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知是影响人类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于农户技术选择而言亦是如此。本文基于756份农户调查数据,以cov-AHP层次回归法测算农户认知冲突水平,运用Ologit回归探究农户认知冲突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检验信息获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认知冲突抑制了农户技术采纳。2)信息获取渠道可有效削弱认知冲突对农户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调节作用显著。3)农户文化程度与外出务工经历分别会负向和正向影响其认知冲突,提升农户智能水平与促进农民增收是留住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与突破口。4)农户技术采纳地区差异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户心理变化过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并拓宽信息传输渠道;着力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与培训;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农业技术推广策略,落实好以信息化引领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村转型的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主导地位。为提高农业技术采用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并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评述。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旨在推进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农业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新疆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探究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采纳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技术的比例分别为91.9%、75.8%和64.6%;农户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传统信息渠道和新媒体信息渠道,其中借助新媒体信息渠道获取农业用水信息的农户比例低于传统信息渠道。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节水政策认知在信息获取渠道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家庭非农收入在节水政策认知与农业节水行为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相较于传统信息渠道,新媒体信息渠道对促进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边际效应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多种类型信息渠道的利用,加大节水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健全完善节水奖励机制,精准开展节水技术推广,以促进农户采纳农业节水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整理论述了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理论及文献研究,再结合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水口村农户调研数据对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村技术推广正处于关键阶段,技术培训供求不平衡、认知和教育水平不足、传导机制薄弱,是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陷入瓶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经济欠发达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中国已实施十余年,在培肥地力、缓解农业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更好地在农村进行推广,本研究基于江西省27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Order-Pr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农户的行为分为"未采纳"、"部分采纳"、"完全采纳"3种,从农户的角度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购买配方肥方便程度、政府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知程度、施肥观念和培训次数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均呈显著正向影响(P0. 05),面源污染的认知和乡镇距离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均呈显著的负向影响(P0. 05),其中政府宣传等外部环境是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进电商平台的构建,结合特殊物流,开展配方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户低碳减排技术采纳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田甲烷减排技术为例,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对微观农户农业低碳减排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数量及各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减排技术的采纳意愿,通过科技示范户对减排技术的试验示范能显著提高减排技术采纳数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贷的可获得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个因素同时显著影响采纳意愿和采纳数量。因此,加强对农户气候变化知识的教育以及不同类型适应性行为的指导,健全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机制,建立低碳农业技术推广配套服务和补贴机制是降低低碳技术采纳门槛、促进农户低碳减排技术采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认知因素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和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分析框架,运用广义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因素对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认知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具有统计显著影响.高感知严重性、感知脆弱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将导致更高水平的农业节水技术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的动态博弈结果存在着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即博弈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的ESS和博弈双方都采取“不合作”策略的ESS。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最终收敛于哪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取决于双方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获得的收益增量。降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交易成本以及增加双方所能获得的收益,能够使得博弈双方收敛于采取“合作”策略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农户技术决策行为对其采用低碳农业技术有十分直接的作用,但少有研究从决策行为视角探讨促进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的对策。文章以青岛市为例,首先运用调查数据分析出农户技术采用呈现决策依据多元化、采用过程保守化、技术来源多样化、学习方式现场化的行为特征;其次指出技术采用过程中存在忽视农户需求、他人影响及采用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最后给出了促进青岛市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户科技行为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微观单元,作为农业新技术的终端受众,他们对新技术认知、了解、决策、采用的不同行为,对农业新技术的传播、采用及其效果都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而且,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尊重生产经营者自主权包括采用新技术自主权已被提到法律的高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了"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这就意味着计划经济时期惯用的、很奏效的行政行为、强制行为必须转变为引导行为和经济行为,研究受众行为,根据受众行为特征创新农业技术传播方式是新时期促进农业新技术传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林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12-16014
分析了农民与土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农民问题的不同特点,为现实中正视农民问题提供参照作用。以土地为固有特征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土地的联系程度决定了农民的分类及其政策;土地的私有形式决定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土地私有联系的固有化决定了农民的前途。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以土地为保障基础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农民利益载体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农民由身份认定向职业认定转化;农民的经济影响由局部向全面渗透转化。  相似文献   

12.
唐珂 《古今农业》2011,(2):1-10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对农民问题解决的探索道路.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即早期关注农民问题并适时提出政策主张,早期领导人充分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早期研究解决农民问题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认识到农民与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首要的核心的问题,而通过农民问题的早期探索和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本文试图从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农民一国公民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合作社为农民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难题,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积极性较高,但存在着许多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寻求技术支撑。发挥好供销社系统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优势。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养领头人,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农民流动成为最大的社会现实。对农民流动的成因探讨是解决农民流动相关问题的重要前提。探讨了农民流动成因的3个问题,即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剩余劳动力、农民为什么能够流动、农民为什么愿意流动。  相似文献   

16.
生活宽裕是一定历史阶段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综合反映。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内部及地区间收入差距都将对新农村生活宽裕产生影响;实现农村居民的生活宽裕,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要使农民转变理财观念,更新理财思路,不断提高农民创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的优势及其路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有利于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有效激励农民参加培训;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培训效能;发挥组织制度优势.全面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目前拓展专业合作社培训新型农民的功能,应借鉴国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教育培切I的政策法规;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全方位的投入保障体系和师资支持机制;加强合作社组织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变革的加深,社会对农民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农村社区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塑造现代新型农民的过程中担当重要作用。目前应着力发挥农村社区图书馆在培养新型农民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引导并指导农民读书,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和实用技能,进而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e food sovereignty movement calls for a reversal of the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of food, toward an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model that supports peasant production for local consumption. The movement holds an ambiguous stance on peasant production for export markets, and clearly prioritizes localized trade. Food sovereignty discourse often simplifies and romanticizes the peasantry—overlooking agrarian class categories and ignoring the interests of export-oriented peasants. Drawing on 8 months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the Andean countryside and 85 interviews with indigenous peasant farmers, this paper finds that export markets are viewed as more fair than local markets. The indigenous peasants in this study prefer export trade because it offers a more stable and viable livelihood. Feeding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through local market intermediaries, by contrast, is perceived as unfair because of oversupply and low, fluctuating prices. This perspective, from the ground, offers important insight to movement actors and scholars who risk oversimplifying peasant values, interests, and actions.  相似文献   

20.
夏龙  何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32-4136
虽然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农村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在实证研究上依然存在争论。该研究运用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重新检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度、规模、结构、效率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或是在不同层面上促进着农民收入增长,或是与农民收入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金融深度每增加1%,实际人均农民收入增加4.612%,农村金融规模每增加1%,实际人均农民收入增长1.779%,均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