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洁  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51-22453,22460
后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有利于移民安置与致富发展,有利于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后靠移民在参与库区旅游业时面临的观念、旅游业基础、参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促进水库后靠移民参与旅游业的对策:科学的观念革新和示范推广是前提,高效的库区旅游开发质量是基础,良好的移民参与能力和参与层次是关键,完善的配套政策与扶持是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在地处闽中山区的古田县,国家蓄水建设古田溪水库(现翠屏湖),装备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四级梯形水电站,为国家电网输送了大量能源。与此同时,拥有千年历史的古田县城、周边52个村庄和3万多亩良田永远地沉入水底;4万多古田群众也随之搬迁异地,并兴建了古田新县城,重组了35个库区后靠新村。城东街道常坝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后靠安置村,也是福建省重点库区移民村。该村的变迁发展,是古田库区移民村的缩影。它见证了将近六十年的古田库区移民发展历史。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新阶段,常坝村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村两委积极谋划准备,并发动村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制图技术、SQLServer数据库以及C#编程语言及与其相关的NET技术,开发了吉林省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信息建库及数据管理、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实时监测报警、加密站雨量实时监测报警、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报警、预警产品制作分发、历史模拟等功能.该系统业务应用以来,多次对山洪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警,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三峡区的扶贫,移民工作,必须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合理开发土地,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开发农副产品,达到库区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开发高新技术,促使库区工农业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注重人才开发,提高库区人民的素质,是开发土地,农副产品,高新技术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罗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75-11277
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现状:一是生态库区的定位与发展存在矛盾;二是采取市场选择、政府引导的开发性移民模式;三是移民后期扶持任务艰巨;四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治理。其次.概括和梳理得到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可采取的路径:一是扶持移民安稳致富;二是支持库区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加大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最后,从财政政策视角提出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生态移民搬迁及移民安稳致富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促进移民就业的财税政策措施、为移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财税政策措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追加后续投资解决迁建遗留的问题四大措施;二是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发挥产业基金的产业造血功能与优化库区产业结构、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引导资金投向三峡库区、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政策措施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源地水库的水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日益突显,各级政府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强,由此带来水源地水库农村后靠移民的生计方式被迫不断地调整,尤其是由限制资源利用带来的生计困境尤为明显。文章以湖南省D湖为例,总结分析了水源地水库农村后靠移民的生计困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受损,并提出从减载库区人口、增强库区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和制定水源地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以解决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择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08年的库区耕地、移民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解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宏观胁迫因子下的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PS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峡工程胁迫下,库区耕地数量在三峡水库每次蓄水前后年份表现出明显的减少,尤为突出的是水田,耕地年变化率因各蓄水阶段三峡工程导致的胁迫作用强度不一样而差异较大;(2)在三峡工程胁迫下,随着库区优质耕地被淹没,库区耕地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反映耕地质量的地均粮食产量指标在2006年、2008年呈明显下降趋势;(3)在三峡工程胁迫下,为确保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库区移民做出响应,通过增加土地投入和改变种植结构来增加土地经济产出;(4)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的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复建、生态退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的驱动,其中,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是双重的,正向驱动因子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负向驱动因子包括三峡工程蓄水直接占用耕地、移民搬迁复建二次占用耕地以及生态退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08年的库区耕地、移民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解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宏观胁迫因子下的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PS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重庆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峡工程胁迫下,库区耕地数量在三峡水库每次蓄水前后年份表现出明显的减少,尤为突出的是水田,耕地年变化率因各蓄水阶段三峡工程导致的胁迫作用强度不一样而差异较大;(2)在三峡工程胁迫下,随着库区优质耕地被淹没,库区耕地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反映耕地质量的地均粮食产量指标在2006年、2008年呈明显下降趋势;(3)在三峡工程胁迫下,为确保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库区移民做出响应,通过增加土地投入和改变种植结构来增加土地经济产出;(4)库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的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复建、生态退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的驱动,其中,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是双重的,正向驱动因子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负向驱动因子包括三峡工程蓄水直接占用耕地、移民搬迁复建二次占用耕地以及生态退耕.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10年湘西自治州历次山洪地质灾害的降雨资料,对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湘西自治州山洪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中北部大于南部,5—7月出现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非常大。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量与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时雨强越大,累计雨量越大,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越高。6 h降雨量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指示性更好,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预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以三峡库区最大淹没区万州为研究对象,对库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及生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库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危机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三峡工程淹没土地多、移民迁建占地比重大、人地矛盾加剧及粗放经营土地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保障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保障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和建立库区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是库区土地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侯荣贵  严登才 《湖南农业科学》2012,(23):113-116,120
对水库移民长效补偿机制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分析。采取长效补偿安置方式减轻了移民安置任务,规避了次生贫困风险,加快了水电开发的进程,促进库区人与环境的和谐。但长效补偿安置无法替代土地的就业功能,在长效补偿资金的分割和管理上也存在风险,在资金来源的保障、土地再分配方案和移民可持续生计目标实现等方面也面临威胁。需要加强对移民的技能培训,完善长效补偿机制建设,加大政府资源整合力度,构建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嘉陵区很多库区移民依然处于贫困中,如何使其尽快脱贫致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库区移民增收面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设施落后、生产开发不足等三个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开发视角的嘉陵区库区移民增收对策,为嘉陵区政府解决库区移民增收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取以淹没土地面积为基数的长期补偿安置方式,是近年来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移民生产安置的一种创新移民安置方式。在该种生产安置方式下,土地淹没的数量及属性与移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快速、准确、经济地做好土地调查,使土地调查成果移民认可率高又有利于实施分解,是长期补偿安置安置机制下移民安置工作需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的内容之一。文章以湖南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库区土地调查实践为例,总结了该安置方式下开展土地调查的实践经验,可供同类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津于桥水库库区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问题,项目组人员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发放问卷了解移民生活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翔实数据,通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德尔菲法和AHP决策分析法来测算移民生计资本值,其结果远低于理想值。移民的人力资本(0.360)、自然资本(0.257)、社会资本(0.252)值较低,自身能力欠缺,可持续生计社会力量薄弱,移民养老、土地流转补偿政策落实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减少形式化培训,加快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多渠道扩展移民就业空间,有针对性地调整移民贷款体系等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林青  覃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94-13797
结合重庆库区开县县内搬迁移民生产安置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库区淹没线上土地安置容量严重不足、工商业发展滞后及40多岁和50多岁外地务工的农民回流库区,对现有生产安置方式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挑战。为此,要长久保持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国家在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中应重点实施具体的产业移民政策和公共事业促进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是《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研究》的第一子课题。此课题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战略学为理论指导。以三峡库区区情和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为依据,系统论证了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与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等,重点论证了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的战略途径。此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其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可行的措施,必书对国家三峡库区移民领导机关和库区各县(市)政府起到应有的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关系到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库区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根据安徽省库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库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增加移民收入、加强土地整理、提高移民素质、完善基础设施等发展路径,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库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吉林省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开发土地的政策,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关内移民前来。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固原市境内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对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观测站网建设及灾害预警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黄南州4个国家气象站2010—2020年降水量资料和历年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黄南州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时间分布,黄南州近10年来共发生了76次山洪地质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2)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多的年份为2018年,灾害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