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通过对温棚草莓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条件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青海西宁地区草莓生长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变化特征效应显著,其相关性r=0.86-0.99;温棚草莓采摘观光旅游期预测模型是用温棚外的气象要素值建立,此预测模型即实用又方便,其预测期与实际出现期基本一致,通过F0.01信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推广价值。为青海省推广特色设施农业的观光旅游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如皋蔬菜大棚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同期棚外相关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晴天时棚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升温和降温均较明显,多云天气变化幅度小于晴天,阴天棚内气温基本趋于平稳,大棚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相对湿度昼夜变化较大,白天较低,夜间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94%以上;地温的变化曲线和气温基本一致;光合有效辐射晴天高于多云和阴天。开发了小气候站实时资料查询、气象要素模拟、作物灾害气象灾害指标库、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应用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精细化的设施农业专业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棚辣椒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吉安市永丰县冬春棚内外气温、地温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对大棚内外温度变化特征、棚内日最低气温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气温日较差大于棚外,棚内外气温日变化幅度表现为晴天和多云条件下明显大于阴天,棚内外平均日最高气温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而棚内外平均日最低气温表现为阴天多云晴天。棚内日最低气温与棚外日最低气温、棚外日最低0 cm地温、棚外日最低20 cm地温的相关性极显著,与日照时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永宁县和设施温棚主产地北京市、西安市、兰州市、潍坊市以及大连市的1991—2000年常规气象要素(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月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对比,从气候学角度来分析论证永宁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园艺以及设施温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永宁县与其他设施农业示范区的气候在年际变化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永宁县开展大规模设施温棚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5.
总结京秀葡萄温棚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温棚选择、苗木定植、定植后当年管理、绑缚、夏季修剪、棚内树体管理、花果管理、肥水管理、温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日光温室内各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日光温室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室内外气温、地温及土壤湿度,并建立室内外气温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秋季、冬季和春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而夏季较小,室内气温偏高不明显。在寒冷季节不供暖情况下,室内气温基本在10℃以下,难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各层次地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基本规率基本一致。以棚外温度为自变量,以棚内温度为因变量,建立相关模型,大部时段绝对误差为0~2.8℃。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棚草莓种植已经成为长春地区重要的设施农业,特别是双阳区的日光温棚草莓采摘已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本文主要从日光温棚建设、草莓植株育苗、温棚内整地、棚内管理、病虫害防范、预防气象灾害等6个方面提出冬季日光温棚草莓种植和采摘的管理技术,以便能更好地服务种植户,达到高产高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日光温室蔬菜日光温室蔬菜以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丝瓜等果菜为主。(一)温度调控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要重视通风,调节棚内温度,白天22~28℃,夜间14~16℃。当棚内温度上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一般采取顶部扒缝通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4~5点外界气温迅速下降前,及时覆盖草苫,以确保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通风或少通风。后期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9.
