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州越秀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对越秀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分维度及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粒级度等多个指标对越秀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越秀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需对部分景区景观布局作相应调整. 同时对越秀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试验农区8种农田生态模式和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不同农区5年间景观格局特征(多样性指数、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以生态模式为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生态模式尺度下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研究认为:生态模式作为农田景观破碎度的限制性因子影响明显;城郊农区及环岛农区比规模生产农区生态模式对农田景观格局的影响大;稻田中的生态模式对景观格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洛阳市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从定量角度阐明人口密度与空间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洛阳市区各个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不高、分布均匀程度较低且由某种景观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较少,绿地景观整体较好;同时相关分析中,城市化率与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相关程度较低,其中与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只和景观破碎度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异质性降低;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虽然广泛而深刻,但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不是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效应评价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选取了景观的伸长指数、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作了比较分析,肯定了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成效。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和土地整理的结合,具有完善项目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 景观多样 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洛阳市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 通过相关分析 从定量角度阐明人口密度与空间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洛阳 市区各个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不高、分布均匀程度较低且由某种景观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较 少,绿地景 观整体较好;同时相关分析中,城市化率与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相关程度较低,其中与景 观多样性、 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只和景观破碎度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 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异质性降低;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 影响虽然 广泛而深刻,但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不是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对罗平县县城绿地系统进行生态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景观多样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破碎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提高了城市绿地结构的稳定性,形成了较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现时高分辨率航片获取大比例尺、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进行了景观分类,选择和计算了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指数及斑块分形维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对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进行了小尺度、大比例尺(1∶2000)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与最大多样性指数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区内的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优势度数值高,耕地成为起支配作用的优势景观,如果将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当成一种景观类型,则研究区内整体景观生态特征明显由农业景观所支配;其他农用地景观类型的景观破碎度最高,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最为严重,因近年来土地整理的实施,耕地景观以面积大而且形状较规则的斑块广泛分布于研究区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景观的斑块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且规则,但受人为干扰程度大。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相似文献   

9.
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也有大幅的下降,分维数则有较明显的上升,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成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度等指数,对吴起县森林资源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他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和宜林地是全县森林资源景观的主导类型;当地造林力度大;林业发展空间广阔;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马鞍山旅游大道为例,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进行生态景观道路设计;遵守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央绿化带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形成线性景观序列;以此将道路功能与生态效益最大化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景观道路.  相似文献   

12.
温瑀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已迫在眉睫。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原则、方法及具体措施。通过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从安徽大学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入手,遵循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以形式美法则和生态景观为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利用植物不同物种、色彩搭配及植物高低组合,形成富于变化的景观构图,将植物科学合理地与周围围合式建筑群相合,营造出一个幽雅、富有意境美的生态校园环境,将园林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设计和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生态设计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利用途径。通过对影响园林植物造景的各种生态因子的限定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而建立一种布局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94-1595,1598
在城市生态景观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强调城市生态景观着力将自然引入城市,使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认知自然。认为在对生态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景观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也应融入诸多艺术的手法。分析了城市生态景观中的相关技艺和原则,解析了生态景观的创造和再现,介绍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媒介与形式。指出城市生态景观在综合运用各种生态理论的同时也运用了许多艺术语言,表达出城市生态景观的多重特质,使得城市生态景观更加富有生命力,从而打造一个更加适合人居的现代生态型城市。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面对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环境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也得到了实施和推广,成为城市现代化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诸多敷衍的行为使得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欠缺,设计规划结果不尽人意。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规划原则,从而保证城市生态化园林景观积极、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艳  李娜 《北京农业》2012,(3):36-37
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当中的植物配置工作更是决定了生态型园林在能量交换、物质循环等生态作用的实际效果。生态型园林是以植物、建筑、水体和山石为基本要素,充分应用了园林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方法,深度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与生态学理论,并且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作为评价标准的崭新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型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积极作用、重要原则、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廖春艳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68-20670
以成都市东部新城十陵片区作为概念规划的设计背景,通过分析十陵片区的发展概况及生态景观,运用哲学思想和抽象概念,并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从生态景观的层面提出了概念设计方案,提出了其生态景观概念规划的构思理念、定位以及功能结构,最后从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空间序列、植物配置4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生态景观概念规划要点,以探讨成都市边缘区生态景观的空间形态构成,从而完善生态景观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概念规划尝试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边缘区中实践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将GIS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廊道景观格局研究.首先根据沈阳市廊道特点,将廊道划分为: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生态廊道;然后利用GIS技术处理基础资料,获取沈阳市各类型廊道现状图;在此基础上,从廊道的一般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两方面对沈阳市的生态廊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廊道中道路型生态廊道的长度为163.36km、面积为12.49km2,河流型生态廊道比较缺乏,其长度是32.91km,仅为其他类型生态廊道总长的20%,其密度仅为生态廊道总密度的16.95%.沈阳市生态廊道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廊道景观网络骨架,但是建设率较低,在各廊道类型中生态廊道所占比例较小,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