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野生种系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1980年起先后通过引进和出国考察采集,迄今我所已保存研究了包括陆地棉的7个野生种系和其他野生类型的原始材料200余份。此期间研究了各种系及类型的有关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种子和纤维的有关性状;鉴定研究了可为遗传育种利用的有益特性,并通过与栽培品种杂交,将育种需要的抗病虫、耐干旱、耐盐碱和纤维高强优质等有益性状向栽培品种转育。经10余年的研究工作,取得很有价值的科研结果,选出了一批转育特性可供利用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4.
郑泗军  季道藩 《种子》1991,(6):23-27
对8个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形态,油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及水速率和耐盐性等性状与3个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系的种子普遍较小,并且变异大。种子油分和粗蛋白含量变幅大,分别为23.15~39.80%和28.83~39.31%。野生种系间种子的吸水速率和到达吸水高峰的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与野生种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硬实种子有关。palmeri全是硬实种子,mexicanum,richmondi和yucatanense的硬实率分别为30.0%、26、6%和23.3%。野生种系的耐盐性在12%Nacl浓度时差异较为明显,其中punctatum,morrilli和marie—galante的耐盐性较强;mexicanum,latifolium和yucatanense的耐盐性与3个栽培品种相近。这说明在野生种系中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是完全可能的。陆地棉野生种系(Gossypium hirsutum L.race)是棉花育种工作中重要的种质资源。自80年代初从陆地棉原产地墨西哥引入这些野生种系以后,关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性等性状,国内已作了一些研究分析。资料表明它们的变异类型丰富,分别具有抗病、抗虫和优质纤维等可供利用的性状和特性。本试验以8个野生种系的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吸水发芽的能力,并以3个栽培品种的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借以了解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生物学特性,为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育种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糜子是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野糜子是广泛分布于糜子栽培地区的糜子近缘野生种,长期的进化与生态适应造就了野糜子具有很强的耐瘠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因此,在糜子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利用糜子野生种进行旱地糜子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是丰富糜子杂种后代遗传基础,选育优良糜子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澳洲棉(G.australe)、纳尔逊氏棉(G.nelsoni)和比克氏棉(G.bicki)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核型比较相似,均有两对随体染色体,种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大于85%,其中斯特提棉与南岱华棉、澳洲棉与纳尔逊氏棉,及其比克氏棉与澳洲棉或纳尔逊氏棉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大于90%。此外,本文对比克氏棉的系统发育和染色体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野生种系籽棉性状和枯萎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泗军  季道藩  许复华 《种子》1994,(3):6-8,12
对陆地棉8个野生种系的178份材料进行籽棉性状、纤维特性及枯萎病抗性鉴定和分析,试图筛选出抗性强、纤维品质良好的材料。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种系的种子普遍较小,种子大小变异较明显。178份野生种系的平均籽指(百粒种子重)为7.37±1.17克,比40个陆地棉栽培品种的平均籽指9.68±0.74克低23.86%。在8个种系中,yucatanese的种子最大(8.64克),mane-galante最小、(6.81克)。野生种系的纤维有白色和棕色2种类型;种子短绒有白包、绿包和棕色3种类型。据8个野生种系中部分材料纤维品质的测定,2.5%跨距长度为20.6-27.0毫米。比强度为20.1-24.9克/特克斯,马克隆值为3.5—5.2,其中纤维强度大多数高于栽培品种。对178份野生种系采用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生理型I进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野生种系对枯萎病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发病率变幅为0%—100%,发病指数为O.00—0.83。其中有4份材料表现免疫(发病率为0),8份表现高抗(发病率为0.1%-10%)。在8个野生种系中都可筛选支高度抗病的材料,但以野生种系mane-galante,punctatum和palmeri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挖掘利用近缘野生种质 加强花生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花生近缘野生种研究的现状及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应用,论述了未来花生野生种质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云南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境内山脉蜿蜒纵横、地形错综复杂 ,海拨差异显著 (最低 76 .4m,最高6 740 m) ,小气候多样 ,雨量充沛 ,土壤类型繁多 ,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 ,因此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 ,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 1 979~ 1 988年从云南省 1 7个地、州的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葡萄属12个野生种和变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如下:绘制了葡萄属的基本酶谱,共分离出35条酶带,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可把供试材料分为三组。综合同工酶谱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认为刺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瘤枝葡萄和华东葡萄是葡萄属中较原始的类型,山葡萄、燕山葡萄、和麦黄葡萄是较进化的类型,种的分组与进化和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永生  龚高法 《作物学报》1999,25(4):424-432
根据至1996年底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保存的资料讨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野生稻、半野生大麦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区域分布。阐述了地理分布原因。讨论了保护作物野生种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对黄土高原的小麦近缘野生遗传资源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小麦族野生种属在黄土高原的分布及生境,收集了5个属22个种的材料,采集了123份种子和148份标本,对20个种的材料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明确了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比较,从资源圃中选出了50个病毒症状较轻的品种用于进一步试验。对部分的脱毒苗进行接毒试验,通过对比接毒与不接毒两种处理的植株生长势、病毒症状表现、地上地下部的产量来确定品种的耐病毒能力。10个品种接种病毒后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退化,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筛选出耐病毒品种徐薯18、徐薯2—2、红东等。鉴定的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及日本朝颜(Ipomoea nil)均易感染病毒,但源自南美洲的Ipomoea cairica。表现较耐病毒。筛选的耐病毒材料将用于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8.
19.
20.
柿子植物(Diospyros kaki)在日本已栽培了1000多年。由于该属的大多数野生种都是2倍体(2n=2x=30)或4倍体(2n=2x=60),所以在栽培的6倍体(2n=6x=90)和非整倍体(2n=9x=135)D.kaki物种中可能包括有单个或几个2倍体和/或4倍体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