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棉 2 3 9”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采用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 73 7作母本 ,岱1 5作父本杂交 ,经多年病圃筛选 ,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995~ 1 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 ,川棉2 3 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枯萎病指为 4.0 ,黄萎病指为 1 8.5 5。 1 997~ 1 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定 ,川棉 2 3 9对红蜘蛛平均受害级数为 1 .2 5 ,抗红蜘蛛。 1 994~ 1 995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鉴定抗棉铃虫Ⅱ级 ,其蕾铃被害率平均 3 5 .45 % ,减退率 1 7.3 5 %。经国家区试中棉所…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用抗源川737作母本、岱15作父本杂交,经多代病圃选择,培育出抗黄萎病、抗枯萎病、抗棉铃虫兼中抗红蜘蛛的多抗丰产优质新品种川棉243,1996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棉243既可作为适宜棉区生产上直接应用的优...  相似文献   

3.
川杂棉3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自育的核不育系GA 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Z 0242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成的抗病虫棉花杂交种。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皮棉产量1 551.75 kg/hm2,分别比对照川棉45、川杂13增产27.74%、17.65%,表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棉红铃虫。201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棉花新品种川棉6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 ,降低植棉成本 ,获取更大的种植效益 ,选育多抗、优质和丰产棉花新品种成为棉花育种发展的方向之一。川棉 65的育成正顺应了这一育种方向。 2 0 0 2年 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川棉 65”。1 选育经过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 ,采用抗黄萎病、抗枯萎病的川棉 2 3 9作母本 ,川棉 2 43作父本。杂种后代连续在人工接种棉黄萎病菌、棉枯萎病菌的病圃中对抗病性进行定向筛选 ,在苗床中淘汰感病株 ,选择抗病株移栽 ,在大田进行丰产性、农艺性状等筛选。通过连续鉴定筛选 ,不断淘汰感病株 ,选择抗病…  相似文献   

5.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90年代参试品种抗病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区试、长江抗病区试、麦套棉区试和夏棉区试三轮试验的60个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90年代以来参试品种的抗病性发展趋势为抗枯萎病性在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为上升趋势。不同熟性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早熟棉品种的抗枯、黄萎病性和兼抗性均优于中熟棉品种。来自黄河流域棉区参试品种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6.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用抗枯萎病新洋76—75,与该场选育的泗阳791杂交有成。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泗棉3号.1产量表现:省区试平均87.7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江苏省1982年以来参加区论中产量突破泗棉2号的棉花高产品种:在通州市1992~1993年抗病棉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6.1公斤/亩,比盐棉48增产19.23%,比苏棉3号增产9.13%。2抗枯萎病性:1991年沿海地区所新洋试验站签定,其病率、病指均为0。1992年省区试、沿江地区所、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人工病回抗枯鉴定结果平…  相似文献   

7.
1特征特性 豫棉杂1号是河南省内黄县棉油办和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联合选育的三系棉花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4003。豫棉杂1号生育期125~128d.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00cm左右,株型偏紧凑、塔型、透光性好,正常叶、叶色浓绿、长势旺,果枝16.5台/株,单株结铃35个。结铃性强、铃卵圆型、单铃重5.8~6g,子指10.1g,衣分41.1%,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枯萎病指0.56.高抗枯萎病:黄萎病指18.6,属抗黄萎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陕棉217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忆莲  李胄 《作物杂志》2008,24(1):105-105
陕棉21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7年以综合性状好、纤维品质优良的陕棉2234为母本,兼抗枯黄萎病的抗源材料陕2059为父本杂交,后代在人工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鉴定培育而成。2007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彩色棉新品系抗枯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GAFP)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天然彩色棉主栽品种和高代系,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综合农艺性状选择,获得整合了GAFP的彩色棉花新品系。对其进行了室内抗枯萎病性鉴定和田间人工病圃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彩B5—8相对病指4.93,为高抗枯萎病类型,彩B5—3相对病指7.75、彩B5—9相对病指8.09,为抗枯萎病类型;彩B5—7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9.95和19.13,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是一个兼抗类型,彩B5—2相对病指19.69为抗黄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黄萎病新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棉黄萎病菌系及枯萎病菌系,对新种质川737、川2802进行病圃抗性鉴定及不同区域的抗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川737、川2802对我国棉黄萎病三大生理型11个不同菌系的抗性均好,又抗落叶型棉黄萎病,并高抗棉与枯萎病,是我国抗棉黄萎病多菌系,且高抗枯萎病的新抗源种质,在棉花抗病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审定棉花品种枯黄萎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5年来新疆审定通过的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我区新审定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较强,近84%的品种鉴定达到抗病标准,仅4%的品种鉴定感病;而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较弱,有28%的品种鉴定抗病,32%的品种鉴定感病.  相似文献   

12.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1996~ 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试和 1998~ 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结铃性强 ,丰产性好 ,高抗枯萎病 ,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7号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品系 92 - 0 97。其选育过程如下 :   年 份育种内容1992抗 Al× 92 - 0 971993组合鉴定1994~ 1995多点鉴定1996~ 1997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1998~ 1999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棉花新品种──辽棉12辽棉1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抗黄萎病品系4228同兼抗品种辽棉7号姊妹系4082进行杂交,经人工混生病圃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199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辽棉12。辽棉1...  相似文献   

14.
高进 《中国种业》2016,(1):78-78
<正>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等特点[1],适合沿海棉区油棉套种种植模式。1油套移栽棉种植制度油套移栽棉是指在油菜收获前,把苗床育好的中棉所66棉苗移栽到预留棉行内的种植方式。此种种  相似文献   

15.
豫棉16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适合河南省套直播和麦套棉区育苗移栽及地膜覆盖棉田种植。1994~199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亩产皮棉79.6kg...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措施,1996年在石河子大学植病温室内对24个棉花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枯萎病鉴定,参与鉴定的24个棉花品种经苗期,蕾期,生长中期及收获期剖秆检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中164,86-6,中19,中17和901的抗性最强,我区目前培育的主栽品种和准备大量推广的品种都不抗病。  相似文献   

17.
邯6305是以丰产、抗病、低酚品种邯无23为母本,以优质、早熟、抗病虫品种邯5158为父本,经过回交及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低酚棉花品种。该品种与常规棉产量相当,纤维品质较好,具有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等优良性状,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89004)。  相似文献   

18.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 ,GAFP)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天然彩色棉主栽品种和高代系,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综合农艺性状选择,获得整合了GAFP的彩色棉花新品系.对其进行了室内抗枯萎病性鉴定和田间人工病圃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彩B5-8相对病指4.93,为高抗枯萎病类型,彩B5-3相对病指7.75、彩B5-9相对病指8.09,为抗枯萎病类型;彩B5-7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9.95和19.13,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是一个兼抗类型,彩B5-2相对病指19.69为抗黄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19.
1特征特性 1.1品种来源及类型 新陆早10号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86年以自育优良组合“黑山棉×02Ⅱ”为母本,中38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南繁加代,定向培育选择而育成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1999年1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新陆早10号。  相似文献   

20.
棉花双抗新品系86-6号抗黄萎病、兼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系86-6号(原编号88031)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河南新乡县小冀镇王屯科技组合作,1985年以中12为母本,以86-4号为父本杂交,在枯、黄萎混生病圃经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为“八五”攻关科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