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害程度均比目前公认的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轻或相当,比抗性较差的杂交油菜品种油研七号危害更轻;但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无瓣品系的病斑扩展速度均较抗性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快。可见,即使无瓣品系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在花瓣消失后,其形态避病作用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推广油菜品种的菌核病抗性情况,筛选菌核病抗性强的品种,采用牙签人工茎杆接种方法对征集的95个主推油菜品种进行抗(耐)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在鉴定的95个油菜品种中,无高抗品种;达到中抗水平有7个品种,占鉴定品种的7.4%;达到低抗水平的有47个,占鉴定品种的49.5%;其余品种为低感或中感菌核病;无高感菌核病品种。达到中抗水平的油菜品种可在相应生态区推广种植并可作为抗病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通过对61个国内外油菜品种抗(耐)油菜菌核病的差异性的比较,评价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鉴定油菜抗(耐)病性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2种人工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出品种间的抗(耐)性差异显著,在不同的生育期间油菜对菌核病的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能力不一致,青角期人工接种法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呈相关性正显著.  相似文献   

4.
油菜抗(耐)菌核病两种鉴定方法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酸浸根法和菌丝接种法。对15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抗菌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①苗期草酸浸根法与终花期植株菌丝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说明在苗期用草酸浸根法鉴定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可靠性;②参试品种组合间抗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恢复系5609R、5546R和不育系8078A、5862A的抗性接近对照(中油821)水平,可作育种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材料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创造新的抗菌核病油菜种质材料,以品质优良、再生频率较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SH21,K81和甘蓝型黑籽品系P98的种子、预培养的下胚轴为诱变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处理,以草酸为筛选剂,筛选抗(耐)菌核病材料,结果表明,草酸筛选浓度为700 mg/L,效果较好;3个品系通过草酸筛选,获得14株耐草酸植株,经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与筛选,筛选出7株抗性较高的植株。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汉中地区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的真菌病,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油菜菌核病最安全、经济和环保的途径。本研究在陕西汉中地区采用人工牙签茎秆接种法,于油菜初花期对17份不同抗性的自交系油菜材料开展连续3年的核盘菌接菌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接种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对油菜品系菌核病抗性进行筛选和鉴定,试验材料抗病性介于高抗-高感之间,筛选出5份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核病抗性研究及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鉴定了30个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比较了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叶片菌丝块接种法、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草酸浸根法和苗期叶柄接种法等4种苗期鉴定方法均能显著区分材料的抗感性,但不同方法间相关性不显著;花期菌丝块叶腋接种法和牙签茎秆接种法也能显著区分材料的抗感性,且2种方法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和叶柄接种法与花期的2种鉴定方法之间相关显著;根据抗性鉴定方法比较结果,结合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认为花期的2种鉴定方法能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且牙签茎秆接种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重要病害。为建立快速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油菜花期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种油菜资源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并分析采用不用接种方法测定的病斑大小之间的相关性。这4种方法分别为:离体叶片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牙签法)、活体茎秆接种(牙签法)、活体叶柄接种(吸头法)。这4种接种方法中,离体叶片接种法与其余3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均没有显著相关性;采用叶柄接种法,接种后11 d和19 d的病斑长度与离体茎段接种3 d和7 d的病斑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和0.821,与活体茎秆接种7 d和15 d的病斑长度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和0.987。结果表明移液管介导的叶柄接种是一种便捷、可靠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油菜生产受菌核病危害严重,但油菜中缺乏抗源,严重限制了油菜抗菌核病育种进程。萝卜胞质不育系(Ogu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Ogu CMS)是生产油菜杂交种最好利用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但目前还没有抗菌核病油菜Ogu CMS恢复系选育的报道。野生甘蓝中存在高抗菌核病的资源,以抗病野生甘蓝为抗源,拟将野生甘蓝的菌核病抗病遗传成分转入Ogu CMS材料中,发展优质抗菌核病的油菜Ogu CMS恢复材料,为进一步发展抗菌核病的油菜Ogu CMS恢复系提供资源。【方法】首先采用抗菌核病野生甘蓝Brassica incana与白菜种间杂交,经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发展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然后将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与含Ogu CMS的油菜杂交,后代自交,并利用与甘蓝抗病QTL连锁的marker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筛选携带主效抗病位点C1-QTL和C9-QTL的材料;MAS选中的材料通过侧枝离体接种鉴定评价其菌核病抗性,选择相对感病度S(susceptibility)显著低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耐病对照)的材料进行籽粒硫苷和芥酸含量测定,选择籽粒品质相对较好的材料进行恢保测定,筛选含抗病位点、抗菌核病、且结实率较好的Ogu CMS恢复材料。【结果】成功获得抗病甘蓝与白菜杂交发展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AC1-4,其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AC1-4与Ogu CMS甘蓝型油菜4Q292杂交产生了146个F1单株,从中选择到含有甘蓝C1-QTL和C9-QTL、结实正常、相对感病度S分别为0.66和0.40的2个单株4C99和4C115发展F2世代;并从124个F2植株中筛选出8份材料自交发展了982个F2:3单株,并从中筛选到50株含有抗病位点C1-QTL和C9-QTL的植株,其相对感病度S介于0.34—0.89;其中有2份籽粒品质接近单低的材料5X82-2(硫苷含量为45.38μmol·g-1饼粕)和5X82-7(芥酸含量为6.5%)。【结论】改良了油菜Ogu CMS恢复材料的菌核病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