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日本林学家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理论,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来编制的。这个图式模型是由最大密度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自然稀疏线、经营管理线等五组曲线构成。它们之间关系是以林分蓄积量为变量,以密度为自变量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式集中在双对数纸上,便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它是进行定量间伐、生长予测的重要工具;对森林资源的调查,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与各项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而编制的。以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以林分密度为自变量,建立各种数学模式,绘制在双对数纸上,图上有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条曲线。该图经过几方面检验,证明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和资源清查等科学经营森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然稀疏线是林分密度管理图中五组曲线之一。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密度效应规律,用密度和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而编制的。自然稀疏线就是描述未经人工抚育间伐的林分的自然稀疏过程的数学模型,是笔者在编制铜鼓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时推导并应用的,现提出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云南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云南松林分生长与立木密度间的数量关系,经营好我省的云南松林,合理利用林地生产力,确定林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立木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培育期。我们针对滇中地区的自然特点及林分生长情况,应用林分密度这个可控变量和林分因子中可测定变量之间的联系,在引用国外吸取国内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地区云南松林分密度控制图。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编制应用数表的目的林分密度控制图,是用来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控制单位面积产量,培育目的材种以及科学营林的重要工具。该图一般都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鉴于双对数坐标纸比例较小,查找数据不便,易造成误差。我们又根据图上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编制了应用数表。以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且提高精度。这仅是一次由图引变成数表的尝试。二、应用数表的编制方法 1.最大密度线数表的编制长白落叶松坑木林林分密度控制图(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种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因此,弄清林分密度效应规律,掌握密度效应数学模型,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然后详述密度效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分密度管理图(又称控制图)系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编制而成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线、自然稀疏线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主要用来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最高经济收益,具有准确、直观、便于使用等优点.随着森林经营集约度的提高,林分密度管理图将逐渐成为确定森林经营类型、定量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预测和造林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具。它由林分的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蓄积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组成。在森林经营工作中主要用于林分的定量间伐,生长量预测预报和资源清查规划等方面。为了在次生林经营中准确确定各项作业措施类型,合理控制间伐强度。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林业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研制的一种图式模型。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饱和密度线和自然希疏线组成。主要用来表达林分的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式模型具有直观、简明和便于应用的特点。因此,随着经营强度的日益提高,将会逐渐成为资源调查、生长予测、定量间伐、造林设计、更新普查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旱柳生长快,繁殖容易,生命力、适应性强,是我市汶河沿岸林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汶河沿岸14万亩有林地中,旱柳林面积达3万余亩,占21.4%,总蓄积量12万立方米,此林分多为中幼龄林。为了提高旱柳林生长量,缩短培育期,明确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上林分密度,制定合理经营措施,编制了旱柳林分密度管理图,作为间伐、生长预测、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的依据。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相关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的,是由最大密度线、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经营管理线和自然稀疏线所组成。这五组线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均受着林分密度限制。 一、材料收集和整理 编表材料均是取自我市汶河沿岸现有旱柳林分。基本上代表着各种林分生长状况。蓄积量按标准木解析材料计算。标准地调查因子有平均树高、优势木树高、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量等。计算时,  相似文献   

11.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依据林分密度效应理论编制的 ,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密度管理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组曲线组成。该图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估计值平均检验精度为 88.4% ,能满足生产实践中的估测需要。它能广泛应用于林分定量抚育间伐、生长收获预估、森林资源清查、造林设计、森林类型划分等许多方面 ,是集约化经营森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用全省范围内调查所得的220块标准地作为编图,检验材料,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湿地松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编制出广东湿地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经精度和适用性检验表明,该图的编制精度达94%以上,适用性F检验差异不显著,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杉木人工林标地为材料,求解林分自然稀疏线、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数学模型参数。据各线参数和地位指数表编制出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不同初始密度林分,有着不同生长进程及测树因子量变关系及规律,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规律对于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编制的湖南马尾松经营计算图,是在改进林分密度管理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将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简化成两排刻度线,用一“弓形指针”对点移动,即可进行应用,使构图简明而清晰。同时,将最大密度线与标准表统一起来,提出了配合最大密度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辽西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编制出适宜的经营图表,以确定间伐技术指标,予测林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效果,是提高辽西油松林经营强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为此我们利用辽西九个县334块标准地等资料,根据林分密度效应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编制了我省西部地区油松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精度检查: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均在95%以上。基本符合生产要求,可以  相似文献   

19.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理论基础,由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与各测树因子(如直径、树高、材积等)新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而成。它是林分经营的重要工具,可为定量间伐、资源调查、生长予测、造林设计等工作提供依据。本图中的欧美类杨树,主要是沙兰杨、Ⅰ—214、健杨等无性系,是我市汶河沿岸主要造林树种。本文在搜集大量标准地材料基础上,编制了该类树种林分密度管理图供试用。  相似文献   

20.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