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岚园路街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岚园路街道的特色与现存问题,提出设计目标、对策及策略.即在街道整体景观整治、提质与提升中,贯彻生态、文化和商业的融合这一理念.在尊重街道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延续文脉,注重生态的和谐、商机的培育,对重点景观节点进行深入设计,营造新的街道视觉形象,从而提升街道素质.  相似文献   

2.
邓毅 《现代园艺》2023,(4):126-128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景观铺装的形式、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一些不合理的铺装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工程制造成本,而且降低了景观工程的实用性。基于此,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中园路铺装概况及作用,并就园路铺装形式、材料及运用做了重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隐路"作为桂林市的示范性街道,充分利用了桂林当地的景观元素,融入了文化的色彩,给街道增添了特色,为城市展现了新的面貌。文章以龙隐路街道的文脉传承为出发点,研究龙隐路改造后的景观特色,总结其改造经验,寻找当今时代街道景观提升的改造方式和更新策略,以求为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提升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罗吉慧  罗诚 《现代园艺》2021,(2):99-100
城市街道是体现城市风貌中的骨架,也是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载体,也是体现城市整体形象的名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和城市人群的需求高度结合,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官体验,兼顾文化传承和审美提升。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郑州中原区华山路为例,针对性讨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以期助理城市街道更新,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使街道呈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丽景门是洛阳市较具历史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但其周边街道景观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环境绿化、景观艺术、文化特色、服务管理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对其周边街道景观现状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使用者对洛阳丽景门街道景观满意度未达到预期。其结果有助于利用洛阳现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对提升道路景观实用性和提升洛阳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和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7):111-111
路与园路正在互相交融,许多公路和城市道路都要求具有良好的景观,向着园路靠拢,而园林中的路,也要适应新的状况,吸取公路或城市道路的经验。园路特指园林中的路,包括天然风景中的园路,通常这种路总是合情合理的。另一类是事先设计好的路。  相似文献   

7.
从继承中国传统造景艺术的精华,结合现代旅游商业街园林景观建设理念,结合千岛湖秀水街的案例,阐述了旅游商业街园林景观的建设特点、原则及地形、植物、园路、铺装、置石、水景、小品等景观元素的建设与搭配,以创造优美的旅游商业街的街道景观。  相似文献   

8.
植物园渗透城市绿化,且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健康生态的需求。文章以上海植物园木兰园为例,分析该园植物现状以及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探讨该园不同区域内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的特色,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居住区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是园路的铺装,其对居住区具有较多的功能特性,因此,为了提高居住区的整体效果,设计师在设计园路铺装时,要突出其功能特性,合理运用材料对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植物园地域性特色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园林植物园为例,分别从地形地貌、植物、园路、建筑及小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桂林园林植物园的地域性景观特色,提取了诸多特征元素,阐释植物园地域性特色设计的方式、方法。并从利用基地地貌特征、应用本土植物和建筑材料,营造地域性特色景观进行阐述;从园林建筑风貌和小品设计的细节上,以及结合当地特色设置旅游项目等方面,提出塑造植物园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与呼吸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CIRA - 2 型光合测定仪, 采用密闭系统落差法测定‘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Pn) 和呼吸速率(Rd) 。结果表明, 葡萄试管苗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 Pn 值随叶位的升高而降低, Rd 随叶位的升高而升高, CO2浓度的升高具有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抑制呼吸作用的双重作用。随光强度的增大, 叶片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 随温度的升高, 叶片的Rd 均呈上升趋势, 但Pn 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叶位的CO2补偿点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设计实践,分析满族文化中的皇城文化、图腾文化、民俗文化、满族文字、满族文化遗留等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中的方法,探讨提升满族自治区域园林意境的途径,以期为满族自治区域的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光合生理和光温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世省  杨敏文 《园艺学报》2007,34(4):959-964
以盆栽5年生云锦杜鹃苗木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强度土壤水分胁迫对其叶片某些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光温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由气孔限制引起, 而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则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在较高强度的水分胁迫下, 云锦杜鹃光补偿点和气孔阻力升高, 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Fv/Fm和蒸腾速率下降, 而暗呼吸速率先升后降, 胞间CO2浓度先降后升, 高温加重了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左山一"和"双丰"山葡萄当年生扦插苗光合作用及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显著降低山葡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而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得到显著提高。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各种干旱胁迫处理情况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都随光强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后趋于平缓,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平缓;与CK相比,各梯度干旱处理的山葡萄Pn、E和Gs值均低于CK,Ci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先降低后升高。因此认为,山葡萄对干旱胁迫敏感,生产中在山葡萄的生长季节要保证充分灌水。  相似文献   