大棚是恩施州鹤峰县广泛使用的育苗设施。为了预测大棚内不卷膜通风时的温度变化,对棚内中心点10 cm高度的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棚外最低气温与棚内0∶00-6∶00间的温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棚内8∶00-22∶00时间段内相对4∶00的升温度数与温度较差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基于此,可以利用天气预报中的最低温度去预测棚内0∶00-6∶00的温度,然后用天气预报的气温日较差预测8∶00-22∶00时间段内相对于棚内4∶00的升温度数,通过累加即可预测出大棚内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各地温棚蔬菜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长时间使用、种植,土壤的酸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多年种植的温棚土壤pH值<5.5的占29.4%,pH值<6.0的达50%。蔬菜温棚土壤的酸化,不但破坏了棚内土壤的结构和肥力,而且严重影响了温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半冷式温棚内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第一栋半冷式温棚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的小气候特征,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①棚外最低气温为-21.7 ℃,棚内为-4.8 ℃;在20 cm土层,棚外最低地温为-5.0 ℃,棚内为-0.3 ℃,说明棚内葡萄枝蔓及根系直接越冬安全.②扣棚后,日平均温度高于10 ℃的日数持续到11月下旬,这对露地不能完熟的晚熟品种进一步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如葡萄继续挂果活体保鲜,可延迟至12月上旬采收.③棚内气温在南北方向较均匀,东西方向靠近薄膜处受外界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气温一日内除14:00时变化较大外,其余时间较均匀.④红地球葡萄从萌芽到成熟所需的大于10 ℃活动积温在3 400 ℃以上,由全年的温度测定,棚内≥10 ℃的积温为4 415.2 ℃,表明此设施结构能够完全满足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设施葡萄小气候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对南京市浦口区盘城现代农业园开展葡萄大棚小气候观测分析,以研究设施葡萄大棚内小气候变化规律,更好地为开展葡萄农业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棚内日平均气温较棚外高3.5℃左右;棚内日平均湿度与棚外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立的预测模型冬、春、夏季日均气温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0、0.580、0.432℃,日均湿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3.12%、1.30%;棚内日平均温度、湿度和棚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日平均湿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家顾问》2009,(10):35-35
大棚草莓可实现分批种植.延长上市期。本月起.部分大棚草莓逐渐处于开花结果期,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①温度、湿度管理。为确保草莓开花、结果,冬季草莓须设施栽培。根据情况,可采用温室、大棚、中棚、小棚、草帘搭配使用,使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5℃以上。结合温度管理,注意降低棚内湿度,在白天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清理好垄沟、沟渠等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区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塑料大棚,对长沙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旬平均温度高于棚外,棚内锂温度在17.0-28℃,最高气温的最大增幅为12.0℃,棚内外平均气温差值以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再次之,阴转晴天气最小,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棚内外光照均以12:30最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安徽和县蔬菜物联网逐日观测资料,对和县"复式日光温棚二代棚体"棚内2016年10—12月、2017年2月温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及棚内外温度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内外温度随光照的变化都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24h中蔬菜大棚内温度都明显高于外部温度,在升温过程中,蔬菜大棚内温度变化对光照增加的反应更快,达到最高温度平均时间较外部要提前2h,降温过程都是缓慢降温,都于次日凌晨00:05—06:00达到最低点,即达到最低温度的时间是基本相同的。外部温度较高的10月、11月蔬菜大棚内温度也最高,外部温度较低的12月、2月蔬菜大棚内温度也相应较低。在外部气温最低的2月份,内、外的温度差值最大。  相似文献   

16.
反季节通心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阐述通心菜反季节栽培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介绍其反季节栽培技术,包括温棚选址及田地建立、温棚搭建、种子选择和处理、肥水管理、棚内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瓜是虫媒花作物,花期主要靠昆虫传粉。近几年来格尔木地区温棚西瓜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棚内种植的西瓜,全靠人工授粉。特别是早春季节棚内温度低、雄花花粉少,容易导致授粉不良,座瓜困难,人工授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西瓜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温度1.建双层膜因外膜与内膜之间有导热能力较差的空气隔热层 ,所以保温能力相对较好。2.搭盖草帘因草帘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故棚内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3.建火炕根据外界气温情况来决定火炕内火势的强弱 ,以火炕的温度来控制棚内温度。4.实行厚垫料法及加大禽密度法利用厚垫料的生物发酵热及禽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保温性能来提高棚舍内温度。二、湿度1.在保证棚内湿度的前提下 ,适当加大通风 ,以利棚内水分蒸发。2.勤换垫料因棚内湿度主要来源于家禽呼吸和粪便 ,而垫料有很强的吸水性能 ,勤换垫料可大大降低棚内湿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一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著,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O%~t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O~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4-8月份间观测(番茄开始开花—果实采摘)的整个发育期,并且通过对温棚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条件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青海西宁地区番茄生长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变化特征效应显著,其相关性R=0.71-0.98;番茄温棚采摘观光旅游期预测模型是用温棚外的气象预报值建立,此预测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即好用又方便,其预测期与实际出现期基本一致,通过F0.01信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为青海省设施农业的观光旅游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