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板栗结果枝叶片矿质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栗"31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以期为板栗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N、P、K含量随物候期均呈下降趋势,Ca、Fe、Mn含量随物候期均呈上升趋势;B含量在开花授粉期较低,之后随物候期上升,Cu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Mg含量几乎不随物候期变化;不同物候期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N与P、Fe与Mn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P和K与Ca、K与Mg、Cu与Fe、Mn含量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其它矿质元素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开花授粉期和果实膨大期是板栗需肥较多的时期,建议在5月下旬追施Ca、B复合肥,在6月上旬追施N、P、K、Cu复合肥,在8月下旬分别追施N、P、K复合肥和Fe、Mn,但施肥时需注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幼果期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缓慢,为营养诊断时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杧果种质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3个杧果品种的套袋果实为试材,测定其10个矿质元素含量,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种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K > P > Mg > Ca > Na > Mn > Fe > Zn > Cu > B,变异系数在16.79%(P)~ 52.28%(Mn)之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Mg与Mn、Zn、Cu、P、K、B之间,Zn、Cu、K两两之间,P与K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K、P、Ca、Mn和B是杧果果实的特征矿质元素;53个品种可以分为4类:(1)高K、P、Mg、Zn和Cu 含量的品种11个,(2)高Na和Fe含量的品种18个,(3)低Mg、Zn和K含量的品种8个,(4)低Ca、B和Mn含量的品种16个。  相似文献   

