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隶属鲤形目,鲤科,俗称红尾鱼、金丝鱼、彩金线鱼、白云山鱼,亚热带小型淡水鱼,最早(1932年)发现于白云山和花县、广州附近的山溪,后来发现于清远县、深圳龙岗区  相似文献   

2.
何嘉  陈小曲 《水产养殖》2010,31(12):20-20
<正>唐鱼,又名白云金丝鱼、金丝鱼、白云山鱼、红尾鱼。唐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唐鱼属,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狭窄,近代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花都以及附近的山溪中,目前仅在从化发现自然生活的群体。1988年《中国动物红皮书》确定该动物为国  相似文献   

3.
唐鱼(别名:白云山鱼、金丝鱼、红尾鱼、彩金线鱼):鲤科,亚罗鱼亚科唐鱼属。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英文名称White Cloud Mountain Fish原产地:中国广州市白云山附近溪流。  相似文献   

4.
顾新国 《内陆水产》2007,32(11):23-24
金丝鱼又名彩金线鱼、白云山鱼,原产我国广东广州市北郊的白云山,故称白云山鱼。20世纪90年代有人开始研究此鱼的繁育技术,目前仅有极少且不深入  相似文献   

5.
唐鱼──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Li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唐鱼属鱼类,地方名称红尾鱼、白云山鱼、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见下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伍献文等曾量过标本二尾,并作了如下描述:“采自广东(白云山),全长29~30毫米,标准长22~23.5毫米。背鳍条2,6;臀鳍条3,8;下咽齿2行,1.5~5.l;沿体侧正中轴有纵列鳞30~32,背鳍起点至腹鳍基部有鳞7~8.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4、体细小,稍侧扁。背部稍隆起,在背鳍起点处最高,略呈弧形。腹部回,无腹校。头中等大,圆钝。吻短,宽而圆。口较小,端位,口裂倾斜,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溴海因对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白云山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观察了白云山鱼对不同浓度的二溴海因的毒性反应症状,当药物浓度为70mg/L,60 mg/L,50mg/L,40mg/L,30mg/L,20mg/L时,二溴海因对白云山鱼的半致死浓度12hTLM,24hTLM和48hTLM分别为44mg/L、36mg/L、35mg/L,安全浓度为10.5mg/L.该实验为白云山鱼鱼病预防、治疗、保护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对保持观赏鱼的生物多样性、对白云山鱼物种的延续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red fish)、红拟石首鱼、黑斑石首鱼、黑斑红鲈、斑尾鲈(spot-tail bass)、红鼓鱼(red drum)、海峡鲈(channel bass)等,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系暖水性、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原产于美国东南海岸,我国台湾和青岛于1987年和1991年分别引进此鱼,目前已在我国南方以及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养殖,是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优良种类。本文简要介绍眼斑拟石首鱼全人工育苗技术。1 亲鱼成熟及产卵量1.1 …  相似文献   

8.
唐鱼最早是1930年,生物学家林书颜等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偶然发现的,并加以报道,后来人们称之为白云山金丝鱼,当地人则称它为红尾鱼。因其产自中国,在西方,人们尊称这种鱼为“唐鱼”,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唐鱼为我国特有的品种,仅分布于广东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区溪流中,但日前已难于在自然界中找到其踪迹。由于唐鱼种群小,野外繁殖能力不强,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它所分布区的山林毁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金雉鳉(Callopanchax occidenialis)是引人大陆不久的一种新鳉鱼,又名occ鳉,英文名Red Aphyosemion。金雉鳉是在1909年在非洲萨拉热窝内(Sierra leone)和自由城(Freetown)海上的Sherboro Island被首次发现的,当时被看作三叉琴尾鳉(Fundulopanchax sjoestedti)的不同地方型;后来又陆陆续续在萨拉热窝内与昔称黄金海岸的加纳(Ghana)有所发现,到1911年才被正式定名为一个独立的鱼种,并归属于Roloffia属,学名Roloffia occidentalis;后来取消了Roloffia属,于1966年改为Callopanchax属。  相似文献   

10.
峡山水库当年鲤鱼种网箱养成鱼试验报告曹光辉,殷吉忠(山东省水利厅)(峡山水库)为改变“一年鱼种,两年成鱼”的养殖模式,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93年在峡山水库进行“当年鲤鱼种网箱养成鱼”试验,获得成功。一、材料与方法(一)水库...  相似文献   