15.
仙客来实生黄化叶柄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仙客来实生黄化叶柄形成器官的能力及消除内生菌的污染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实生黄化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不仅完全可以消除内生菌的污染,而且诱芽率( 75.6%)是普通叶柄培养的5.3倍,产生的总芽数是普通叶柄的11.5倍,诱根率(59.3%)也是普通叶柄培养的1.9倍。这种培养方法,必将成为今后无性繁殖仙客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弘 《长江蔬菜》2011,(22):16-20
草石蚕携带的病毒能通过繁殖器官代代相传、蔓延,导致草石蚕种性退化,产量及品质下降。结合笔者对草石蚕多年的研究成果,从病毒为害、茎尖培养、良种繁育等方面综述了草石蚕的脱毒培养及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草石蚕脱毒良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进草石蚕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辣椒幼苗光合特性及弱光耐受性的差异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在不同弱光处理条件下, 利用L I2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弱光对4个辣椒品种幼苗光响应曲线、CO2 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的光补偿点(LCP) 、光饱和点(LSP) 、光饱和光合速率、CO2 补偿点(CCP) 、CO2 饱和点(CSP) 、暗呼吸速率(Rd ) 、羧化效率(CE) 、RuBP羧化酶活性、RuBP最大再生速率均下降, 表观量子效率(AQY) 上升, 并且弱光下辣椒净光合速率( Pn)的下降是RuBP羧化限制和再生限制的共同结果。另外随光照的减弱, 辣椒叶片叶绿素(Chl. ) 含量上升,叶绿素a /b比值(Chl. a /b) 和比叶重( SLM) 下降。弱光下LCP和Rd 相对较低、AQY和CE较高的辣椒品种可能具有耐弱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照环境对‘薇安’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露地、屋后背阴处和遮荫塑料大棚等3种不同光照环境对大花铁线莲品种‘薇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露地和遮荫塑料大棚的栽培植株相比,生长在屋后背阴处的植株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饱和光合速率(P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这与该生长环境具有合适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密切相关。‘薇安’铁线莲主要通过比叶质量(LMA)、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呼吸速率(Rd)的改变来适应栽培环境的变化,而叶绿素、叶氮含量及叶氮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等在其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棕榈科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这些地区最重要的资源植物,自古广为人类栽培与利用。由于棕榈植物个性突出,形姿优美,生命力顽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世界园艺界流行上百年。文章作者通过多年实践,对棕榈植物的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上的应用作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冬、春田间枇杷叶片光合机构的运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光辉  郭延平  刘辉  徐凯 《果树学报》2004,21(3):233-236
冬季枇杷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春季,光合作用的最适叶温高于环境温度;冬季枇杷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电子传递速率较低,PSⅡ反应中心失活或破坏,细胞间隙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比值(Ci/Ca)、光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比值(Rp/Pn)、光呼吸速率与暗呼吸速率的比值(Rp/Rd)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枇杷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相适应,低温环境是限制枇杷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光合碳代谢和光化学反应受到低温的限制是冬季光合作用较低的重要原因;在碳代谢中光呼吸所占的比例增加和非辐射能量耗散对光合机构运转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