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村养蚕的现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家蚕发生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减少中毒发生的主要对策,以期为家蚕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家蚕病的发生和流行存在诸如品种抗性、气候、蚕农饲养习惯和蚕农饲养技术等因素.为系统分析各因素在家蚕病发生和流行规律中的影响概率及区域发生特点,通过对安徽省8个县市的家蚕病原分布、发生情况及对主要家蚕品种在各个地区的饲养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获得了安徽省主要蚕区的5种病原分布的基本规律以及4个主要现行品种在安徽省不同地区的饲养适应性情况.  相似文献   

3.
家蚕农药中毒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姚安县官屯乡养蚕生产现状,重点分析了家蚕发生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家蚕农药中毒的对策及急救措施,为家蚕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造成蚕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食下感染引发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是免疫病原体的重要组织器官。研究比较了家蚕BmNPV抗性品系C9K和敏感性品系HYB感染BmNPV后中肠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以期筛选家蚕BmNPV的抗性相关基因,为解析家蚕BmNPV抗性机制以及抗病毒育种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BmNPV侵染能够诱导2个品系家蚕的全基因组转录水平发生较大变化,GO分析显示这些变化主要涉及到代谢过程、跨膜转运、膜结构、酶活性、信号传导、结合功能等,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参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糖类代谢、次级产物代谢等;BmNPV感染后,一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许多与黑化和细胞凋亡等相关的DEGs可能参与宿主对BmNPV感染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家蚕脓病主要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是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类型。1.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症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如饲养处理不当,都容易发生血液型脓病。根据病毒寄生在家蚕的部位不同,血液型脓病传染途径分为病毒经口食入和从蚕体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7.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8.
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家蚕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家蚕养殖中四种常见的病毒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病毒病的方法,为家蚕的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06-106,165
家蚕真菌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能力极强,一旦发生,会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介绍了家蚕真菌病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严格消毒、及时施药、改善环境、防治虫害、病蚕处理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秋季易受高温冲击,干热天气引起桑叶品质下降,造成家蚕体质下降,导致蚕病大面积发生.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目前蚕桑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主要蚕病之一,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的经济收益,生产上迫切需要培育适应河南气象条件的家蚕抗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家蚕是以卵滞育的昆虫,越年性和不越年性除受家蚕化性的影响外,还与家蚕整个世代所处的温度、湿度、光照、饲料等环境条件有关.云南现行家蚕品种主要是二化性品种,为提高丝茧质量,便于饲养时期的调节,目前都以生产越年种为目的.为此,在蚕种生产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和减少不越年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杀虫脒、杀虫双是防治稻虫比较理想的药剂,但均对家蚕剧毒。桑稻混栽地区利用杀虫脒、杀虫双水剂喷雾,防治水稻害虫,药雾随风飘移到桑树上,家蚕吃了沾上药液的桑叶而中毒死亡,是目前家蚕发生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把杀虫脒、杀虫双加工成颗粒剂撒在稻田里,能否防止家蚕中毒呢?1983年我们在溧阳县南渡乡曾做过200多亩稻田的试验,结果家蚕仍然中毒。因为目前我国生产的杀虫脒、杀虫双颗粒剂,颗粒的  相似文献   

13.
家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家蚕脓病的发生症状、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家蚕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是M05菌株入侵并发生体壁防御反应的主要部位;菌株侵入体腔,酚氧化酶防御因子被启动,酶活力增强且最大值达0.77 U;家蚕启动防御反应,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当菌株侵入后消耗或破坏了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南陵县西南山区乡镇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有利蚕儿发生白僵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阐述了山区家蚕白僵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家蚕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常见的一种蚕病,特别是晚中秋蚕期发生较为严重。为有效预防秋期真菌病的发生,减少养蚕损失,提高秋蚕生产质量效益,文章探讨了家蚕真菌病的暴发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降低家蚕病发病率,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常见的一种蚕病,特别是晚中秋蚕期发生较为严重。为有效预防秋期真菌病 的发生,减少养蚕损失,提高秋蚕生产质量效益,文章探讨了家蚕真菌病的暴发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 降低家蚕病发病率,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是一种病毒性蚕病。近年来施甸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逐年增多,已成为该县家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各个蚕期均有发生,随着养蚕批次的增加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家蚕农药中毒的种类与症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家蚕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军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48-7749
随着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框架图的完成,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也就成了当前家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研究家蚕蛋白质组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此着重对其在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