3.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椪柑品质因树龄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龄5、8、13和18年的椪柑为对象,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叶片养分及土壤养分,旨在揭示椪柑果实品质随树龄的变化及与叶片-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3年树龄的果实单果质量较小而果形指数较大,即种植中期的椪柑果实较小而偏圆;18年树龄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较低,即长树龄椪柑的果实品质出现退化。随着树龄延长,叶片N和P含量先降后升,Fe、Zn含量先升后降,K、Mg和Mn含量上升,Ca和B含量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Ca/K、Ca/Mg、Ca/Mn、Ca/(K+Mg)、Ca/(Mn+Fe)、Zn/(Mn+F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Ca/K、Ca/Mn、Ca/(K+Mg)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长树龄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可滴定酸含量高与叶片低Ca、Zn含量和高K、Mg、M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玉露香梨果实品质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施肥技术来调控果实品质。以玉露香梨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叶片中N、Mg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B、Zn、Mn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K和Fe元素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a元素含量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各出现1个吸收高峰,P和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果实中N和K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Ca、Mg和Cu元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B、Zn、Mn和Fe元素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出现2个吸收高峰。玉露香梨叶片和果实中的N、K、Ca、Zn等元素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存在较高的关联度。综合果实品质指标与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分析,果实发育初期是调控N和K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65 d前后是调控P、B、Zn、Mn和Fe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95 d前后是调控Ca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采样分析及肥料定位试验, 研究了采样时期、品种、砧木、产量、施肥等因素对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富士、秦冠、红星、金冠、嘎拉等5个苹果品种间的叶N、P、Ca、B、Mn、Z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M9、M26、M7、MM106矮化中间砧(新疆野苹果基砧) 和新疆野苹果乔化砧上, 苹果品种间叶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M9的K、Fe高而其余元素含量偏低, M26的Mg、Mn、Zn高而K、Fe低, M7的N、P、Cu、Fe、Zn较高, MM106的N、Mn高而K低, 乔化砧的Fe高而Cu、Zn低; 不同产量水平果园间叶营养元素含量不同, 高产果园较低产园N、Mg、Zn元素含量高而P、K含量低; 施肥提高叶K含量效果明显, N次之, P效果缓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价值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经湿化法处理的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中K、Ca、Mg、Mn、Fe、Cu、Zn等7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8种不同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的3种常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为KCaMg,其中"马汉"花粉中K和Mg含量均最高,"威奇塔"花粉中Ca含量最高。8种薄壳山核桃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为Mn的含量最高,Cu的含量最低,其中"金华"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花粉中K和Mg,Fe和Mn,Fe和Cu,Mn和Cu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Fe和Mn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于2009~2010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梨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a生鸭梨,测定鸭梨不同发育期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揭示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果实中10种营养元素含量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减少,套袋和未套袋果实中N、P、K、Ca、Mg、Mn、Cu、Zn、B元素变化规律一致;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中N、P、K、Mg、Mn、Cu元素含量基本相同,套袋果实中Fe、Zn元素总合量低于未套袋果实,Ca、B元素总合量高于未套袋梨果实.未套袋果实中各种常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K>N>P>Ca>Mg,微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Fe>B>Zn>Mn>Cu.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在肇庆、云浮沙糖桔主产区7个县(市)选34个不同程度黄化果园,对土壤养分和当年生营养性春梢叶片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果园叶片Ca、Mg、Zn不足(低量和缺乏)的现象极普遍,Mn和B不足者有相当比例,N、P、K不足的现象较少;果园土壤整体偏酸,土壤交换性镁、有效硼不足(低量和极缺乏)的现象极普遍,交换性钙和CEC(阳离子交换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也有相当比例果园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效锰不足,有效磷不足的现象很少,无有效锌不足的现象;叶片N与P,N与Mg,Ca与Mn,Mg与B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或负)相关性,叶片N、K、Ca、Mg、Mn含量受到部分土壤养分的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肇庆、云浮沙糖桔的黄化与叶片Ca、Mg、Zn、B和Mn含量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对枇杷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棚和露地栽培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花和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1)大棚栽培的‘白玉’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果实,而其他果实品质指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枇杷果实相应品质指标。(2)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和负载量,大棚栽培的枇杷叶片中的N、Ca、Mg、Cu、Zn元素,花中的N、P、K、Ca、Mg、Fe、Cu、Mn元素和果实中的N、P、K、Ca、Mg、Cu、Mn元素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中相应矿质元素的含量。(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Mn、Cu含量与枇杷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Fe、Mn含量和果实中Fe含量与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棚栽培条件能够显著提高枇杷果实品质,建议在大棚枇杷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果园整体施肥量,同时可以采用增施叶面肥通过提高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Cu、Mn含量来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温室甜樱桃采后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灯’和‘拉宾斯’甜樱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日光温室甜樱桃采后叶片矿质营养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片的矿质营养,除镁、锰等元素在叶片老化过程中变化不一致以外,其它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存在差异;钙素、锰素、锌素含量的升高及钾素、镁素、铁素含量的下降是导致叶片老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梨成熟花药中生长调节物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六林  张绍铃 《果树学报》2006,23(2):173-177
以丰水和新高梨为试材,分析了花药内花粉量和花粉的萌发特性,并在即将开花的花蕾期,对其花药中不同种类和形态的多胺、生长素、脱落酸以及矿质元素进行分析,以探讨蕾期花粉生活力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丰水梨每个花药中有大量花粉,并且花粉的萌发率高,达到84.8%,而新高中花粉非常少,并且生活力非常低;丰水梨花药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总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新高;而且丰水中不同形态(游离态、高氯酸可溶共价结合态高氯酸不溶共价结合态)的3种多胺也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新高;生长素、脱落酸与多胺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丰水矿质营养中的钾、钙、镁、铁、铜和锌含量也高于新高,在这些元素中以钾含量为最高,微量元素中以锌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不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赤壳、水涨两个龙眼品种秋梢叶片的常量元素在冬春期间的变化动态。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秋梢叶片各常量元素含量均呈显著的消长关系;各元素含量在此期间基本具有一定的消长特点;品种间叶片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本试验结果为龙眼营养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瓜需肥特点与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洪勋  张翔 《园艺学报》1996,23(2):145-149
西瓜在整个生育期中吸收K最多,N次之,P最少。吸肥量以发芽期最少,幼苗期较少,抽蔓期增多,果实膨大期达高峰,成熟期又缓慢减少。K施量达180kg/hm2时,产量和品质最高,超过此量均有下降趋势。N肥以底施加追施的方法单产最高;K肥中以K2SO4底施单产最高,追施使瓜瓤含糖量增高;对高、中、低肥力的土壤,N、P最佳施用量(kg/hm2)分别为126、61.5;174、73.5;210、124.5。低肥力地块,地力(不施肥)生产率和有机肥、N、P、K肥生产率分别为41.9%、11.5%、28.0%、13.3%、5.3%。  相似文献   

16.
Severe hand thinning of fruitlets on Cox’s Orange Pippin trees five weeks after full blossom led to a doubling of fruit weight by harvest. Although the rate of cell division was stimulated slightly, the larger fruit size was due mainly to an increased rate of cell enlargement.

