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北京市延庆区的特点,开展适宜籽粒直收的春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检测机械收粒作业质量、不同品种生育期、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各品种倒伏率、空秆率和产量等指标,综合筛选延庆区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结合产量和机械收粒作业质量综合评价,郑单958成熟期晚,产量最高,长势良好,适宜晚收,可实现机械收粒作业;MC703成熟期早,产量较高,虽然空秆率较高,但可通过栽培措施调控,降低空秆率,适宜中晚收,可实现机械收粒作业。  相似文献   

2.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玉米生育期、籽粒灌浆速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郑单958均比丹玉39生育期少12d左右,且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两品种相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郑单958的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穗位均低于丹玉39;5月14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玉米生育期、籽粒灌浆速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郑单958均比丹玉39生育期少12 d左右,且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两品种相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郑单958的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穗位均低于丹玉39;5月14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自主组配的20个玉米新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位、倒伏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略有提高,而穗位、穗高系数却明显降低;倒伏倒折率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其中倒折率受影响最大。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株高与倒伏率、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穗位、穗高系数与3个倒伏指标相关不显著;在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密度下株高、穗位、穗高系数与3个倒伏指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风与暴雨是导致玉米倒伏、折断的主要外部因素,倒伏(含折断,下同)易导致落穗减产,对玉米籽粒机收有直接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倒伏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倒伏率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15%;为探究大风降雨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倒伏率的措施,结合种植试验,对2016~2020年8~9月份玉米生育期内的降雨量、风力、风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整播期,研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因素,尤其是高温条件。试验选取京农科728、登海618、郑单958和先玉335共4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在2019年6月5日(T1)、6月15日(T2)和6月25日(T3)3个播期处理种植。结果表明,4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均不同程度延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4个玉米品种的叶片和茎秆在不同的播期没有明显差别,但籽粒和穗4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早播处理比晚播处理积累量大,可能是因为早播处理比晚播处理时段的温度要高。在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上,品种和播期处理对其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和播期处理对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京农科728、登海618、郑单958和先玉335品种的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最大值均为T2处理,最低均为T1处理,在产量性状上可能是因为T1处理在开花授粉阶段正好遇到连续高温天气,导致T1处理结实性较差。由此可见,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时,高温对其影响较大,在没有遇到高温的情况下,适时早播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将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根据东北玉米主产区的分布情况,将10个玉米组合分别布点在沈阳、铁岭、辽阳、锦州、大石桥五地,进行组合间和品种间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Z4,Z3株高分别位列第一、第三,Z4,Z3穗位高度位列第一、第二,Z4,Z3倒伏倒折率位列第一、第二,说明株高、穗位高低与倒伏倒折率有必然联系;Z5在各地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较小;不同密度下玉米两品种的穗数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两品种玉米高密度比低密度处理产量平均增加16.89%;抗旱品种郑单958产量受灌水量的影响较小;浚单20灌水比不灌水处理平均增产11.40%。玉米两品种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一般以不灌水处理较高,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均值比0水处理降低30.37%。因此,在水资源较缺乏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选用抗旱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并灌一水,对实现玉米节水与高产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半干旱松原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玉米品种中,全生育时期内耗水高峰均出现在拔节—抽雄期和抽雄—灌浆期。其中,郑单958、先玉335、铁研24、良玉66和良玉99整个生育时期内耗水量较低,在465mm以下;农大364、禾玉3和宏育29耗水量较高,均在500mm以上。群体水分利用率(WUE)和籽粒产量以良玉99和良玉66较高,而穗位叶水分利用率(LWUE)则以先玉335和郑单958最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择良玉99和良玉66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抗旱性不同的二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四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池栽的方式控制土壤水分,研究扬花期干旱-复水对玉米冠层结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花期干旱-复水后二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均出现补偿效应,'郑单958'补偿效应优于'户单四号';'郑单958,的群体透光系数在干旱-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辽宁省主栽粮食作物。