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云南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采集和销售野生食用菌是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组织管理方面各自为政,开发利用模式陈旧,产业融合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资源管理力度不够;依靠传统经验保障食用安全有风险,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不好,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出口竞争没有充分发挥优势等问题。如何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而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用菌》2012,(6):73-73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农科院了解到,随着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以及人工食用菌的培育发展,食用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进一步加快,食用菌出口已成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东盟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丰富,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但近年随着野生食用菌市场扩大,以及人们对野生食用菌认识加深、需求增加,导致其商业价值成倍上涨。受生态环境变化和过度采集的影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种类和自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保护现状进行综述,并进行讨论,以期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用菌》2010,(5):27-27
<正>云南省是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年来,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虽然今年百年一遇的大旱让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大幅减产,但全省做强品牌的信心不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云南省大力推动食用菌作为产业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5.
易门野生食用菌资源与农户收入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食用菌是云南山区农村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之一,通过对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的易门县3个乡6个村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6个村落经济收入来源及经济状况相关性分析,发现当地农户野生食用菌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例并不高,为1.22%~2.95%;农户是否出售采摘的野生食用菌、野生食用菌的收入高低和农户所在村落的立地条件、其它经济收入状况有明显的关联,尤其是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收入较高的家庭,野生食用菌收入明显降低;而劳动力缺乏或田地较少,林地较多,而导致经济作物收入较低的农户,则比较注重野生食用菌的收入;农户基本没有任何真菌资源保护的措施和观念。同时也对易门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之学  自正权 《中国食用菌》2011,30(4):61-62,65
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住优势,把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培强做大林业产业的突破口.实现了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抓好了建基地、活市场、强企业、促流通、打品牌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的野食用生菌资源极其丰富,它的出口量在世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最近几年野生食用菌市场渐渐膨胀,野生食用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野生菌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的背景造成了人们对野生食用菌的过度采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中国当前的野生菌资源概况进行综合论述,并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国的野生菌可持续利用带来积极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依托于云南"真菌王国"丰富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和云南农业大学几十年真菌研究历史以及几代真菌学者、教授的学科积累,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正式于2000年挂牌成立。研究所以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生物学研究、保护性开发利用研究为研究重点,以解决云南省野生菌产业发展和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遇到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野生食用菌挖掘、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经逐步形成无序开发和野蛮生产的状态,严重阻碍了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此提出了应推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野生食用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是全国乃至世界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已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十大重点产业之一。云南省食用菌经济栽培品种丰富多样,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产业区域格局逐渐形成。通过对云南省食用菌主要经济栽培品种、生产方式及产业经济分布等进行概述分析,以期为云南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缺乏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视。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针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地区执法依然空缺,村民对于野生食用菌的法律保护意识匮乏。因此,地方政府建立专门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强化执法,加大执法投入,加强对产地村民关于野生食用菌保护的意识法律宣传。  相似文献   

12.
创汇前景广阔的云南食用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是云南省创工农业中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在发展云南省创汇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显赫的作用。特别是云南省丰富多彩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有如遍地的黄金,是大自然恩赐给山区人民的致富之宝,也是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捷径。云南省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已有较好的基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93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6178万美元,成绩显著。只要各级领导和政府真正加以重视,提到议事日程,制订一整套促进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和有效措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能获取1:9的高额的投入产出得率。这样(初步框算),在1994年──1998年近五年内,云南省食用菌年平均出口创汇将可达到一亿多美元。至2005年,食用菌年出口创汇将达到2亿美元。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大发展,将带动云南省机械、包装、食品、饲料、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的年创汇数十亿美元的独特优势产业。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奋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它既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神秘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而是现蒸热卖,指日可侍的系统工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3.
以古川久彦为团长,大桥等为秘书长的日本食用菌代表团一行28人,于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访问了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访问期间,双方交换了一批新菌种,双方科研人员就食用菌栽培技术、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并参观了食用菌栽培场和野生食用菌商品市场,品尝了野生珍贵食用菌。客人对商业部昆明食用菌所科技的发展表示钦佩,对云南省丰富多彩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中日两国食用菌科技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一再表示要加强中日双方科技人员在食用菌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双方还草签了有关进行食用菌科技交流合作的意向性协议书。日本《特产情报》杂志与《中国食用菌》杂志正式建立长期的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道孚县地处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 245 m,属寒温带气候,出产松茸、羊肚菌等众多珍贵菌类,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内珍贵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保护措施,产业结构粗放,不能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野生菌类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增加人工种植量十分必要,将有助于解决供需矛盾并保护野生资源。农业旅游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产业,为提升农业产值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旅游产业具有污染小、成本低以及可持续等优点,在众多产业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野生食用菌产出的季节正值川西旅游旺季,通过产业结合,利用食用菌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通过分析县内食用菌资源现状,提出利用食用菌资源打造农业旅游产业的方法,以及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及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菌种资源与动植物一样,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生物资源。云南是著名的野生菌王国,资源种类和产量全球第一,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占全国的90%以上、全世界的45%以上。云菌产业已成为云南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小蘑菇可以成为大产业,"云菌"(包括野生食用菌和栽培菌)产业是能够在脱贫攻坚、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大作用的朝阳产业,会成为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可达千亿元的大产业。4月2日,在昆明市水源保护区阿子营街道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羊肚菌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中菌羊肚菌1号"品种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鉴定,这又将为我们云南省从食用菌资源大省到强省的转变,添上重重一笔。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以后,我国逐渐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期,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产品行业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扶贫事业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大国之一,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满足我国人们的需求之外,也远销海外,在出口贸易方面占据一席之地。而邻国日本作为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最重要目的地,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就对日的食用菌出口贸易来说,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外部原因上包括汇率变动、空间距离的阻隔以及日本方面技术贸易壁垒的障碍,内部原因上则与食用菌出口价格的制定、中国食用菌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相关,通过分析中国食用菌对日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数,能有效规避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对我国食用菌做大做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使得部分消费者对于食用菌产品的信心不足,导致食用菌产业承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已是大势所趋。就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对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旨在引导相关主体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结果表明,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执行力度的积极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食用菌产业年产量、人均GDP、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世界、中国以及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新形势下的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评介彭兆旺发明的香菇菌棒袋栽技术对我国食用菌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贡献。分析我们食用菌产业的特点和前景,指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提出中国食用菌协会在行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6个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金融作为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为农村食用菌生产提供助力。针对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农村金融如何对食用菌的生产发挥推动作用,旨在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