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遗传育种研究室,分别在自己的试验田间发现了一种比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更大的水稻种质新材料——无融合水稻,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学研究。有专家认为这些材料投产后,将改变水稻生产进程,因杂种优势得到巩固而不再制种,具有“一劳永逸”的巨大经济效益,并可进行水稻远缘杂交。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一种替代有性生殖的不发生雌雄融合受精的无性生殖过程。现在全世界36个植物科的300个种中已发现无融合生殖现象,但在水稻中尚未发现此类现象。杂交水稻产量高,但它是有性生殖,因遗传基因发生分裂,杂种优势不能巩固,需  相似文献   

3.
磷营养对粳稻根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已垦和未垦低磷土壤面积在300万hm2左右,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是提高这类土壤的水稻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选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的5个水稻品种,采用不同磷水平砂培法,分不同时期调查水稻根部性状。结果表明,在不同磷营养水平下品种间根部性状有显著差异。品种根部性状值相对较大的材料为耐低磷种质,对磷不敏感的材料为筛选耐低磷种质的首选种质。根部性状中,总根长、根数对磷的最敏感期为分蘖盛期,根重对磷的最敏感期为抽穗期,因此,调查根部性状的适宜时期为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前后;在低磷水平下,根数、根重是筛选耐低磷品种的两个重要指标。水稻植株磷含量在同一磷水平内,不同品种虽有差异,其与生物产量无关。植株吸磷量随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根表面积的增大而致。筛选耐低磷种质的适宜磷水平为3mg/kg。研究为筛选大量品种初步筛选出耐低磷种质提供依据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青华 《种子》1992,(6):36-37
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是目前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科学家们在研究上做了大量探索。本文就此主要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概念、类型,以及论述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原理与途径,并对水稻获得无融合生殖材料提出了四种方法。以期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常见的现象,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定杂种优势依赖于无融合生殖的发现、研究和应用.迄今,人们已经在300多个植物种中发现无融合生殖现象(1),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数百名科学家从事无融合生殖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结合利用基因组间和多倍本杂种优势,开创水稻育种新途径的策略。纵观水稻育种的历史,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其研究战略都是建立在有性生殖和二倍体基础上的,归根结底,都是利用栽培稻同一基因组(A基因组)内优良基因的重组以及从野生稻向栽培稻引入少数优良基因。从作物进化趋势看,水稻是二倍体,基因组小、DNA含量低、染色体小,增加基因组数,提高倍性水平,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将是水稻育种新途径。针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低的关键问题,可采取拉大亲缘关系距离、减少多价体形成,应用广亲和、无融合生殖基因等措施,从遗传机理上提高多倍体水稻结实率。按三步实施战略:一、选用极端类型籼粳稻、爪哇稻,诱导亚种间杂种多倍体;二、诱导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以及非洲野生稻种间杂种多倍体;三、诱导AA基因组的栽培稻与其它不同基因组野生稻(BB、CC、BBCC、CCDD、DD、EE、FF、GG、HHJJ)的种间多倍体。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一特殊基因材料的特殊作用,如广亲和基因对于克服籼粳杂种一代不育性、特别是雌败育的作用,无融合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发生和受精过程对于克服染色体配对分离而导致的杂种败育的作用,以及类似于小麦中存在的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Ph基因对于防止水稻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间部分同源性配对形成多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现象的作用,为选育异源多倍体水稻、无融合生殖水稻提供可靠保证。近三年的实践已经初获良好的结果,利用无融合生殖水稻品系籼粳交,亚洲稻与美洲稻杂交已获得杂种优势明显、结实率高达85%的优良多倍体株系,为实现这一育种新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两种固定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及其应用,长花药野生稻分子遗传学研究初步进行简况,粳稻84-15兼性无融合生殖的特性和细胞胚胎学的珠心胚现象。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水稻84-15的无融合生殖存在着很多疑问:诸如为什么野栽杂种F_3代能够稳定、水稻84-15属于哪种无融合生殖类型,水稻84—15能否固定杂种优势,无融合生殖在生产上能利用几代等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细胞胚胎学、遗传学、育种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编著:陈建三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年2月简介:本书汇集水稻无融合生殖遗传与育种方面论文和短文39篇,涉及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遗传学、统计学、胚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生产利用效果。水稻无融合生殖是不经过雌雄性细胞杂交而产生无性生殖胚的过程。研究材料为西非长花药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长野与栽培稻杂交F3和F2代选育出粳稻84-15和籼稻30-27,正反交均能在F2代产生组群分离和固定杂种,选育出无需年年制种又能多次利用的杂交水  相似文献   

