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庆祝第30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弘扬博大抚松人参文化,挖掘抚松人参精品,提升"长白山人参"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抚松县人参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9月6日,由抚松县委宣传部主办,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的抚松县"第11届参王大赛",在国家级长白山(万良)人参市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王政钧 《人参研究》2013,25(2):62-64
抚松县“长白山采参习俗”在2008年被列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标签”与“民间风俗”的“旧身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对采参习俗的挖掘与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联系中伴随的转变过程则标志着长白山采参习俗文化的气质和功能的重要变化。对山神老把头节文化空间的关注与宣传,成为长白山采参习俗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正长白山皇封参业有限公司,是集人参、西洋参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旅游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公司下设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皇封参隆参业有限公司、抚松参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抚松皇封参商贸有限公司、皇封(北京)参业商贸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公司本部注册资本金7800万元。集团公司总资产3.5亿元。长白山皇封参业有限公司,在长白山核心区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25日,吉林省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成立大会在吉林省人参协会的组织下,在抚松县人参协会、抚松县参王植保公司的承办下,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隆重召开。其中有省农委人参产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参主产区市、县级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务负责人,省级"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非林地人参种植示范基地、规模规范种参大户、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5.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质性研究,选取吉林省抚松县兴参镇自兴村张氏放山家族为个案,调查长白山采参习俗历史变迁与传承现状。研究基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理论角度,综合运用文献材料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发现长白山采参习俗存在如下现实困境:野山参稀缺、林下参市场经济冲击巨大、人对自然的主观敬畏削弱、缺乏团队意识;此外传承环境、方式以及经济因素都一定程度影响了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张氏家族的个案表明:加强传统文化习俗保护,应从多层次联合落实政策,拓展宣传途径,扩大宣传力度,以文化体验增强吸引,抓好院校阵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正1梦马得参长白山下松花江上游有个新华村,村里有个老徐家,老少三辈都是放山人。第一辈名叫徐奎,年仅15岁就闯关东,来到长白山下,一开始给参户们扛活,当"半拉子",后来放山挖到了大人参,卖了不少钱,就用这些钱娶了媳妇,他也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放山把头。第二辈人称徐老四,原名徐德发,知道他原名的还不如知道他外号的人多,他也成了放山把头。今天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采参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采参群体日渐萎缩,习俗趋向简化,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一脉相传,不断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采参习俗的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 抚松县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人参文化源远流长.采参习俗分布于长白山区,集中在抚松县.2008年,抚松县成功将采参习俗申...  相似文献   

8.
《人参研究》2006,18(3):45-45
为了交流推广长白山人参、西洋参安全优质高产植保技术,促进吉林省“长白山”人参、西洋参产业的长足发展。2006年7月31日“吉林省长白山人参、西洋参安全优质高产植保技术交流会”在参乡抚松召开。参会人员遍及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人参(西洋参)种植大户及参场技术人员140多人,科研院所、农药生产厂家、经销商的技术人员30多人。本次交流会由吉林参王植保有限责任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公司、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主办,会议主题为:与世界同步、安全优质。旨在:启动与世界植保技术同步的标准化病虫害解决方案,强化长白山人参产品的地域种植特色,赢取产量、品质、效益的共同提高,重振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  相似文献   

9.
抚松县参茸公司经理、副主任药师王权,日前被国家批准为1992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每月100元的特殊津贴。王权是人参之乡抚松县土生土长的人参专家,对鉴别野山参和人参加工有丰富的经验,是我国少有的人参专家。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人参故事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生动地反映了长白山区挖参人丰富的道德生活,体现在人参故事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构成了早期长白山挖参人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本文就长白山挖参人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谈点粗浅的看法.1 长白山挖参人道德观的基本内容1.1 勇敢人们崇拜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等勇敢形象,长白山挖参人也同样把勇敢视为最高美德.因为对于早期长白山挖参  相似文献   

