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基于1984年10月-2014年4月山东省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发生规律进行时间及空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年平均轻度低温冷害发生天数最多,主要出现在12月;1月是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的高发期;鲁西北、鲁中东部及半岛内陆部分地区是发生低温冷害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4年至2013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年至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冷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12月、1月及2月;引入信息扩散理论,通过Matlab程序编写,计算得到了全省122个县站不同低温冷害等级下不同发生时间长度的风险概率值;利用Arc GIS绘制得到全省低温冷害发生风险概率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正>农作物在0℃以上的相对低温下受到的伤害或不利影响称为冷害。耐寒作物、喜温作物都有可能遭受冷害。蔬菜冷害往往加剧病害的发生,菜农对蔬菜冷害的认识不足,不把冷害当回事,往往仅喷药防治,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蔬菜作物春季低温冷害往往发生在3~4月春播期间。一、冷害对番茄的影响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差别。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左右。苗期对低温适应性较强,经过锻炼的幼苗可忍受0℃甚至-3℃的短暂低  相似文献   

4.
低温贮藏引起番茄冷害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番茄在低温下贮藏时冷害发生的机理,并重点介绍了抑制番茄冷害的几种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些减缓和控制低温冷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番茄幼苗的冷害指数以及与抗冷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水杨酸和脱落酸喷施番茄后,均可使番茄幼苗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含量升高,冷害指数降低。在所有处理中以10mmol/L抗坏血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27份番茄种质资源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份不同番茄资源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和低温(15℃)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受损率等指标,探讨低温对不同番茄资源种子萌发期的影响,以期为鉴定和培育耐低温番茄品种提供参考。根据隶属函数值的大小可得出不同番茄材料的耐低温性,4个耐低温性强的番茄资源为樱桃番茄85号、109号、88-2号、大番茄60号。  相似文献   

7.
樱桃番茄因其营养价值高,色泽艳丽,果型新颖,风味甜美而倍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冬春樱桃番茄育苗常遇低温阴雨天气而影响其成苗率,导致产量下降.为此在多年试验总结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冬春樱桃番茄基质育苗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惠  朗杰次仁  拉珍  拉巴卓玛  尼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2-6222,6230
利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8个气象观测站1978~2000年2~4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区域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4月份的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高于2、3月份,严重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2月份明显大于3、4月份;沿江西段历史低温冷害(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沿江东段。1978和1983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春季低温冷害的范围最广,1978、1983、1990年低温冷害的程度最重,其中尤其以1983年更甚。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农区出现了连年的春季低温冷害天气过程,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春季低温和高温交替出现。90年代初期之后,沿江西段又出现了频繁的低温冷害时段,而沿江东段较为正常;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春季低温冷害的年代际特征为,70~80年代出现低温冷害的年份明显多于9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光合特性的角度探讨樱桃番茄对NaCl胁迫的响应机理,以耐盐性差异显著的2个樱桃番茄品种京丹5号和小圆枣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樱桃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1 mmol/L NaCl胁迫15 d后,耐盐性不同的2个樱桃番茄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限制值的差异相对较大.说明NaCl胁迫下,气孔因素是限制樱桃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混种对樱桃番茄富硒栽培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红(Y20-1)、黄(小番茄-4-1)、紫(咖番-13-1)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混种模式(红色、黄色、紫色单种,红黄、红紫、黄紫两两混种,红黄紫混种)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种模式降低了红色和黄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根、茎、叶与果实中的硒含量。黄色和紫色混种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3种基因型混种提高了红色樱桃番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互混种提高了红色和紫色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并且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各部位的硒含量,所以混种有利于樱桃番茄的富硒栽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信阳地区1991—2004年的气象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2003年水稻的减产是由于7—9月光温条件的剧烈变化所造成,产量相比近五年平均(2000—2004年)降低了28.28%。产量构成因子中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所受影响最大,二者分别降低了23.71%和7.82%,而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与其它年份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扬花至灌浆后期的光照不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0.7011。分蘖孕穗期的低温寡照、孕穗后期高温和扬花期低温也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衡量桃不同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指标,试验以豫农二号、红雪桃、豫花、秋蜜红4个桃品种为试材,对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低温处理过的花朵雌蕊变褐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枝条、叶片进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观察低温处理的桃雌蕊的褐变发生情况,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得到的结果一致,即豫农二号抗寒性强于红雪桃和秋蜜红,豫花抗寒性最弱;对休眠枝条进行相对电导率分析得出的结论则是秋蜜红与红雪桃无显著差异,秋蜜红要强于豫农二号,豫花仍为最弱。因此以不同器官相对电导率判断的品种抗寒性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先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通过对濮阳市1954-2009年历年11月-次年1月的降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自70年代中期以来,秋、冬季节为降水稀少的季节,本地此次干旱是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年代际背景下发生的;在小麦足墒播种,麦苗出苗齐,冬前小麦发育充分,苗情基础好的情况下,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根部不容易受损,适时加强科学管理,麦苗生长状况会迅速好转,前期的干旱对产量形成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南平市异常气候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2010年南平市烤烟生长发育期间气温、降水、日照3个主要气候因子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平均气温、光照和降雨正常,但出现的冰雹对部分烤烟造成灾害;4月低温多雨,不利于烟株早生快发;5月多剧烈天气,冰雹、大风、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灾情较严重,对烤烟造成重大不利影响;6-7月光照不足,低温多雨不利于干物...  相似文献   

