西藏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885份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扩大养殖规模较为普遍;牧民的生态环境认知、政策认知、家庭收入水平、肉羊养殖收入比重、文化程度、村民相处情况、村干部经历等对家庭控制肉羊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政府在草原保护中需要强化草原监管中牧民参与、加强政策内容与草原退化情况宣传、提高牧民政策满意度、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在降低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同时提高牧民家庭生计水平,进而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牧民的减畜行为是遏制草原生态环境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基于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187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牧民的资本禀赋与政策感知对减畜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牧民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减畜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文化资本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政策监督力度通过影响牧民对“违规成本”的心理预期来抑制超载放牧行为,补助金额能否弥补减畜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影响牧民减畜意愿的关键所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并结合当地牧民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特点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超载放牧行为的约束作用;积极推动牧民的生计转型,减小对草原和畜牧业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