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滁菊是我国四大贡菊之一,全椒县是滁菊的主产区,滁菊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加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面积逐年增加,褐斑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滁菊受褐斑病危害后,光合作用受阻,花朵变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差。1发生规律滁菊整个生  相似文献   

2.
<正> 菊天牛是我县滁菊上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受害株率为10%~30%。1999年,全县因菊天牛危害造成的滁菊减产约30%。近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扩大,其危害逐年加重。 1.发生特点在我县滁菊天牛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据近4年调查,幼虫越冬占52.6%,成虫占29.3%,蛹仅占18.1%,次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具有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花生在我县零星种植,花生褐斑病少有发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999年种植面积2万亩,2000年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随着面积的扩大,新品种的大量引进,花生褐斑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病株率由过去的5%增加到现在的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使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危害多种作物的危险性害虫,随着我县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复种指数的增加,危害逐年加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滁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滁州市滁菊生产基地的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滁菊的安全生产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建立一种准确测定滁菊中多种类型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滁菊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对滁菊中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我县秋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7亿平方米左右。玉米上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十种以上,主要的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粘虫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发展迅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面积增大、菊花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气温增高,甜菜夜蛾发生愈来愈重.2003年部分产区暴发成灾,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被害株率30%~60%.菊花受害后减产15%以上,重害田块减产达30%以上.为此,笔者将近3a来甜菜夜蛾在滁菊上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庄乡田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106.7hm2。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连年种田藕,病虫害也逐年加重,以莲藕褐斑病尤为严重,病株一般为12.52%,最高为65.68%,影响莲藕产量和质量,严重挫伤农民种植莲藕的积极性。为了使农户更好地种植莲,笔者根据在农技站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莲藕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棉花绿盲蝽是我县沿江棉区苗期和花蕾期的主要害虫之一.1973年以来,棉区逐渐推广塑料薄膜育苗移栽,苗早、苗嫩,危害提早.再加沿江沿河杞柳种植面积的扩展,绿盲蝽越冬虫源地增多,发生量逐年加大,对移栽花的危害逐年上升,尤其是对早苗早蕾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发生原因(1)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由于干旱,尤其春旱严重影响油菜的播种和出苗.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县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迎茬面积增加,大豆食心虫逐年加重.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有大豆栽培的区域均有大豆食心虫发生. 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纵卷叶螟自一九六九年开始在我县大发生。近年来随着水稻矮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也逐年增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已成为危害水稻最严重的虫害之一。掌握这个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彻底消灭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西瓜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县冬种蔬菜面积逐年加大,效益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大棚瓠瓜,2005年种植面积达466.7hm2,产量在4.5×104~7.5×104kg/hm2,产值9.0×104~1.5×104元/hm2.  相似文献   

16.
康平县有着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水稻是当地粮食产业结构中的主导粮食作物,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当地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很多种植户的科学栽培意识较差,没有掌握先进的栽培管理模式,连续在同一个地块种植水稻,使得各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康平县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局部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总发病面积占到了康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20%左右,发病严重的占到总种植面积的5%左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县亚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亚麻已成为兰西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进一步发展亚麻的种植效益,研究亚麻田化学除草对实现亚麻规范化、机械化种植,发展亚麻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近年来,糖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大幅下降,而果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稳步上升。我县是纯果蔗区,也是福州地区主要果蔗产区。但我县果蔗品种单一,长期种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为此2003年县农业局从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引进广西白玉蔗等6个优质新品种,其中组培蔗2个,脱毒种苗蔗3个。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田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20.
陈刚 《农村科技》2011,(6):33-33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打瓜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打瓜疫病危害也逐年加重。 一、发病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危害叶、茎及果实。子叶染病先呈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枯死。真叶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迅速扩大,湿度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