16.
以碎工业岩棉、珍珠岩:草炭(体积比)=3:2、炉渣:草炭=3:2、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玉米芯:蛭石:珍珠岩=5:3:2等5种复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基质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同复合基质所栽培番茄的营养生长、生理活性、产量分布、总产均有显著差异,在结果初期,复合基质(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栽培的番茄的鲜质量(705.24g/株)、干质量(73.871g/株)和叶面积(7654.5cm2/株)均为最大,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5个处理番茄前期的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以炉渣:草炭=3:2的前期产量较高,达到23859.0kg/hm2,总产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最高,折合78210.0kg/hm2,比对照高出23.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糖酸比以炉渣:草炭=3:2处理的最高,达7.58,而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Vc含量最高,达0.1015mg/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倒春寒”这一亚适低温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林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缓解“倒春寒”对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农作物正常生长态势,农业生产者通常在灾害发生后采取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以降低损失。然而,现有技术手段仍存在费时费力且减害效果不明显等缺陷,亟需开发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综述了亚适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外源激素等化学物质添加在减轻冷胁迫方面的作用以及植物响应冷害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探索和提高植物对亚适低温的耐受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冬季设施栽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时研番茄为试材,三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CK:自然光照条件;T1:8 h非连续补光07:00~11:00、19:00~23:00延长早晚补光方式;T2:12 h连续补光07:00~19:00的辅助日光补光方式,对设施内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非连续光照8 h(07:00~11:00、19:00~23:00)早晚延长补光方式,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打破黑暗3~4 h较连续光照(07:00~19:00)辅助日光补光方式,番茄幼苗的叶面积增长16.17%,叶面积增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23.39%,光合能力增强约22.22%,壮苗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打破黑暗3~4 h补光方式使幼苗品质得到了提高,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9.
唐超  刘润进  刘永举  王宝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1-17583,17622
[目的]为了研究微生物含量随保护地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变化的规律.[方法]对番茄保护地连作5、10、20年以及连作10年中0~20、20~40、40~60 cm3个层次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进行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样微生物含量.[结果]所有土样中,细菌含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茵,真菌最少.保护地连作20年土壤细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年土壤放线菌含量显著下降;连作10、20年土壤真菌含量差异不显著,且有上升趋势.0 ~20 cm土层微生物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20~4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下降明显;3个土层真茵含量间差异不大.在同一连作年限或同一土层中,不同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微生物含量,苗期、开花坐果期番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结果期.[结论]连作年限、土层深度及番茄生长期显著影响根围土壤微生物含量,并且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