10.
陈国安 《种子》2001,(5):61-62
早在 30年代 ,Navasshion和 Karpechenko就讨论过无融合生殖 ;嗣后 ,一些研究者发现了牧草、高梁、玉米、小麦等的无融合生殖。 80年代开始 ,我国的科学家注意到水稻无融合生殖在杂种优势利用上有着重大意义 ,并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获得了无融合材料 ,鉴于无融合研究的新进展。 80年代末 ,袁隆平教授在杂交水稻三个战略阶段中 ,提出利用无融合生殖是一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利用无融合生殖 ,首先必须筛选可资利用的无融合基因 ,研究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遗传行为 ,为育种实践作指导。笔者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见诸报导的有关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籼稻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61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的44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SSR分析,并对各省、经度和纬度间的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在各省份间为0.0707~0.4076;经度间为0.0680~0.3032;纬度间为0.0385~0.2696。相邻的省份、经度、纬度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归为同一类群,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近,而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的省份、经度、纬度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归为不同类群,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远,说明籼稻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按经度和纬度划分较按省份划分的品种间遗传距离更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谷子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谷子SMA-1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无孢子生殖类型与专性无融合生殖狼尾草相同,单核胚囊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四核胚囊,无反足细胞。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与磨擦禾相似。胚珠发育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表明,该系前期的无融合生殖频率较高,达13.3%,在有性、无  相似文献   

13.
Manipulating apomixis for fixing tetraploid bahia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üggé) hybrids exhibiting superior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would be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his specie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create a second generation of hybrids by crossing sexual first-generation tetraploid hybrids (FGTH) and unrelated apomictic FGTH or ecotypes, determine the segregation for mode of reproduction, and estimate the resulting genetic variation and heterosis for several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segregation for mode of reproduction was analyzed using mature embryo sac observations. Field measurements and visual rating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wth habit, production of inflorescences, cool-season growth and freeze resistance of hybrids. A ratio of 4.6:1 between sexual and apomictic hybrids was observed. Only 3% of the progeny was classified as highly apomictic. The low proportion of highly apomictic progeny restrict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breeding approach. Large genetic vari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hybrids for growth habit, cool-season growth and freeze resistance. The proportion of hybrids exhibiting heterosis was high for plant height, cool-season growth, and freeze resistance. The tetraploid bahiagrass germplasm contains a large diversity for traits of agronomic importance that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pomixis is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tropical forage grasses, and has long been merely regarded as an impediment to breeding. Panicum maximum is presented as the first opportunity for Brazilian geneticists to develop and test original breeding schemes adapted to an apomictic species.A large and representative germplasm of P. maximum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i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Basic knowledges on biology and reproduction are also available, which demonstrate an easy manipulation of apomixis and sexuality. Several limiting traits have already been detected during evaluation, which justify breeding attempts. An ideal scheme is given to transfer new qualities to already selected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杂草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利用探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鉴定及育种利用探索。结果表明:杂草稻为小穗多穗型种质资源,具有抗性好、品质优的特点,可直接用作保持系的选育,但不能直接作恢复系,只可作中间材料用于恢复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以2083为试材,SSA-1为无融合生殖系对照,三尺三为有性系对照,采用去雄鉴定其自主结实率;杂交后代测验,鉴定其无融合生殖频率;以及与胚胎学鉴定方法相结合,对高粱兼性无融合生殖系208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83在与其他品种杂交形成真杂种的同时,也能自主结实,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的性质;其自主结实率为10.48%,比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何海旺  赵明  龙芳  邹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119-124
为评价筛选出优良的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以38 份广西桂北地区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作为材料,调查、分析其叶片、枝条、果穗及浆果等生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并根据各性状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广西桂北地区野生毛葡萄的种质资源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存在着广泛差异,其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对各性状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得到4 份具有穗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优良性状的资源,将为高产优质的毛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