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既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又是迈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目前,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渠道少、能力差、障碍多、速度慢,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涪陵推进新创业,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难题,应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非农化和产业化的组合效应。推动农村工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的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促使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以此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富裕,农村加快繁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二次转移",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及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和特点,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提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新变化,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主体,是坚持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培强 《新农村》2007,(10):39-39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农村成校担负着提高劳动力素质,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任。加快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历史赋予成人教育的神圣使命。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标(1)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职业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是简单的地域流动、职业改变,而应是劳动力人力资本提高的过程和结果。要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素质,才能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所以,成人教育应…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对策是:选择以大中城市作突破口,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挖掘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潜力;改革户籍制度,促进社会合理流动;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达到3.99亿人;另一方面,“缺技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技术就当然成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城市化路径的选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村劳动力的再续转移应坚持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三化”统筹视阈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现代化要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三化"统筹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三者的发展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三化"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缺乏,信息闭塞,有效的制度供给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是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本文从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教育培训,健全服务体系和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快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战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和地区转移,随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加快。尽管各国之间情况不同,经济水平,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但是,农村劳动力日益过剩,需要不断转移到工业和其它部门已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目前,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甘肃农业》2007,(10):41-4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工业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就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和农村城镇化,从而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西部地区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关键是要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其中,乡镇企业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主战场。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突破口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积极推进。首先,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使种植业中的劳动力向非种植业转移。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已成为一种潮流。做好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