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俄罗斯大果沙棘在辽西的引种试验"课题是水利部沙棘中心"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引进"(201216)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观测8个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201301、201302、201303、201304、201305、201306、201308、201309)在辽西半干旱区的植株保存率、生长状况、果实性状等相关因子,综合评价分析了其在辽西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5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杂交品种杂优54和201301、201308两个引进的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表现最好。该研究结果为丰富辽西地区沙棘良种资源、提高沙棘建园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坡上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沟底的土壤水分含量,坡上中国沙棘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比沟底明显增加,雌株的增加幅度大于雄株。在田间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棘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脯氨酸积累能力为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雌、雄株之间的差异为雌株>雄株。沙棘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沙棘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能力因雌雄株和品种不同而出现一定差异,表现为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雌株>雄株。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中的ABA显著增加,IAA和ZR的含量明显降低,GA的含量在胁迫初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中国沙棘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幅度小于俄罗斯沙棘,雌株的变化幅度小于雄株。综合沙棘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的变化,在干旱的适应性方面,中国沙棘和沙棘雌株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沙棘果实和枝叶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茶叶等领域广泛应用。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科研人员采集4个辽西引进的俄罗斯沙棘品种、2个杂交品种、2个中国沙棘品种共8个性状优良沙棘品种在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测定其营养成分并分析其随采摘时间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以上8种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及总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呈现出6~7月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趋势,因此,茶用沙棘叶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6~7月。  相似文献   

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用LI-6400光合仪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三者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较轻,日光合速率和午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极显著(P〈0.01)高于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中国沙棘光合作用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比俄罗斯沙棘小,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光合有效辐射比俄罗斯沙棘高。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高;在最适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低。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比中国沙棘强,比俄罗斯沙棘弱,午后光合速率与俄罗斯沙棘相近;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胞间CO2浓度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蒸腾速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居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之间。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下的光合速率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在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的光合速率均与上午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显著相关,均为“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6.
为创新简捷高效的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利用育秧盘开展了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探索扦插品种、插穗、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插穗长度试验中,选取粗度0.3 cm以上的一年生枝条,剪切为8 cm长的插穗,其扦插效果好于其他长度;生长调节剂浓度试验中,采用100 mg/L双吉尔-GGR6生根粉浸泡处理2~4 h,扦插效果比较适宜,平均成活率达91.70%;在不同品种扦插效果对比中,杂交种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俄罗斯品种,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移栽时间试验中,扦插50 d后进行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8.37%,秋季平均苗高59.86 cm、地径0.42 cm以上、根系5条以上、根长20.64 cm,苗木粗壮,达到了沙棘造林苗木标准,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皖西南大沙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8.
为给黄土高塬沟壑区大规模良种沙棘繁育及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西峰站2016—2017年在南小河沟试验场开展了良种沙棘嫩枝扦插技术试验。试验于每年7月上旬对11个引种的大果沙棘品种和4个杂交沙棘品种进行嫩枝扦插,采用室外露天沙盘,安装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剪取生长健壮的沙棘母树当年生长的直径0.2~0.4 cm的半木质化枝条,经制穗、消毒、激素处理后扦插,并进行水分管理、喷药等。对扦插苗实施的当年移植和留圃对比试验表明,免去移植环节,越冬前挖出苗木假植,来年春季直接定植大田,省时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沙棘,人工沙棘林总面积曾达13.33万hm^2,主要分布在辽西北的朝阳、阜新两市。但在半个多世纪的沙棘发展过程中,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沙棘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病虫害日渐危重,使得沙棘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辽西地区沙棘林大面积死亡和退化。为此,有针对性地对新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的无性繁殖方式、丰产栽培技术及病害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以期实现辽西地区大果沙棘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大果沙棘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选适宜天柱县气候的后备烤烟品种,以K326(CK1)、云烟87(CK2)、贵烟5号作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选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彰显特色优质烟叶的风格,将适宜的品种与生态条件有机结合,是彰显特色和增加经济效益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自内蒙古磴口引进三个优良沙棘品种的苗木,进行为期7年多的引种观测试验。对植株生长量、产叶量物候期等进行定点长期观测,并对枝条、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综合分析认为:草新2号适应性强,生长量较大,枝条无刺,营养成分含量高,是宁夏地区优良的饲用型沙棘品种。  相似文献   

