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水稻理想株型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单产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理想株型的概念、株型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型的株型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型的主要塑造途径,对水稻动态理想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理想株型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前文“初探超级稻育种与理想株型”中,已就理想株型的理论,发展阶段以及与超级稻育种的关系做了探讨,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理想株型的有关性状研究分别加以阐述。一、株高植株高度是衡量水稻对N肥反应灵敏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植株的抗倒性也主要由株高所决定的(Yoshita,S.1972,Jenming,P.R.等.1979)。至于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紧密相关的群体内通风透光状况更是受着植株高度制约的(黄耀祥等,1983)。缩短茎秆是株型育种初期即矮化育种的核心内容,早期认为矮秆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耐肥抗倒。适于密植和提高经济…  相似文献   

6.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生理形态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玉米株型的研究,阐述了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几何形态株型育种、生理形态株型育种、优势利用与生理形态相结合的理想株型育种.分析了反映玉米株型的生理参数变化,指出玉米理想株型是以植株形态、杂交优势、生理、生态为综合指标的高光效性状组合类型,首先具有较强杂交优势和高光合能力的生理形态,为株型创造了良好的生理特性和遗传基础.其次具有合理光合产物的分配效率和生长发育优势,再次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以保持对环境优良的适应性,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产量.最后对理想株型育种理论及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8.
株型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创制理想株型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的杂交水稻培育是水稻增产的两次革命,但近几年水稻产量增长放缓,通过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的结合进而实现超高产将成为第三次育种革命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水稻株型分子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概况,重点关注了叶形、穗型和粒型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水稻理想株型未来的研究趋势,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创制水稻理想株型,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及高光效育种途径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在育种实践中被用以评价水稻光合特性的关键功能因子,分析了水稻高光效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高光效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结合未来高光效育种的发展方向上,指出理想株型培育、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外源有利基因导人是水稻高光效和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株型育种的若干生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关于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 株型(Plant type)指的是植株在空间的态势。良好的株型对于阳光的利用、气流交换的调节,对于适应高肥、足水、密植栽培和提高产量,都是重要的。角田(1959)在讨论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的株型时,曾对大豆的株型提出过设想。1968年,Donald创“理想株型”(Ideotype)一词,对小麦的理想株型作了阐述。七十年代,他又提议把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鉴定禾谷类作物育种的两个指标。理想株型概念的引人加深了人们对株型与产量关系的认识,也引起了育种家对作物生理的关注。 严格说来,株型育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株…  相似文献   

11.
稻米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今后育种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以6个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I/设计配组30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其植株农艺性状与食味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探讨通过株型选择提高和改善水稻食味品质的途径。结果表明:剑叶形态、株高和穗颈粗度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水稻上三叶特别是剑叶对食味值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北方杂交粳稻优质育种过程中应选择株高中等、穗颈较细、叶片较窄、穗数较多、株型较紧凑且剑叶叶片角度较小的材料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粒型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阐明其遗传调控机理,有助于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品质。水稻粒型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属于数量性状,受胚、胚乳及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重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定位超过400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已克隆了60个水稻粒型基因,涉及植物激素、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及表观修饰等多个调控通路。本文对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这些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剑叶形态QT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通过高通量测序而准确获知代换片段位置及长度的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包括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对剑叶形态性状及其与主穗颖花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与剑叶长、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颖花数与剑叶长、剑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 map,共鉴定出与水稻剑叶长、宽和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为4、4和6个,贡献率介于4.08%~60.40%。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以及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超级稻研究进展与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立项背景,概述了超级稻育种研究的进展,着重阐述了超级稻栽培研究的现状,并从生态适应性、株叶形态、插植规格与氮肥运筹方式等方面对超级稻栽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Breeding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of Super Ri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rice production,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P.R.China initiated a nationwide proj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 rice in 1996.Through efforts in research,super rice breeding in China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aspects of breeding theories,creation of breeding materials and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of elite rice varieties.A creative super rice breeding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plant type combin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was proposed.Super rice...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理想株型育种。阐述了21世纪通过挖掘野生稻资源,扩大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拉大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等手段,实现选育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In vitro androgenesi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lant biotechnology when the pollen grains are forced to switch from their normal pollen developmental pathway towards an embryogenic route. Haploid and doubled haploid produced through androgenesi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valuable tool in plant breeding as it can shorten the breeding cycle, fix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homozygous state and enhance the selection efficiency of useful recessive agronomic traits. Recently, doubled haploids have been large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rop improvement through genome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and genetic mutation, and as targets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s. Thus, this review is focused mainly on various facets of doubled haploid in the chief staple food crop rice and sights its recent applications in plant breeding, genetics and genomics.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