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营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承担了中央财政“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落实到盖州市和老边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中存在的养殖方法落后,养殖模式老套,养殖人员技术欠缺、水域环境恶化、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进一步改善水域养殖环境条件,规范海参养殖,确保海参质量安全,推广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此项目重在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生物制剂,使养殖环境成为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海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震  培青 《内陆水产》2007,32(2):45-45
近年来,垦利县采取五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名优水产品养殖业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品种,如海参、大闸蟹、菲律宾蛤、文蛤等,打好特色牌。二是适度发展超前养殖,根据市场容量,通过对现有养殖规模进行科学分析后决定养殖新品种,掌握发展主动权,成功引进海参、牙鲆、缢蛏、湘云鲫、红脚虾、台湾草虾等  相似文献   

3.
二、我国海参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无序发展、种苗参差不齐、疾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可持续发展。综观产业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养殖技术人员的探索研究,近几年海参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呈多样化.海参养殖逐渐成为北方水产行业中重要的产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海参的池塘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参养殖产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海参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我国海参养殖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问题,比如养殖技术不到位,养殖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都会限制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现分析海参养殖现状的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做出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7.
王儒胜 《畜禽业》2019,(9):23-2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其中海参由于其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海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海参的养殖对于水域环境的要求极高,而我国周边海域的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海参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逐渐兴起了海参的室内养殖,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发展,介绍了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谢营梁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5):35-35,31
2009/10年在CCMLR水域上报的今年,该县将与国内水产养殖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合作,引进推广大闸蟹养殖先进技术,开展大闸蟹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出“养大蟹、养特供蟹、养有机蟹、养跨季节蟹”,实施大闸蟹精品养殖,推广大闸蟹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9.
“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立足盐渍土地区广阔荒碱地资源优势进行地下水净化,利用工厂化养殖,探索适宜当地地下水海参工厂化养殖的技术,建设集约化养殖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单位及专家教授的通力协助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由此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盐渍土地区地下水进行海参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规范,推动了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阳区自2004年开始推广虾池垒石养殖海参,现已发展养殖面积178.7hm^2,渔民获得了良好收益,但目前开发利用的虾池均为岩礁底虾池,尚有近1333hm^2泥沙底质的虾池无法进行海参养殖。为进一步探讨这部分虾池的利用可行性,该区在红岛街道实施了阿箱养殖海参试验,目前已发展阿箱养殖海参面积3.3hm^2,共投放阿箱4000个。项目成功后,将为其他泥沙底质虾池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在全区大面积推广,从而真正解决这些虾池的出路问题,促进水产养殖业更新换代及产业升级进程,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 《中国水产》2012,(10):43-45
A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海参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育苗、投石、增殖、管养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使海参养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规模养殖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严重后果,必须推广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应用,如海上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新的养殖品种,大大缩短了海参生长时间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参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推广项目“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规划实施的科技推进平台与运行项目“海洋经济动物生态养殖技术服务”。经过相关单位及专家的通力协作,通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技术指标,并由此总结出了一套海参池塘可持续发展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北方经历了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沿海养殖的海参(刺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专家一行走访了沿海多家海参养殖企业,查看了海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增养殖海参基本未受此次高温天气的影响,未发现海参死亡现象,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珍  张丙涛 《齐鲁渔业》2008,25(10):48-50
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l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壳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的绒螫蟹属。近年来,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显著。本文对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斌 《科学养鱼》2008,(4):55-56
海参位居"八珍"之首,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供食用、医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素有"海洋瑰宝"之称。2005年笔者参与实施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海参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试验养殖面积2000米2,养殖成活率88.6%,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我们养殖生产中遇到的海参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粹     
<正>东营市每年列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为做大做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东营市近期出台了《关于扶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从2010年至2011年,东营市每年列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包括大闸蟹养殖基地拓展、加工销售建设、科技研发推广等。  相似文献   

17.
海参饲料与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和半粗放养殖,海参饲养由单一藻粉向全人工饵料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海参养殖业,就海参营养疾病的预防对策和健康养殖作简单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从海参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参养殖环境、海参育苗、养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简述海参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海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海参及相关产品的销量也在逐年增加,从而带动海参产业的大发展。但是,近年来在传统的海参养殖地区,海参养殖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是近海和沿岸适于海参养殖的区域都已近于饱和,无法继续扩大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20.
正白龙乡位于平塘县城东北部,海拔高度780米。乡内地势平缓,河网纵横,水质较好,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农业基础设施较好,交通、水利、电力方便。平塘县大闸蟹养殖始于2011年,初次引种1万只,养殖面积17亩,当年试验即取得成功。2012年开始规模化示范养殖,目前大闸蟹养殖总面积720亩,年产商品蟹50吨,最大养殖商品个体重量已达0.25公斤。2012年9月,平塘县创建"霸王河"大闸蟹品牌,取得了较佳的效益。现根据这几年大闸蟹标准化生态养殖情况总结提出以下大闸蟹标准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