11.
澳洲尖塘鳢引种养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澳洲尖塘鳢(Qxyeleotisslineol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Qxyeleotris)。俗称睡鳕,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我所于1998年对该鱼进行引种养殖的立项研究,现将对该鱼的养殖观察报告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该鱼的体型与我国的沙塘鳢(土布鱼)相似,体型粗壮,前段略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头背最高处,口上位,下颔突出,口裂斜,后延接近于眼前缘下方…  相似文献   

12.
笋壳鱼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肉质细嫩,骨刺甚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我市于2002年引进养殖,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澳洲笋壳鱼(Oxyeleotris lineolatus))和泰国笋壳鱼(Oxyeletris marmoratus Bleeker)。前者原产于澳大利亚国,学名为散纹尖塘鳢,后者原产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学名为褐塘鳢或尖塘鳢。  相似文献   

13.
澳洲宝石斑鱼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宝石斑鱼(Scortum barcoo Mcculloch & Waite,1917),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淡水鱼,被认为是最好的垂钓和食用鱼之一,隶属于鲈形目Percifbrmes,鯻科Theraponidae,革鯻属Scortum,其英文学名为高体革鯻(Barcoo grumter),亦称佳帝(Jadeperch)。我国于200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国内俗称宝石鲈、玉鲈、宝石鱼、翡翠鱼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63-163
美国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NPFMC)为了研讨决定2014年美国东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海域的底鱼TAC(总可捕量),于2013年12月中旬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对2014年美国东白令海海域的底鱼TAC和各鱼种的TAC以及对阿拉斯加湾海域的底鱼TAC和各鱼种的TAC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斑的人工繁殖试验李骏珉(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1)许镇平陈洁陈玉(广东省顺德市龙发特种鱼苗场,顺德528325)斑(Mystusgutatus)又名鱼佥鱼、黔鱼、斑鱼佥、花鱼佥、西江鱼佥、白须鱼佥、芝麻鱼佥。在珠江水系中主要分布于西...  相似文献   

16.
捕底层鱼的一种有效拉网方法目前,定置诱捕网箱,由于种种原因,尚难于推广应用,因此,绝大多数渔场捕鱼仍采用传统的拉网方法。只能拉净中上层鱼(草鱼、鲢、鳙等),却拉不净底层鱼(鲤、鲫等)。1991年10月,笔者对吉林省龙井市合成利企业公司渔场的一口池底很...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4-275
五、鱼虱(FishLice)  鱼虱是石斑鱼体表常见的一种节肢动物外寄生虫,虽不会造成直接病害,但大量寄生时除了会造成鱼体的贫血衰弱外,口器或钩爪等附着器所造成的伤口常会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其它继发性疾病。1.病因鱼虱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甲壳纲(Crustceans)、鳃尾亚纲(Branchiura)、鱼虱科(Argulidae)、鱼虱属(Argulus),淡、海水水域中皆有类似品种分布,至今约已发现一百余种,寄生在海水鱼或石斑鱼体表的鱼虱亦属于鱼虱属。鱼虱体呈扁平盾状,雌、雄大小相似,约5~…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10月中旬,在罗源湾发现一种罕见的能够寄生鱼类的涡虫,对其流行病学、形态学以及进化地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涡虫是一种未被报道过的新种,在福建省的各海水养殖区广泛流行,能够寄生于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鮸鱼(Miichthys miiuy)、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和横纹东方鲍(Takifugu oblongus)等海水养殖鱼类的鳃、鳍及体表,造成寄生部位的严重损伤,鱼因呼吸困难或细菌的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死亡率可达20%-60%;流行季节主要为秋季(8-11月);水温22-26℃,盐度25-30。此外,提出了使用地下水,降低盐度、温度,合理用药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本涡虫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俗名排口白花鱼、尖头白花鱼,隶属石首鱼科、黄唇鱼亚科、黄唇鱼属。黄唇鱼体形较大,一般体长100~150cm,体重大约为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多千克,是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尤以珠江口较为常见,为我国特有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小池塘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凯 《黑龙江水产》2006,(6):12-12,1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称黄牛牯、黄骨丁,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广布于江河湖泊中。由于黄颡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可鲜活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天然资源的下降,人工养殖黄颡鱼前景广阔。我站于2003年在广西贺州市水产良种场开始进行池塘养殖黄颡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