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验选择全国16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97个小麦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9项营养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省份间的变异度。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变异度较大的指标为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8.34%1、4.69%和13.58%;总能变异系数最小,仅有1.33%;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的变异系数均在10%左右。同一营养指标在不同省份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在0.16%~31.39%之间。同一省份内的各营养指标也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多集中在15%之内。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大麦的饲料加工特性,文章采集了13个品种的大麦样品。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及粉碎后(筛片孔径1.5 mm和2.0 mm)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黏度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麦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黏度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品种大麦营养成分差异显著。粉碎粒度对各样品除粉碎特性以外的物理特性指标影响并不明显。大麦样品的比热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各温度点基本处于中等变异,差异并不显著。过1.5 mm筛片孔径的大麦粉黏度参数值明显高于2.0 mm的,可见粉碎粒度对大麦粉的黏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且粉碎粒度越大淀粉越难以糊化。文章数据及结论可为饲料加工过程中粉碎、调质、制粒、冷却等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颗粒饲料成型特性的预测与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饲料加工特性,采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59个小麦样品,共51个小麦品种,并逐一测定了每个样品的营养组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1.5 mm和2.0 mm)后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文中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在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最为显著。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的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小麦的粉碎粒度对其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有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和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样品在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热导率、摩擦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平均粒径小,但颗粒表面积更大。小麦的粉碎粒度越小,其休止角和摩擦系数越大。在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比热均显著(P0.05)比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热小。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各黏度参数明显低于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P0.01),说明粉碎粒度对小麦糊化的影响较大。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种小麦的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工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以为饲料加工的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包括原料清选、粉碎、混合、配料、制粒、调质、冷却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大麦的黏度特性,文章采集了12个品种的大麦样品,测定了大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容重及两种粉碎粒度的大麦粉(粉碎筛片孔径:1.5和2.0 mm)的RVA黏度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分析了不同品种间理化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麦,营养成分、容重和粉碎粒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2.0 mm孔径的大麦粉样品黏度值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1.5 mm的。5个黏度参数均与粉碎粒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还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基于所测定的理化指标,将12个大麦品种分为4个类群,以指导饲料厂进行原料选购。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配比玉米、小麦和糖蜜对混合饲料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4种不同品种的玉米、3种不同品种的小麦以及糖蜜为材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对17种不同配比的混合饲料糊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混合饲料的糊化特性有着均一影响。起始糊化温度与玉米含量呈正相关,与小麦含量呈负相关。糖蜜可显著降低混合饲料的峰值黏度。糖蜜在玉米含量较高时,提高混合饲料的崩解值,而在小麦含量较高时降低混合饲料的崩解值。回生值受三者成分的交互作用影响,糖蜜可显著降低混合饲料的回生值,减缓混合饲料的老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检测淀粉糊化度的方法在实时质量监控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有明显的局限性,试验通过检测蒸汽压片玉米的淀粉糊化度及相关指标水分、容重、厚度和粉化率的关系,所得结果显示蒸汽压片玉米的水分、容重、厚度和粉化率4个指标与淀粉糊化度间均呈中度负相关(P0.01)。并建立淀粉糊化度和粉化率间的回归方程y=-0.269 75x+25.793(P0.01),相关系数超过0.65。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小麦理化特性及热物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的理化特性及热物性参数,从不同地区收集小麦品种,分析其营养组成、物理特性、热物性参数及其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2个小麦品种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3%、1.45%、1.60%,酸洗纤维和中洗纤维的平均含量为2.15%和9.94%,磷和植酸磷的平均含量为0.36%和0.18%。