The respiration rate of whole fruits was slightly higher after thinning and the onset of the climacteric rise was advanced. Respiration per cell was correspondingly higher in the larger cells of the thinned fruit and respiration per unit protei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fruit from unthinned trees.

Potass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expressed on a fresh weight basis, were higher in the cortical tissue of the thinned fruits. Calcium per unit fresh weight was unaffected by thinning and the ratio of calcium to cell surface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throughout development in both types of fruit.

Senescent breakdown and bitter pit developed during storage only in the thinned fruit. Sligh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rot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breakdow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fruit ar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s of maturity rather than of fruit size.  相似文献   

17.
核桃树体生物量构成及矿质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智  周勃  邹耀湘 《果树学报》2012,(1):139-142
为了给核桃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5 a生温185早实核桃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核桃树总干质量为32 814 g.plant-1,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16.36%,果实占13.59%,老营养器官占70.05%。N含量以种仁最高,叶片次之;P含量以叶柄最高,青皮次之;K含量以青皮最高,叶片、叶柄次之。核桃树N、P、K、Ca、Mg总累积量为366.67、48.92、247.37、440.19和62.32 g.plant-1,其中,N主要分配到种仁、叶片、多年生枝和主根,P主要分配到主根、种仁、多年生枝、叶片和青皮,K主要分配到青皮和叶片。每生产1 000 kg干商品核桃需吸收N 77.05 kg、P 9.70 kg、K 62.24 kg、Ca 75.41 kg、Mg13.35 kg。核桃树对N、K、Ca的需求较多,对P、Mg的需求较少;营养器官累积N、Ca较多,累积P、K、Mg较少;生殖器官累积N、K较多,累积P、Ca、Mg较少。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构建的‘泰山红’石榴(Punica granatum L.)基因组数据库的基础上,鉴定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得到PgWUS和PgBEL1全长CDS(Coding sequence)序列。PgBEL1编码区全长为1851 bp,PgWUS为936 bp,分别编码616个和31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gWUS与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黄瓜(C.sativus)的WUS进化关系较近;PgBEL1和巨桉(Eucatyptus grandis)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聚在同一分支。PgBEL1和PgWUS行使功能区域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gBEL1在花发育的P1~P4阶段(花蕾纵径小于12.0 mm),两性花中的表达量高于功能性雄花(雌蕊败育);PgBEL1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花萼的3.2倍、茎段的1.2倍,茎尖中最低;雌蕊中PgBEL1是雄蕊的1.16倍。在石榴花发育的P2和P3阶段(花蕾纵径5.1~10.0 mm),PgWUS在两性花中的表达量高于功能性雄花;PgWUS在花萼中的表达量最低,茎段中最高;PgWUS在雌蕊中的表达量是雄蕊的1.5倍、茎尖的1.8倍。  相似文献   

19.
营养液EC值对无土栽培番茄果实发育及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栽培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来提高营养液的EC值,研究高EC值管理对水培番茄果实产量、品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高EC值处理都提高了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而且随着EC值的增加这种提高越明显。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营养液EC值的提高,番茄果实各部位己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增加,蔗糖转化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增强,而且己糖含量的增加和转化酶活性的增强主要发生在花后40~60d。以上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高EC值管理下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是由于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增强引起的;在该试验中EC值1.25→2.5→3.8→5.2的处理果实的品质提高最多,干物重损失最少。  相似文献   

20.
单性结实与自花结实柑橘果实发育中钙钾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单性结实的‘国庆1 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从开花前子房发育至果实成熟采收期整个子房或幼果及果实的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 的钙与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国庆1 号’花前及花期子房钙含量较高, 花后趋降; 而其钾含量在花前及花期相对较低, 花后上升;2) ‘华农本地早’花前子房钙含量相对较低, 花后有一上升过程; 而对应钾在花前及花期就已很高, 花后下降; 3) 两品种果肉的钙含量自花后65 d 后均呈下降趋势, 而‘国庆1 号’果皮的钙含量在花后80 d 有一显著上升, 对应的‘华农本地早’在花后125 d 才急剧增加, 之后直至果实成熟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4) 两品种果皮、果肉的钾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类似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