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杂交晚粳甬优8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2008年,甬优8号在当涂县的试种表现,田间长相、产量和稻米品质均表现突出,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超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笔者总结了杂交晚粳甬优8号的主要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组合生产利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连续2年选用杂交粳稻甬优2640,配套钵育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甬优2640钵苗机插条件下超高产的产量结构、群体质量指标和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的产量结构表现为穗型大、单位面积颖花量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相仿;群体质量指标“前小、中高、后强”;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进行了传统常规高产栽培方式与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和间歇灌溉技术-新型栽培方式的大田栽培对比试验,研究了其产量表现和生长季干物质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新型栽培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发现,甬优8号12 750 kg/hm2以上产量结构:有效穗216.75万~228.60万穗/hm2,每穗粒数238.4~265.3粒,总颖花量54 498万~57 504万朵/hm2,结实率84.7% ~ 87.6%,千粒重28.12 ~28.42 g;甬优8号超高产栽培群体动态特征表现为“前小、中稳、后强”,通过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等技术途径可以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杂交粳稻“甬优8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机插“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晚播晚栽形势下,从成本投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机插“甬优8号”每667m2移栽密度在1.7万穴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粳稻属淮河以北单季稻区的主导品种,在赣江流域双季稻区一般很少种植,甚至没有种植。为了科学合理利用粳稻的超高产生理优势,充分利用南方耕地及气候资源,打破北粳南移的种植界限,探索粳稻在赣种植可行性,2011年本站利用甬优8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杂交晚粳作二晚试种,在每亩基本蔸分别只有1.30万、1.45万、1.50万蔸的前提下,仍然取得了亩实产干谷495.8 kg、506.6 kg、497.8 kg的理想结果,为合理调整籼粳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粳南籼”是我国水稻栽培分布的主要模式.该文以粳稻“甬优8号”为示范材料,探讨了“北粳南移”后甬优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南方稻区种植粳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示范表明,在籼、粳稻混栽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2011年开始引进杂交晚稻新品种"甬优538"试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进一步推广种植,总结了"甬优5 3 8"在湖州市机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该品种在湖州市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藤田镇温坊村引进粳稻(甬优17号),据相关数据显示,该粳稻在藤田地区种植是较为适合的,且种植有较高的成穗率、粳稻质量上佳、抗病毒能力强。本文主要从甬优17号的特征特入手,对甬优17号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探究出甬优17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杂交中粳新品种甬优1109的选育背景、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甬优1109的栽培。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系杂交晚粳甬优8号的生育特性,探索出甬优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示范推广种植提供良种良法。  相似文献   

14.
甬优1540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配的杂粳稻新组合。重点介绍该组合在苏州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栽插密度和施肥对大穗型杂交粳稻组合甬优8号生育期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初步明确甬优8号要达到稳产高产,栽插密度以18.75万~22.5万穴/hm2为宜,7月10~15日后应严格控制氮素肥料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甬优6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同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甬优6号的推广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探索一季粳稻不同品种生产力表现,2013年都昌县进行了一季粳稻品种对比试验。安排了10个一季中粳品种和两个籼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现做如下总结。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2份,分别是常规粳稻:长江23、长江24、长江25,杂交粳稻: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538、甬优1538、花优14、春优84,杂交籼稻(CK):Y两优5813、天优华占。  相似文献   

18.
永春内半县一些海拔高、气温低、日夜温差大的山头村落,属亚热带高寒山区。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中粳稻的生长发育,多年来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种植杂交中粳稻比其他品种(组合)更具增产潜力,如八优8号、甬优4号等组合。一般条件下比常规(如台湾粳、红芒)中粳稻增产15%-20%左右,高肥条件下比杂交中稻汕优63可增产5%-8%,个别田块曾出现过亩产700—8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杂交中粳稻的产量优势,推动杂交中粳稻更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对杂交中粳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较系统的调研和总结,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物不同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株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甬优1号为材料,采用超高产集成技术、传统高产管理和不施肥处理,研究其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株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集成技术产量较高,比传统高产管理增21.2%。与传统高产栽培管理比较,单位面积干物重、单茎物质积累量和叶片的物质表观转出量高。从株型结构看,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处理倒1叶和倒2叶叶片叶面积大,上部节间长度长,基部二节节间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秧种植和小秧机插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但全生育期缩短14-15d;大秧人工种植区平均产量7122kg/hm^2,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规晚粳的产量水平;小秧机插种植区平均产量5475kg/hm^2,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常规晚粳。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以采用大秧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