小麦各个物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小麦的容重和硬度指数可以直接影响小麦粉的容重、平均粒径、休止角和摩擦系数,并且小麦热物性参数不仅与温度、化学组成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如容重、平均粒径等。通过对小麦物理特性参数之间内在关系分析,可以为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5种小麦养分含量的差异及其肉仔鸡养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小麦常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变异度均在10%以上。肉仔鸡对不同来源小麦养分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变异高达14.17%;干物质、总能回肠表观消化率和回肠表观消化能(IDE)变异度也均在10%以上;综合考虑各生产性能指标,3号(河北保定)和6号(河南鹤壁)小麦饲喂肉仔鸡效果最优,4号(河南鹤壁)、5号(河南鹤壁)和12号(江苏南通)小麦饲喂肉仔鸡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螺杆膨化机干法工艺对宠物全价粉状饲料进行膨化并制粒,研究所得产品的容重与淀粉糊化度、硬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设备参数和配方特性对颗粒饲料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与淀粉糊化度、硬度密切相关;设备参数与配方特性均对产品容重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容重的测定估测其熟度和硬度具有可行性;可以通过调节喂料速度和膨化玉米比例控制产品容重。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我国6个小麦主产省区具有代表性的64个饲用小麦样品,测定其总磷和植酸磷含量,研究饲用小麦总磷和植酸磷含量变异度。结果发现:全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含磷量平均水平为0.37%,最小值为0.25%,最大值为0.48%,变异系数为4.89%~15.14%,四川省和河南省的变异系数最大;山东省饲用小麦总磷和植酸磷水平最高,平均水平分别为0.4%和0.3%;饲用小麦总磷和植酸磷之间存极显著正相关,植酸磷=0.766×总磷-0.019(r=0.841,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玉米的饲料加工特性,试验采集了全国7个省区69个玉米样品,共53个品种,分别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孔径1.5 mm和2.0 mm)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玉米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玉米的糊化特性较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变异系数大。粉碎粒度对玉米的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与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和摩擦系数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其中,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小,而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与摩擦系数要大。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热均值均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比热均值显著小(P0.05)。粉碎过1.5 mm筛片孔径的玉米粉样品黏度参数值明显高于2.0 mm的(P0.05),可见粉碎粒度对玉米粉的黏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且粉碎粒度越大,淀粉越难糊化。文中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可对饲料加工过程中清选、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颗粒料成型特性与适口性的预测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变化。选择半马齿型玉米(鲁单818)和马齿型玉米(金海5号),经过晾晒得到含水量分别为10%、13%、16%、19%的玉米,探究玉米在室内干燥环境中储存0、20、40、60 d后总淀粉、抗性淀粉、非抗性淀粉、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和糊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种类型玉米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植酸酶活力逐渐降低,且高含水量玉米的植酸酶活力高于低含水量玉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种类型玉米抗性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非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高含水量马齿型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下降程度更大,非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更高;2种类型高含水量玉米的总戊聚糖含量更高,低含水量玉米的水溶性戊聚糖上升程度更大;2种类型高含水量玉米的糊化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下降程度更大,糊化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上升程度更大,半马齿型玉米的糊化峰值时间更长,糊化温度更高。由此可见,高含水量(19%)储存方式能提高玉米植酸酶活力、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降低抗性淀粉含...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在长期的自然驯化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其中叶面积、叶长、叶宽、节间距离、株丛株高、直立茎生长速度、匍匐茎生长速度以及分蘖速度等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0.36%、19.08%、8.64%、20.28%、28.31%、28.4%、13.08%和21.29%.通过对我国野生地毯草有关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各指标测定值的聚类分析,将我国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材料初步划分为5大类群,这些不同类群的地毯草资源所具有的不同性状特点和较大的形态变异为不同功用优良草坪草的筛选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挤压膨化技术,以膨化度、密度、稳定性和糊化度为主要指标,研究小龙虾饲料挤压膨化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小龙虾饲料挤压膨化工艺的主要因素是挤压膨化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物料含水量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含水量26%、螺杆转速200 r/min、挤压膨化温度105 ℃,在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结构光滑质密,膨化度为1.42、密度为1.18 g/cm3、稳定性为88.7%、糊化度为92.5%。 [关键词] 挤压|饲料|小龙虾|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玉米理化品质及其鸡代谢能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55个玉米样品的理化指标和鸡代谢能以评定玉米的营养价值变异。将28日龄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不同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包括1个基础日粮组及待测玉米替代组,添加0.4%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收集32~35日龄排泄物,测定玉米样品的AME和AMEn。结果显示,玉米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直支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5%、12.32%、11.33%和13.51%,其余理化指标变异系数在10%以内。玉米AME和AME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7%和5.78%,且不同来源玉米代谢能存在显著差异。从相关性分析结果看,玉米代谢能的差异主要由玉米总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总淀粉含量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颗粒饲料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膨化玉米和改变调质温度来获得有较大差异淀粉糊化度的颗粒饲料。试验选用80头体重为30 kg左右的猪,分为4个处理组,饲粮为同一配方,Ⅰ组、Ⅳ组制粒调质温度分别为70℃和85℃;Ⅱ、Ⅲ组分别用20%、40%的膨化玉米替代普通玉米,制粒调质温度为70℃。试验结果表明,在1~4周小猪阶段,虽然4组的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Ⅱ组的料重比和Ⅰ组的日采食量明显好于其它3组,使得Ⅰ组、Ⅱ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高含量膨化玉米组和高调质温度组对小猪的生长性能没有表现出优越性,可能与饲料淀粉糊化度高造成颗粒较硬、较黏有关。在5~12周生长育肥猪阶段,虽然各组之间猪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Ⅲ组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小,Ⅱ组的日采食量最高、日增重仅次于Ⅲ组,Ⅰ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最差,Ⅳ组好于Ⅰ组,说明提高饲料的淀粉糊化度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荒漠草地土壤容重清查数据库严重缺失问题,以新疆北疆426个荒漠草地野外实测数据为对象,结合气象数据及“3S”技术,探讨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66~2.17g/cm 3,平均值为1.45g/cm 3,砾砂质、盐土、沙质、土质、砾石质荒漠亚类土壤容重均值依次为1.46、1.31、1.55、1.34、1.54g/cm 3。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增加趋势,表现出幂函数关系。荒漠土壤容重变异系数为10.06%~20.81%,呈现中等变异强度,其中砾砂质、砾石质和沙质荒漠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盐土与土质荒漠,且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北向西南呈现降低趋势。荒漠草地土壤容重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10℃年均积温、年均气温均极显著相关,且主成分分析将6个生态因子指标转化为3个复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79.42%,其中年均降水量、≥10℃年均积温是北疆荒漠草地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豆粕的饲料加工物理特性,建立豆粕饲料加工特性的数据库,文章采集了来自全国12个省(直辖市)共计44个不同品种的豆粕样品,对其常规成分、容重以及粉碎过两种筛孔(Φ1.5 mm和Φ2.0 mm)的粉料的含水率、容重、粉碎粒度、休止角、滑动摩擦系数和导热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豆粕样品各指标的变异系数(C.V.)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豆粕常规成分、物理性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常规成分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变异程度较小(C.V.5%),而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C.V.均超过15%,表现为强变异;不同品种的豆粕粉碎过同一筛孔的粉碎粒度、休止角和滑动摩擦系数差异很大,粉碎后的豆粕粉样品平均含水率相对于粉碎前降低了约1.1%;粉碎过1.5 mm筛孔的粉料粉碎粒度显著低于2.0 mm的(P0.05),但前者的导热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其余四项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文章中的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对饲料厂豆粕品种的采购、仓储及粉碎、调质制粒、冷却等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饲料淀粉糊化的适宜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确定饲料加工中淀粉糊化的最适宜工艺参数 ,试验研究了实验及生产条件下影响淀粉糊化的主要因素。试验一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研究玉米中淀粉糊化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物料水分的关系。温度范围为60~120℃ ,时间为5~65分钟 ,水分为12.5 %~50 %。试验二 ,按调质条件进行随机试验 ,选择现行工业生产中蒸汽制粒工艺 ,固定蒸汽压力 (0.5MPa)、调质时间 (10秒 ) ,研究调质条件对产品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水分、时间具有不同程度地影响淀粉糊化的作用 ,水分、时间极显著促进淀粉糊化。在生产及实验条件下 ,水分均是明显决定产品糊化度的第一限制性工艺参数。在实验条件下 ,水分大于31.25 % ,淀粉糊化度迅速增加。适宜淀粉糊化度的优化工艺参数为 :温度88.6℃~95.8℃、时间26.24~33.26分钟、水分46.83~48.10 %。在生产条件下 ,提高物料水发 ,将显著增加淀粉糊化度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哺乳期母猪饲料的颗粒硬度,提高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本试验采用熟化加工工艺,首先以水的添加量(25%~37%)、调质温度(100~120℃)和螺杆转速(150~350 r/min)为试验因素,以颗粒饲料的硬度和凝胶成型状况为试验指标,对饲料的加工工艺参数范围进行初步探索;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个因素对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范围;最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3因素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确定哺乳期母猪熟化软颗粒饲料部分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水的添加量为31%、温度为120℃和螺杆转速为310 r/min,此时饲料的淀粉糊化度可达90.1%,颗粒硬度仅为486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