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与各项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而编制的。以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以林分密度为自变量,建立各种数学模式,绘制在双对数纸上,图上有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条曲线。该图经过几方面检验,证明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和资源清查等科学经营森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日本林学家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理论,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来编制的。这个图式模型是由最大密度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自然稀疏线、经营管理线等五组曲线构成。它们之间关系是以林分蓄积量为变量,以密度为自变量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式集中在双对数纸上,便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它是进行定量间伐、生长予测的重要工具;对森林资源的调查,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种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因此,弄清林分密度效应规律,掌握密度效应数学模型,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然后详述密度效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云南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云南松林分生长与立木密度间的数量关系,经营好我省的云南松林,合理利用林地生产力,确定林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立木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培育期。我们针对滇中地区的自然特点及林分生长情况,应用林分密度这个可控变量和林分因子中可测定变量之间的联系,在引用国外吸取国内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地区云南松林分密度控制图。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  相似文献   

6.
<正> 新的林分密度控制图,是遵从生物生态学原理,引导抚育间伐对象的林分向理想林分发展的森林经营管理图。主要是用于林分各生长阶段的抚育间伐,以达到培育良材和高产等多种预期目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作为一种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在日本、美国和我国,都已开始应用于定量间伐和产量预估等方面。过往编制的密度控制图,是根据吉良龙  相似文献   

7.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密度效应法则编制的一种森林经营图,主要用于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上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多种预期目的。同时,该图还可满足抚育间伐、资源调查、造林设计、生长预估、更新普查等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8.
自然稀疏线是林分密度管理图中五组曲线之一。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密度效应规律,用密度和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而编制的。自然稀疏线就是描述未经人工抚育间伐的林分的自然稀疏过程的数学模型,是笔者在编制铜鼓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时推导并应用的,现提出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收获表是指某一树种在特定地区和管理体系下,以立地条件和年龄为变量描述林分平均生长过程的数表.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效果编制的可预测林分平均收获的图.通过与传统收获表和林分密度管理图的概观比较和探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系统收获表的概念和功能.系统收获表的基本特点是为预测现实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体系下生长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因此,系统收获表能描述在多维变量(如年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胸径和树高)条件下的现实林分和单木的无数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其图式模型是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五组曲线组成的,以数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日本吉良夫存1953年发现的草木植物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编制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则编制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以立木的蓄积量(立方米/公顷)为纵坐标,株数(株/公顷)为横坐标,由等树高线(6—22术)、等直径线(6—28厘米)、最大密度线(1.0线)、等疏密线(0.3—0.9)、自然稀疏线(10000、8000、6000……)在双对数纸上绘制而成.(见图)  相似文献   

1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目前正在我国推广使用,它可用于森林定量间代、造林设计、森林资源清查等方面。它是以林分株数密度效应为理论基础,编制成数表,然后在双对数座标纸上绘制成图,其要素为等树高线、等直径线、自然稀疏线、等疏密度线和饱和密度线。在确定上述要素时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因树种和林况等不同,其繁简各异。本文仅就确定饱和密度线的方法进行探讨。一、对饱和密度线计算方法的探讨林分在同一生长阶段,其单位面积产量随立木密度变化而增减的现象称为密度效应。它表现的特点为:单位面积产量随立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林野厅自1978年着手编制人工林资源预测资料。其概要如图1。具体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工林的调查,然后根据林分密度理论进行分析,计量地掌握林分构成因子间的关系,并把图表化为一般可资利用的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林野厅);然后,据此编制人工林收获予测表(都道府县为单位)。编制这种人工林资源予测资料的目的是掌握人工林的资源、予测收获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收获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表是在地位指数表和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上,利用地位指数曲线和林分密度控制图中的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数学模型进行编制的。其理论上是可行的,编制方法简便、实用。由于上两表(图)都是经过严格检验,且精度较高,因此编出的收获表的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 收获表是一个按树种、立地级、作业方法和密度而编制的表达林分在不同年龄时主林木和副林木(间伐木)的单位面积株数、材积,生长量及其它林分特征的数表。收获表对预测  相似文献   

18.
1983年4月,笔者在铜鼓县收集了286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编制了林分密度管理图。由于该图应用了“疏密度”这一概念,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营林工作者觉得疏密度不易测定,它要有适合的标准表,使用不方便,因而使密度管理图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鉴于这一问题,根据所收集标准地的112株平均木(作了解析)资料,依据林分密度与年令的关系,编制了林分密度曲线,弥补了林分密度管理图的不足,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森林经营管理、预测预报的常用工具。本文据大青杨的258块标准地材料,试用PC—XT计算机,编制了我省天然大青杨林分密度控制图,节约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0.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可用于定量间伐、资源清查、生长予测、因地制宜确定更新树种、初始密度、培育年限和材种规格、按培育目标控制林分密度等,以达到森林的永续高产和多效益的经营目的。可见它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工具,但编制密控图的模型和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