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春玉米品种熟型搭配的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栽培地的热量资源及玉米生育期所需的热量指标。确定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利用概率决策方法,计算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成熟度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来确定当地的主栽品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综合考虑栽培地区的热量年际波动状况,对当地不同熟型玉米品种种植比例进行了搭配,以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优化玉米品种布局,达到主动防御低温冷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作为一项高产出、可持续型农业技术,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对鄂尔多斯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步探索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粤东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以及种植户对玉米产量重视的实况,当地应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以达到高产高质的目标。文章对玉米种植中施肥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提升粤东地区玉米产量与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事实上,能够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而种植密度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且最有效的。就国内当前玉米种植密度现状来说,在很多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较低,没有达到合适的种植密度。因此,国内玉米产量并不理想,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对玉米及其他作物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基于此,有必要结合不同地区玉米的生长环境及该地区气候特点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为农户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也为国家经济发展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通过采用小垄种植的方式,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相同密度和不同密度下的产量、质量和品种间的优缺点。寻找出适合本地高寒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最佳种植密度,为本地区玉米品种更新及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德美亚2号和九玉5号在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方面与德美亚1号综合比较,均要好于德美亚1号,但不太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植地区的环境因素和其种植密度可以决定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内的大同、朔州、阳泉三个地方种植沈单7号、丹玉39号、掖单13号三种不同种类的玉米,然后系统的对这三个品种玉米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产品与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且找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植地区的环境因素和其种植密度可以决定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内的大同、朔州、阳泉三个地方种植沈单7号、丹玉39号、掖单13号三种不同种类的玉米,然后系统的对这三个品种玉米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产品与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且找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辽宁省的第一大农作物,玉米生产的好坏将直接关乎着辽宁省农业产业的兴衰。为了能让辽宁省的玉米生产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对玉米品种的不同地区种植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本文以辽宁不同地区玉米品种丹科2151种植密度探析为话题,对辽宁不同地区玉米品种丹科2151种植密度探析做出一些阐述和谈论。  相似文献   

9.
浅谈玉米种植与气候条件的分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农业主要生产的作物,是人们生活的主要主食。越来越多的地区对玉米的实用得到认可,玉米种植逐步发展开。为了有效地提升玉米种植的产品质量,提升玉米种植质量,拓展玉米种植区域适应范围。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都可以合理生长,不影响玉米的基本产值,实现玉米在各个气候环境条件下都可以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转Bt基因抗虫棉大规模种植以来,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抗性风险在逐渐上升,"庇护所"是抗性治理的有效策略之一,玉米被认为是我国棉区重要的庇护所,在新疆兵团和地方作物结构、耕作制度不同的情况下,系统评估玉米的庇护所功能。【方法】基于新疆作物种植统计数据(2002~201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评估不同地区和不同管理模式下(兵团规模化种植和地方小农户模式下),玉米种植面积变化对庇护所功能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析南、北疆的兵团和地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南、北疆的庇护所—玉米种植面积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兵团和对应地方间存在差异性(P<0.01),兵团种植比例小于地方。【结论】玉米作为棉铃虫有效庇护所不仅需要在景观尺度上考虑其种植规模和空间分布,同时在田间尺度上结合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布局不同的品种资源(不同熟性)和种植模式(春玉米和夏玉米;条带种植和条块种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保证,因此被农户广泛种植。但是随着玉米的广泛种植,凸显出越来越多的种植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玉米病虫害。本研究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通过分析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优势及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及提高黑龙江地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为做好兴安盟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与工业原料,目前不同地区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山东省费县地区建设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该文介绍了选地、选种与种子处理、施肥、田间管理等种植要点,以及大小斑病、黑穗病、钻心虫、小地老虎、蝼蛄、粘虫等当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全面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问题,该研究采用8个大豆品种、3个玉米品种随机组合设置不同处理,对不同大豆、玉米产量及大豆+玉米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在品种间、不同玉米品种间、大豆×玉米互作间均有显著差异,最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雁育豆8号和东生77,带状/净种比分别达到61.9%和59.5%,对大豆遮阴影响最少的玉米品种是先玉1219;不同品种玉米产量,仅玉米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迪卡A6565表现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带状/净种比达到66.4%;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表现最好的组合均为雁育豆8×迪卡A6565,其产值比净种迪卡A6565增值12.2%。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我国将玉米引进我国种植开始,玉米的经济效益就十分显著,玉米具有良好的抗旱、耐热等特点,被广泛种植。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病虫害严重、颗粒质量低等情况相继出现,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南阳市玉米种植主要为夏玉米,本文对夏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实现玉米高产种植。1南阳市夏玉米种植情况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影响,夏玉米是南阳市玉  相似文献   

16.
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的种植方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能够分析出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试验与分析,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案,并应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对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玉米的种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中东部以及黔西南海拔900~1200m的广大地区,种植玉米和烤烟的面积相当大。这类地区传统的种植模式多数为玉米-小麦(油菜)或烤烟-油菜-年两熟制。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发展,这类地区的不少地方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几年来,我们在研究夏秋反季节蔬菜不同种植模式的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增产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积温不足的高寒山区和干旱少雨地区,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比较显著。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2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玉米间混大豆和间套种其它作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边行优势,在确保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有效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达到大豆玉米均增产增收的种植模式,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