12.
沙棘优良品种--楚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伊是原苏联培育的优良沙棘品种之一,属优良沙棘品种中的佼佼者.该品种具有早熟、颗粒大、高产、无刺或极少刺、柄长易采摘、含糖量高等优点.90年代初引入我国后山西水保所也进行了栽培试验(见封面彩图),认为该品种基本保持了原产地的特性,无不良生长表现.同时还认为该品种在进行远缘杂交选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沙棘维生素C含量极高,因此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沙棘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如病虫害、气温变化等,都会对沙棘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阐述改善我国沙棘栽培管理技术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沙棘品种,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田间管理3方面对沙棘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上黄试区冬小麦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12个冬麦品种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7243是较适宜本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的优良品种,同时作者认为,在冬春麦交错地带的上黄试区,大力推广种植冬麦,前景是广阔的,7243品种可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并能取得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沙棘工业原料林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19,(1):I0001-I0002,I0003,I0004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是一种发源自青藏高原,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一般呈灌木状,在西南地区多呈小乔木、乔木状生长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多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沙棘多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亚种,而从俄罗斯、蒙古引进的所谓大果沙棘,多为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monglica)亚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中国代表性产区沙棘品质的差异,该研究以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地区加工使用频率高的4个沙棘品种(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宇璐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Yulushaji、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阿勒泰大果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L.Aletaidaguoshaji)为研究对象,从色泽、质地、滋味、风味、营养功能组分等方面研究其品质,测定沙棘浆中的香气成分和小分子活性物质组成,明确4个地区沙棘的综合品质,并探究不同地区沙棘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新疆阿勒泰大果沙棘色泽最鲜艳;内蒙古中国沙棘的糖酸比(1.997)最大;河北宇璐沙棘总酚含量(1.14 mg/g)最高;新疆沙棘类胡萝卜素含量(37.15 mg/100 g)最高;4种沙棘维生素C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约为21~23 mg/100 g;4种沙棘抗氧化活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山西沙棘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5),内蒙古沙棘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均最高(P<0.05)。4个地区沙棘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山西沙棘中特征挥发物质分别为3-辛酮、2-庚烯醛等,异戊酸异丙酯、2-甲基丁酸丙酯等,正辛烷、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己酸戊酯、癸酸乙酯。4个地区沙棘主要多酚类物质包括奎宁酸、异鼠李素、阿洛酮糖等。4个地区沙棘14项品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4个地区代表性沙棘品种综合品质得分依次为河北沙棘,山西沙棘,内蒙古沙棘,新疆沙棘。该研究将为沙棘系列产品的开发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沙棘植物柔性坝糙率系数的野外水流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沙棘植物柔性坝的糙率系数,在陕西省华县小华山水库沙棘植物柔性坝进行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水流试验。运用河流泥沙动力学理论推导了沙棘植物柔性坝的糙率估计公式,并对一定生长期非淹没流的沙棘植物柔性坝的糙率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沙棘柔性坝的糙率范围大致介于0.04~0.09的范围内;并基于野外水流试验数据,按照河流动力学方法对沙棘植物柔性坝的糙率系数进行了反推计算,所得结果与用理论公式估计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糙率理论估计公式可用于对沙棘植物柔性坝的糙率估计,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棘植物柔性坝的拦沙效应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雌雄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雄分异规律的研究对于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36块沙棘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统计发现:这一地区沙棘人工林雌雄比例平均为1:2.6;低龄时雄株比例很高,其数量甚至可达雌株的10倍;而在5~8年生时,雌雄比例变化渐趋平缓,基本上在1:2左右波动;冲积土、风沙土(盖沙黄土)、黄土基质上生长的沙棘人工林,其雌雄比例约为1:2.2~2.4,而砒砂岩上的沙棘雌雄比例为1:3.4。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当地人工林中雄株比例明显居多的主要原因。以采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经济型”或“生态经济型”沙棘林,应当建立在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的沟谷川滩地段,适度追求经济效益;条件严酷立地应当建设“生态型”沙棘林,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效益。  相似文献   

19.
第1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刘瑞香(1)皖西南大沙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张建春,史志刚,蒲慎远(6)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披砂岩陡坡治理与利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披砂岩的理化特性,区域生态条件分析,以沙棘为主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披砂岩陡坡,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有效地降低了侵蚀强度,获得水土保持和打草放牧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