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5月25—26日出现的西南涡发生发展为江淮气旋及引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南支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地面气旋发生前西南涡的产生是使得本次江淮气旋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触发机制,槽后冷平流与地面倒槽前部的偏南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发生和发展;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导致的上升运动加强以及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为江淮气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就发生在正涡度中心东部的等值线密集区;高低层急流配置和次级环流的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强烈的减压作用又使低空急流得以发展维持;暴雨过程大气层结稳定,但由于底层冷暖平流的作用使得冷暖气团的温度梯度加大,促使冷暖锋锋生,江淮气旋发展,降水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3.
蔡春园  沈桐立  丁治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03-12906,12912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高分辨率资料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西南低空急流不但是产生暴雨所需的水汽输送带,也是造成暴雨强对流所必需的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者。水汽分析表明,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量分析表明,高能舌前部、能量锋区南缘靠近能量锋区处和低空急流左前方三者叠加的区域是暴雨的易发区;高、低空急流及低涡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动力触发机制,一方面,高层负涡度的辐散和中低层辐合相叠置,使气旋和中尺度低涡切变线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降水得以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D卫星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WRF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辽宁省葫芦岛市2013年7月1—2日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受地面华北气旋、低空切变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一次典型的华北气旋东北上的暴雨过程。各项物理量条件均显示出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TBB低值区和强雷达回波中心与强降水的时间和区域基本一致,为降水的短临预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次旦巴桑  穷达  德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20-11425
利用500 hPa高度场、风场、200hPa高空急流、5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上中旬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出现强降水天气中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冬季强降水与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路径有直接影响;高空急流轴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判断主要水汽的来源和输送方向,14 ~ 16日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高原南部70° ~90.E,30.N以南的风场上一致的西南风与聂拉木10 mm以上的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24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为高空槽与华北气旋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暴雨天气,西南急流和台风北侧的东南气流为盘锦地区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为本次降水提供充足水汽条件。500 hPa高空槽与台风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地面低压发展,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卫星红外云图显示在急流轴附近有MCS生成并沿着槽前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起到"列车效应"作用。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在辽宁中部建立并加强,使得盘锦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面、高空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的6 h再分析场,对2011年6月5日发生在湘中一线的局地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线及西南急流是这次强降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降水的落区在700 hPa急流的左侧到850 hPa切变线之间,暴雨发生在水汽辐合中心向东移动扩展的过程中,暴雨中心出现在水汽辐合中心的东北侧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强降水发生在正负涡度增强、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这一耦合形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强降水与700 hPaθse的高值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发生在θse500-700由大减小的时段内。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4—5日济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2012年7月4—5日济宁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对物理量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西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强降水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海上高压阻挡使地面气旋移动缓慢是形成强降水的一个主要原因;假相当位温(θse)能量锋区的加强与移向与暴雨的落区较为一致;K指数≥35℃是鲁西南暴雨预报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 0.5°×0.5°全球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观测,雷达资料等,综合分析2010年10月海南岛秋季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并对相关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低槽、低层东风急流和低压环流共同影响所造成的,持久的东风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所揭示出的强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越强,暴雨的量级越大.回波的“列车效应”使降水增幅,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况资料对丹东地区2017年夏季的一次局地突发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地面形势场,散度场、比湿场、对流有效位能、云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受东北冷涡底部扩散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200 h Pa处于急流出口辐散区,低空有较强的急流和弱冷空气配合,由于水汽充足,抬升明显,造成了短时间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下旬,我们对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出2个科11个属的17种蜱,其中有3属未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油乳剂防治柑桔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油乳剂对柑桔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木虱、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天敌则较安全。旧式的、宽馏程范围的机油乳剂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随着本文的不断改进,机油乳剂的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而对植物更为安全,在柑桔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油乳剂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在固原地区进行蘸浆造林,能有效驱避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抗旱能力.研究表明,应用RPA对落叶松进行蘸浆造林,苗木定植后,第一年的净生长量为8.36 cm,第二年为22.08 cm,分别比对照高出2.00cm和13.33 cm;苗木定植2 a后由鼢鼠引起的死亡率仅为1.0,而对照区死亡率平均达33.0;处理区内苗木因干旱引起的死亡率为4.0,而对照区为20.0.几年来,通过在落叶松、山杏、桦木等主要树种上应用,证明RPA能使鼢鼠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对干旱和鼠害的综合预防效果达  相似文献   

17.
徐雷  姜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12-11614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抑制基因转录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快速方法,豌豆早褐病毒(PE—BV)的VIGS技术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豌豆发育调控基因功能的研究。该文在概述VIGS原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PEBV的VIGS技术流程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其缺陷的方法和合理的数据分析处理方式,认为基因的沉默效率与基因在调控网络中的位置,上下游基因的影响及基因间的功能冗余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季,在牡丹江市工业区和绿化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采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鶺鴒(Motacilla alba)、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4种雀形目鸟共24只,并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其心脏、胸肌、肝脏和初级飞羽内汞和砷两种元素的残留量。研究表明,4种雀形目鸟中,汞和砷的残留量最高的组织均为初级飞羽,且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工业区和绿化区之间4种鸟体内汞和砷的残留量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为显著(p<0.01)的差异,且工业区比绿化区略高。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杭州市草坪杂草有74种,分属24科,严重危害的杂草为香附子、马唐和天胡荽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