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60%3911乳油拌种防治麦蜘蛛用量试验孙德寿,杜美莲,赵志胜,宋雪萍(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农牧局048000)麦蜘蛛是小麦的1种重要害虫,发生为害逐年加重,遇到干旱年份,往往造成减产,减产幅度25%~70%。据研究资料介绍,75%3911乳油1次拌种可...  相似文献   

2.
早春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新章,巧肖(河北省曲阳农广校073100)一、防治地下害虫。返青后田间死株率达3%时,立即施药防治。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kg,兑细土40kg。拌匀撤于田间,结合锄刈入土内;用5kg麦或饼粉,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乳油...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点系统观察与成熟期分病级测产相结合,对鄂北麦区当家小麦品种受小麦纹枯病为害后的产量损失率及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北麦区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株率40%,病指17,防治适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麦茎叶甲与玉米旋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茎叶甲与玉米旋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魏鸿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麦茎叶甲和玉米旋心虫系笔者等在50年代农村工作时发现的两种叶甲科地下害虫,当时恭请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先生鉴定了学名,并及时作了发生为害情况的报道。近年来,该两种害虫又有严重发...  相似文献   

5.
烟翅麦茎蜂是取食冬、春小麦的单食性害虫,在甘肃、青海一年发生1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根茬中滞育越夏、越冬。经研究明确了此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以大面积轮作倒茬最为有效,药剂防治以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hm23.75~4.5kg或3%颗粒剂60~75kg配制为毒砂土,在成虫羽化盛期地面撒施防治幼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6.
小麦秆黑粉病在洛阳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属麦圆蜘蛛常发区,常年发生面积70万亩左右,占麦播面积50%以上。防治小麦红蜘蛛已成为春季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1983年以来,利用75%3911乳剂拌种,综合防治多种害虫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三麦开花灌浆阶段,如果气温偏高、连续阴雨,很容易发生赤霉病。 1963年江苏吴县三麦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4月30日起开始零星发生,5月14日进入盛期。早麦至5月23日,晚麦5月25日逐渐停止发展。在赤霉病发生期间,全县发动群众开展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运动。共防治29万余亩次,占三麦总面积44%,防治效果平均54%,好的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是四川西北高原冬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1965年在样板田大面积治虫工作中,推行波美0.3度石硫合剂防治麦长腿蜘蛛,效果70—75%;对于麦园蜘蛛,则用六六六粉剂防治,效果为90—95%。 鉴于六六六防治麦长腿蜘蛛无效,用石硫合剂防治,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够理想;同时花费较  相似文献   

9.
1996年陇东冬麦区黄地老虎暴发为害原因浅析1发生概况1996年3月下旬,甘肃陇东黄地老虎越冬代幼虫突发成灾,严重为害冬小麦返青嫩苗。在短短的10多d内发生面积由起初的3万多hm2,扩展到17万多hm2,占该地冬小麦总面积的50.8%,其中达到防治指...  相似文献   

