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我曾到浙江协助电台工作数月之久。来到浙江古城绍兴的茶客、游客,往往要慕名购买一些这里的特产平水珠茶。平水珠茶以绍兴东南的平水镇出产的最有名,它是浙江茶中一枝独秀,早在300多年前,就被列为清王朝康熙皇帝享用的贡品,别名“贡熙”、“贡春”。相传,康熙皇帝饮啜多年,觉得此茶有保持青春之奇效。史载,平水珠茶还是我国最早的外销茶之一,1843——1893年为出口鼎盛期,在当时的伦敦市场上,珠茶售价可与珠宝媲美,所以,茶人誉称“绿色的珍珠”。你可知道?平水珠的前身是“日铸茶”吗?说起日铸茶,又有…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茶产品,而普洱茶产业是勐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普洱茶发展现状、阐明勐海县现阶段普洱茶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从普洱茶发展的电商化、市场需求变化、茶叶安全标准、名山茶价格、茶叶出口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重视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普洱茶深加工,提升普洱茶质量安全,拓展销售方式,疏通营销渠道,推进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为勐海县发展成为普洱茶第一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水珠茶     
“青瓷雪花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这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挚友、诗人释蛟然在著名的《饮茶歌》中赞赏浙江平水珠茶的诗句。平水,是一个集镇的名字,位于浙江绍兴东南部的会稽山麓。据传,这里为古代绍兴北部滨海之处,海潮直漫至现平水镇境内而止,故地名“平水”。早在唐代,这里就是临近各县的茶叶集散之地。唐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就曾谈到。当时有许多人用白居易、元稹的诗歌手抄本和摹勒本,在平水集市上换取茶酒。到了宋代,平水的茶叶产销已十分兴旺,据《宋会要辑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产业链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洱茶产业链的研究,探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对普洱茶产业链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影响普洱茶产业链发展的因素,提出普洱茶产业链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达到延伸普洱茶产业链,增加普洱茶产业附加值的目的,使普洱茶产业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普洱茶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普洱市1993年举行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中国普洱茶节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会;为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与认知度,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以普洱茶节与茶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茶叶节与茶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九华佛茶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华佛茶是池州市名优绿茶的公共品牌。为确保九华佛茶的品质与质量安全,促进茶业健康稳定发展,开展了九华佛茶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种类调查,总结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以期在促进九华佛茶产业增效的同时,保障九华佛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湄潭是典型的农业县,茶产业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湄潭县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政策扶持,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湄潭"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湄潭定位打造成"全国茶叶产业强县",从基地、加工、品牌、市场、文化、产业融合方面大力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有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湄潭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为全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挖掘和推广了茶这种资源植物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推动茶文化发展超越了民族与宗教界限,发展"茶"成为"万病之药"。现阶段,更需要在高效综合利用、发展多样化茶品、提高茶叶质量等方面发展茶产业与《茶经》。  相似文献   

9.
绍兴人的“吃讲茶”及其文化意蕴浙江省绍兴市社会科学院陆伟民在外埠人观念中,绍兴人与老酒似乎有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其实,绍兴人与茶结缘更是渊深。绍兴人“谦冲淡和”的民风,在某种程度上言,是接受了茶文化的“淡泊宁静”思想熏陶。绍兴栽茶、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贵州省贵定县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全省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有机茶、特色茶、精品茶、富民茶,努力打造"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的品牌,把茶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弘扬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整合资金,利用项目示范带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茶产业的稳步发展。目前茶产业成为贵定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产业。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4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二是茶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环境安全,四是出口和消费过低。本文主要讨论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培育了文化创意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优质特色农业,如绍兴黄酒、漓渚花卉、稽东香榧、平水珠茶、安昌香肠、仁昌酱品等,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1.农村电子商务现状为了解柯桥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发放问卷195份,收回195份,现就问卷情况进行分析。(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195名被调查人员中,男性116人、女性79人,年龄从18岁到60岁,文化程度从小学到本科,年收入分别为5万元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玥  师学萍 《高原农业》2022,6(1):79-85,100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是传统产业在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与创新,茶旅融合对实现精准脱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旅资源共享、供需互补具有重大意义.以西藏为具体研究案例,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内容分析法等,对西藏茶旅融合进行探析,提出西藏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实现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茶园规模、茶叶加工能力、绿色及有机茶园、古茶树资源、茶产业综合产值、茶产品价格、茶农收入、茶企实力等9个方面分析了云南茶产业现状,同时分析了云南茶产业发展面临的9个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台湾“优良茶比赛”自其举办以来,在提升台湾茶品质与品牌效应、提高茶农收入及制茶技术、推广饮茶理念与文化、带动台湾茶内需消费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探讨台湾地区“优良茶比赛”制度对于当今大陆的茶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相关文献与数据资料的汇整,以及对台湾茶业改良场工作人员的半结构式访问,梳理出台湾“优良茶比赛”的缘起和发展过程,分析其相关策略运用,探讨台湾农政机构如何运用该比赛作为推动台湾茶产业发展的动力。【结果/结论】台湾举办“优良茶比赛”过程中,相关公共部门并非只倡导举办比赛以利营销,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台湾茶产业整体的辅导规划与发展升级。通过对茶农相关技术辅导与理念疏导、开设感官品评的专业培训课程,提升比赛评鉴的公信力;推行各区相对统一的分级包装展销以强化品牌概念;注重消费终端体验,完善“台湾茶分类分级系统”等方面措施的实施,与台湾茶比赛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区域茶产业的良性发展,相关策略可为大陆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在4月26-29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首次对外发布《云茶产业2018年度绿色发展公报》,向外界公报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成绩单及绿色发展愿景。2018年是云南茶产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推动"千亿云茶"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开启新篇章。2018年,云茶产业发展呈现"面积产量稳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全省茶叶面积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是武当道茶核心生产示范区,近几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新形势下,茶产业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武当山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提出了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应对措施,为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贵州省都是茶叶种植大省,正在向茶叶强省迈进。云南茶产品主要由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构成,以普洱茶为优势领跑全国黑茶产业;贵州近年凸显“三绿一红”品牌,目前发展生态黑茶为后起之秀。借2021年第四届贵州生态黑茶论坛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云南普洱茶产业兴起,探讨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增进云贵两地茶科技茶文化交流,并以期为黑茶产业发展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