11.
九月的集安,秋高气爽,景色怡人.这是一年中人参收获的季节. 2017年9月16日,集安市清河镇这个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商贾云集、锣鼓喧天;人们载歌载舞、共话丰年.共同迎接第二届中国集安·清河野山参节.作为清河人参交易市场的招牌活动——野山参节,因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评比专业,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主体是采参人,主要行为是放山。在放山过程中,采参人怀揣共同志趣,密切帮伙关系,增进技艺交流,让采参习俗得以代代流传。1采参人主体是当地农民据编篡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始栽种园参。”“民国三年,三岗营参园参业共七百四十余家,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每斤能值炉银五六两,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实为我国特别之出产。”  相似文献   

13.
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但当今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无人制止并可获厚利。目前国内主产地长白长区的野山参资源已极其稀少。真正去放山的人(实际的采参人)也越来越少,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商品已十分罕见。但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人工培育的山参(包括移山参和各种趴货)日益增多。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甚至一些长脖型的园参品种(如圆膀圆芦、竹节芦、草芦、线芦等)也常常充当移山参。目前,山参类药材的市场十分混乱。近年在上海俏销的“活性移山参”,由于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又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有此并不是真正的移山参。究竟什么是移山参?它和各种趴货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晶石  刘畅  袁华  初众 《人参研究》2020,32(1):62-64
从长白山人参故事的内涵、主题、艺术特色和蕴含价值四个层面进行解析,挖掘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深层次价值,展现人参文化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人参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们民俗生活,弘扬长白山地域民俗文化,发展地区人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参研究》2006,18(2):3-3
有关市(州)、县(市)农委(农业、特产局、参办),人参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科教单位:为改变人参商品分类的混乱局面,在召开多次研讨、座谈会的基础上,并充发征求了人参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教学及销区等有关人员的意见,普遍认为:统一人参商品名称极其必要,对促进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均有利的原则,决定统一对人参进行商品分类,把商品人参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大类。1.野山参: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于林下20年以上的人参为野山参。2.移山参:经过移植的幼小野山参苗、园参苗、园参收获后遗留下并经…  相似文献   

16.
人参红皮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红皮病亦称“水锈病”。表现特征为,在人参的表皮附着一层红锈,刷去红锈,则使表面呈现凹陷状,严重地影响了人参的质量和等级。近年来,长白、抚松、靖宇等地发生得越来越普遍。具不完全统计,长白县在1989年因红皮病发生严重,全县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抚松县1991年亦因红皮病的大面积发生,经济损失在200——300万元。并且目前该病的发生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于8月12日,在长春农博园举办第三届"长白山人参"美食大赛,旨在进一步加快人参进入食品领域步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人参主产区参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参行业专家,"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将出席本次活动。本次美食大赛以传播中华人参文化,享用地道人参美食为主题。让更多人  相似文献   

18.
<正>人参传说故事是中国故事中最繁荣的一族。人参,作为中草药之首,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从古至今,一直闪烁着神话般迷人的光彩。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参之乡抚松县文联开创了搜集整理人参故事之先河,1962年出过第一本《抚松人参故事》,打响第一炮,于1963年又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白山人参故事》,1980年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人参的故事》,1982  相似文献   

19.
施肥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因土、因作物平衡施肥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长白山区人参施肥主要是凭经验施肥,存在着许多盲目性.作者自1990年开始对长白山区主要人参产区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人参营养与施肥的研究,改进人参施肥技术,促进长白山区人参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二、人参施肥现状调查调查区域按土壤类型分两大类:一是白浆土区,主要包括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二是暗棕壤区,主要包括集安市、通化  相似文献   

20.
尹相永 《人参研究》2003,15(1):46-48
老虎洞村 ,是著名的人参之乡抚松县兴参镇的一个普通的行政村。因为村外山上有个石洞 ,洞里昔日栖息过一窝老虎 ,故而得名。人参 ,是长白山三大特产之一 ,是长白山人致富的经济植物。栽培人参 ,又是长白山区的支柱产业。尽管发生过人参经济危机 ,但是广大参农并没有放弃人参特产业。在这里 ,谁想有钱花 ,就得种人参 ,谁想发财 ,就得卖人参。平凡的老虎洞人在改革开放的 2 0年里 ,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 从集体转为承包 ,人参经济长足发展1 964年 ,在人民公社时期 ,县里投资 5万元人民币 ,在老虎洞村的土地上 ,成立了兴参镇老虎洞参场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