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天然次生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改造和经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栽针保阔"经营思想不仅在天然林的经营方面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利用森林自身潜力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方面做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经营现状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现有的天然次生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参与意见,即增强资源与环境意识;实和行森林分类经营;利用天然林环境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停止皆伐,栽针保阔;采取长轮伐期作业,培育大径材;进行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东山区低产,低质天然次生林采取栽针保阔,人工诱导等经营措施,加速了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进程,已诱导成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的各类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20a生林分总产量高达71.791-74.228m^3/hm^2;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19a生时达48.897-52.400m^3/hm^2;皆改人工营造的针阔混交林16a生时达30.486-73.884m^3/hm^2。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山区,仅在海拔较高地段,有小面积的原始或半原始状态的针阔混交林,次生林占绝对优势.因此如何经营好次生林,恢复或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是吉林省发展林业的关键. 一、历史的回顾次生林的经营,五十年代曾采用过林型,但因次生林的自然历史特性的规律性不明显,应用起来困难较大.六十年代,又曾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林口林业局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实施以栽针保阔为主要方式的经营保护,达到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冠下进行红松人工更新,大面积地开展恢复红松资源的育林工作。十几年的观测表明,“栽针保阔”不失为解决红松人工更新的有效方法。“栽针保阔”与60年代未出现的林冠下造林是有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调整对于森林多功能经营非常重要。该文提出森林多功能的理论、经营特点。根据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森林类型,匹配相适应的经营技术。根据林分特点发展林菌模式、林蛙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4种典型的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小陇山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次生林分布区.次生林是小陇山森林资源的主体,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小陇山次生林从经营角度划分为针阔混交林和栎类阔叶混交林两大类,针阔混交林占75%、栎类阔叶混交林占25%;次生林经营需要从技术与管理层面上建立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操作系统和森林经营管理支撑系统,采用可抚育(问伐、择伐)、改造、造林、采伐、封育、封禁等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抚育经营的技术要点包括林分调查,抚育时间、方式、强度、目标树确定,以及抚育采伐技术等,最根本的技术是实现由次生林经营向次生林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9.
次生林综合经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加强次生林经营工作,改变低产劣质面貌,我们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这项研究。1975年由抚顺市林科所与二个国营林场和一个集体林场协作,搞了3881亩的综合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集中连片;按一沟一坡的经营顺序,并按可留优良木数量多少划分经营类型,坚持“五砍五留”的选木原则,在采伐迹地上见缝插针补栽针(阔)叶树,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综合经营技术,是多快好省培育次生林的有效措施。该项技术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982年共推广5万亩.  相似文献   

10.
次生林改造中栽针保阔途径的工艺过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栽针保阔经营途径多年的研究和标准地的复查资料 ,简要总结了工艺过程 ,分析了在次生林改造中的效果。林冠下红松生长良好 ,杂木林下红松生物量高于柞木林下红松生物量。同时 ,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宫照红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Z1):160-162
在阐述西藏林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可持续经营对西藏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迫切性.提出其经营的技术包括以过伐林和次生林的恢复经营措施为主的生态林业示范模式,符合西藏实际的林-农-鱼、林-牧、林-副等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属我省天然次生林区,从60年代开始,对次生林进行了改造,通过栽针保阔、幼抚留树等措施诱导成大面积的人工阔叶红松林。据初步统计,该类型林分郁闭成林面积达70多ha。目前,这些林分林龄已达20多年,长势良好,成为重要的森林后续资源。但对这些林分的结构类型、分布和树种组成及生产力等均未做过调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类型及内部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为经营好这些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 次生林改造中栽针保阔途径的工艺过程及效果分析孙洪志 张 杰 石丽艳 ,等 ( 1- 1)………………………………………………………………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种群动态研究黄初龙 张雪萍 黄丽荣 ( 1- 3)…………………………………………………………………………………杉木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木材干缩性能指标的比较张应团 ( 1- 5)………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李 勇 杨 旗 ( 1- 7)…………………三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含量研究黄承标 石化玉 覃文盛 ,等 ( 1- 9)…………………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3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供给能力,为全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该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辽宁省森林进行了区划布局,即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辽东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水源涵养林、辽西北阶丘平原松阔混交防风固沙林、辽西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河平原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凌河源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东湾西部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辽河平原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辽东半岛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各经营亚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各亚区的经营策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7.
杨健  罗庆莲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27-231
阐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和意义,选择贵州省开阳县森林面积比重最大的马尾松、杉木、青冈及白栎(麻栎)、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等4类森林建立试验示范区.在4大试验示范区内,提出了9种可持续集约经营模式进行试验,提出的经营模式力求在生产中具有可操作性,以期对当地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由于次生杨桦林具有结构简单,径极小,出材量低,优质木贫乏等特点。因此,在经营上以营改结合为宗旨,在抚育采伐后开展营林工作。从目前有关研究结果上看,“栽针保阔”是次生林的组成结构,提高珍贵用材树种比例,为针叶树种生长提供最佳生境条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辽东山区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模式,进行了小流域森林生态立体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内采用林—药、林—蛙和林—菌复合经营的模式是利用小流域自然优势的最佳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天然次生林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是山西省森林资源的主体,而天然林中绝大部分是次生林,因此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应为天然林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次生林中大部分都是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差的林分,所以次生林改造工作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较为混乱,因此,应从恢复和提高森林资源、维护和发展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必要性,要对次生林改造进行再认识、再发展,正确地界定次生林改造的对象——低质低效次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