10.
麦套稻田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麦套稻是水稻栽培的一种方式,具有省工,节约成本的特点,但麦套稻田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RSV)比其它类型水稻发病早、发生重。本文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麦田灰飞虱数量大、带毒率高,并就近在原地传毒和繁殖,加之水稻品种感病,生态环境恶劣。提出应用抗病品种,及时治虫防病,必要时调整种植方式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禾谷类作物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小麦、谷子、高粱4种禾本科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玉农乐悬浮剂苗后茎叶处理,有效成份推荐量40g/hm2对玉米安全,2倍量80g/hm2对玉米有轻微药害,3倍量120g/hm2对玉米药害严重,植株矮化穗小。推荐量对小麦、谷子、高粱药害严重,苗期死亡;75%宝收干悬浮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有效成分推荐量25g/hm2、2倍量50g/hm2和3倍量75g/hm2对4种作物均安全。苗后茎叶处理,3个剂量对小麦均无明显药害。推荐量对玉米安全,高粱有轻度药害,谷子药害严重,苗期死亡。2倍量玉米有轻度药害,高粱药害严重,部分苗期死亡。3倍量玉米和高粱药害严重,玉米不能恢复正常生长,高粱大部分苗期枯死;25%宝成干悬浮剂苗后茎叶处理,有效成分推荐量18.75g/hm2推荐量对玉米安全,2倍量37.5g/hm2对玉米有轻微药害,7d左右恢复正常生长。推荐量对小麦、谷子、高粱均有药害,2倍量药害严重,苗期死亡;20%豆磺隆可溶性粉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有效成份推荐量15g/hm2下对4种作物均安全,2倍量30g/hm2和3倍量45g/hm2下对玉米、小麦、谷子安全,高粱有轻度药害。苗后茎叶处理,推荐量、2倍量和3倍量对小麦均安全。推荐量对谷子安全,2倍量和3倍量谷子有轻度药害。推荐量下玉米、高粱均有药害,2倍量和3倍量药害严重,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小麦田不同杂草群落及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连续两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小麦田中设无草对照区、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4种不同杂草群落以及不同的杂草防除时间,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各项产量构成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杂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禾本科杂草,冬小麦田杂草的最佳防除时间为4月1日之前,在此期间除草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大,但之后防除或不除草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2014年4月15日除草可造成在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合生长区的小麦减产30.5%和32.6%,不除草可造成在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生区的小麦减产8.6%、91.4%和94.3%,2015年趋势和2014年一致。从构成小麦产量的3个指标来看,杂草危害主要影响小麦的总穗数,其次为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1982—1936年,在宁夏高寒山区隆德县,对冬麦苗期重要害虫麦种蝇进行了生活年史、习性、危害损失等方面的研究。此虫1年1代,以卵态幼虫在土内越冬,冬麦返青后幼虫蛀入分蘖节食害,造成大量死苗。成虫卵巢发育缓慢,羽化后经50天左右才交尾产卵。本文报道麦种蝇生物学及其对小麦的危害,并提出以苗被害率15%为防治阈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污染的宁夏引黄灌区13种种植模式氮磷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及农业退水污染严重的实际,本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现有小麦/玉米为对照,通过选择冬小麦复种水稻及组配麦后复种(蔬菜、青贮玉米、油葵等)等1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模式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内土壤氮磷运移规律以及综合效益,选择利于农业清洁生产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间套作由于增加了田面作物的覆盖时间,对降低土壤氮磷残留量效果明显;以土壤氮磷为主要衡量指标,结合经济效益,筛选出了适合于该灌区大面积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四种低污染模式为:冬小麦复种水稻、春小麦复种芹菜、冬小麦复种青贮、冬小麦复种油葵,四种模式中尤以冬小麦复种水稻效益最明显,土壤中氮流失总量比对照低56.2%,磷流失总量比对照低28.6%。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冬麦穗夜蛾是山西中、南部丘陵旱塬地区麦田的一种新害虫,80年代以来为害日趋严重,一般损失5%~10%,较重的达30%以上。为控制其为害作者从1991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防治途径进行了研究。综合防治以机械收脱、深耕、火烧麦茬、低留茬;用40%氧乐果、25%菊乐合剂、40%水胺硫磷1500倍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刘晓蓓  张勇  陈巨莲 《植物保护》2023,49(5):181-189
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重大害虫, 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种植抗虫品种为最经济有效的麦蚜防控措施之一, 充分了解小麦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及其机制是培育与利用抗性品种的基础。本文对近10年来小麦抗蚜品种的鉴定筛选、抗蚜机理、抗蚜基因与抗性遗传, 以及转基因抗蚜小麦创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并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以期为深入研究小麦对蚜虫抗性机制, 促进抗虫小麦改良, 并为抗虫品种在麦蚜绿色防控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6年陇南麦区小麦条锈病再度流行危害,其流行态势迅猛,发生范围广,流行程度重,为1990年大流行以来最重的一年。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上升,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气象条件适宜;菌源量大等是今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文中针对该区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及后备品种(系)抗病性变异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