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在沈阳、鞍山、铁岭3个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考察其籽粒灌浆速度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完善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及研究辽宁地区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穗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击试验台上,对辽北主栽玉米品种东单1号的玉米穗进行冲击特性试验研究,分析在不同方向作用力、不同含水率下玉米穗的冲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水率不同,冲击破碎率也不同;冲击部位不同,冲击破碎率也不同.其原因与玉米籽粒的内部结构、形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多棱摘穗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以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外形结构和配置方式,开发了相应的激振摘穗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激振摘穗辊棱边数、振幅、摘穗辊转速对果穗摘穗过程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了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激振摘穗装置中棱边数、振幅和摘穗辊转速对收获过程果穗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最佳组合为摘穗辊转速950 r/min、棱边数8、振幅0. 75 cm,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 124%,平均落粒损失率为0. 228%,均低于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丹阳市夏粮生产作物的主要品种,为进一步提高丹阳市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共选择8个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麦33实测产量最高,每穗粒数最多,但存在部分倒伏,其抗倒性需要检验;镇麦15120实测产量第二,但理论产量倒数第二,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株高最矮,其稳产性有待进一步观察;镇麦15实测产量第三,千粒重较高,但实际成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谷物生物学特性和谷物的收获工艺,从而对谷物收获的机器系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收获是谷物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对谷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收获作业的季节性非常强,例如,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只有5-8天,收获过早,籽粒尚未饱满,会影响产量,过迟又容量造成自然落粒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收获期正值雨季,若不及时收割、脱粒,还会造成植株倒伏,穗上发芽和籽粒霉烂等损失,因此,实现谷物收获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玉米宜机械收获性能和机收质量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玉米品种宜机收性能和评价玉米机收效果,于2016年在云南夏玉米生产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机收性能采用品种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机收质量采用了两种不同收获类型的收割机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机收性能主要体现在抗茎腐病、穗粒腐病及籽粒含水量指标方面,且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穗收条件下,除了果穗含杂率以外,果穗损失率、籽粒损失率及苞叶剥净率等机收质量指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这主要和收获时高的籽粒含水量有关;籽粒直收条件下,在植株倒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籽粒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及籽粒含杂率等机收质量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这主要是由于玉米适时晚收、籽粒含水量低及选用高性能作业的收割机类型有关。本次研究明确了云南夏玉米宜机收性能指标3个,筛选出高效作业收割机1套(4LZ-2.5 PRO6 8 8 Q+4 YG-4 A籽粒割台),从而为今后高产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筛选和高效作业收割机配套栽培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阜新地区常用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的籽粒产量、干物量、单株穗数、株高、倒伏系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卷曲指数、叶片衰老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各品种的综合耐旱指数,并利用选择指数多性状综合评价品种的抗旱性,为农业生产及进一步筛选耐旱玉米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阜新地区常用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的籽粒产量、干物量、单株穗数、株高、倒伏系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卷曲指数、叶片衰老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各品种的综合耐旱指数,并利用选择指数多性状综合评价品种的抗旱性,为农业生产及进一步筛选耐旱玉米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河南豫北平原地区玉米的适宜播期,选取当地大范围种植品种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比较播期推迟((5月31日、6月10日、6月20日和6月30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优质高产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研究区各播期花期高温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18.5%、18%、6.2%、3.4%,各播期花期连阴雨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25.4%、25.8%、21.1%、18.7%。随着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B3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较大。B1-B3处理玉米产量差异性不大,B4处理与其他播期相比产量下降极显著。B3处理玉米的氨基酸、蛋白质、淀粉等含量均较高,为保证玉米有充足的光合效率,达到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籽粒品质,郑单958播期最晚可推迟至6月20日。  相似文献   

20.
选择河南中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7个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田间研究了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和灌浆初期灌水可以明显增加干物质总量以及向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可以增加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为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在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穗数与穗粒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千粒质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WUE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冬小麦品种花期前后贮藏的干物质总量大,对籽粒贡献率高,是现代品种高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