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鱼卵球成熟细胞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鱼类卵球细胞学的研究,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是在卵球成熟细胞学和受精细胞学两方面。关于成熟细胞学,朱洗等(1962)以金鱼和鳊鱼为材料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刘元楷等(1966)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草鱼卵巢排卵和卵球成熟的作用研究中,也做了一些工作。关于受精细胞学,在金鱼、鳊  相似文献   

2.
草鱼卵球成熟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研究鱼类卵球不同成熟程度的受精与胚胎发育对于鱼类人工繁殖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关于鱼类卵球成熟问题已有不少报道,朱冼等在金鱼(1936),鲤鱼、鳊鱼(1960),江希明等(1963)在白鲢上,Т.И,Приволънек等(1940)在鲑鱼上,但论述角度多半偏重于从卵球成熟程度与胚胎发育关系上得出结果,而关于鱼类卵球成熟程度与卵质量的研究还很少。1963年我们就对草鱼卵球不同成熟程度的发育能力进行初步观察,后来此项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进行棘胸蛙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福建地区,5月前后是棘胸蛙人工催产的最佳季节;在山涧流水式的产卵池中,注射LRH—A人工诱导产卵,有效剂量50—200微克/个,水温18—28℃,效应时间61.5—80小时,产卵率96.3%;应用激素人工诱导产出的卵球有良好的受精与发育能力,自行受精的卵球受精率71.9%,人工授精的卵球受精率81.9%;采用流水网箱孵化,平均孵化率可达70%以上(70.3—91.0%),平均水温20—26.5℃,孵化时间144—238小时,胚胎发育积温3816—4760度时;出膜后6—7天的幼蝌蚪,全长1.8—2.1厘米(S_(25)),具有主动摄食和游泳能力,可进行人工投饵养育。文中对不同种类激素人工诱导产卵效果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7,(1):34-34
江苏省应用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催情繁殖家鱼经验交流会,于1976年12月17日至21日在无锡县召开。到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各地的使用经验,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1977年的试验计划。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的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关于LRH—A生理机制问题的报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黄侣荣 《畜禽业》2016,(4):49-50
用促卵泡素(FSH)法对波尔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首先要进行供体的选择,供受体的比例为1:15;依次进行超排处理和配种,超排使用的激素为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前列腺素(PG),促排卵素(LRH),然后进行受体的同期发情处理,最后胚胎回收,检卵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6.
钟明超  黄浙 《水产学报》1993,17(3):262-263
众所周知,鲶鱼(Silurus asotus L.)的卵是草绿色的[陈湘粦等,1977;谢小军,1986;杨干荣,1987;张耀先等,1991]。然而,最近作者发现,在黄河中的鲶鱼除了产草绿色卵的个体外,还存在一类产绿黄色卵的个体,现报道如下。 我们是在实验室进行鲶的人工繁殖时偶然发现绿黄色卵的。1991年6月,从济南市场购回三尾鲶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白鲢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振义 《水产学报》1965,2(3):69-76
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盐度。(1941,1945)指出,鲤鱼(Cyprinus carpioL.)拟鲤(Rutilus rutilus Caspius Jak)、鳊鱼(Abramis brama L.)等鲤科鱼类的卵,正常发育的最高盐度界限为8~10‰。伊东镇雄(1953)发现,香鱼(Plecoglossus altivclis Temminck et Schlogel)卵球在1/4~1/7M的任氏液中,卵割受阻;少数勉强开始分裂者,不久也趋死亡。为了解白鲢(Hypo-phthalmiehthys molitrix CuvierValenciennes)胚胎和仔鱼的耐盐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柳学周 《科学养鱼》2006,(11):14-15
3.采卵、孵化半滑舌鳎属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型鱼类,浮性卵,多油球,产卵期在亲鱼池的溢水口处设置集卵水槽和集卵网,用溢水法采集受精卵。每日采卵1~2次,统计每批产卵量(沉卵量、浮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数据。受精卵收集后经分离去除沉卵和杂质后在1米3玻璃缸内微充气、流水孵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6,(3):22-25
1974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合作,首先以小型的团头鲂为材料进行了预备性试验。经过两批共五尾的催情试验就获得顺利产卵、化苗的结果。在技术和剂量方面,为以后四大家鱼试验提供了依据。接着,我们以每公斤2.3毫克的LRH(精品)催产草鱼也获得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Chang等(1982,1983)在金鱼上的研究证明,多巴胺对于调节促性腺激素(GTH)本身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Chang和Peter(1983)发现Pimozide(一种多巴胺拮抗物)在金鱼中,能极大地加强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8,(1):33-33,32
1974年,我们用HCG和鱼脑体催产青鱼,突破了青鱼催产孵化关;催产率为70%以上。1976-1977年用LRH类似物催产,获得青鱼苗1,181万尾,催产率达95%以上。1977年在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协助实验的二个点,催产青鱼13组,催产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正1鳜胚胎发育鳜的受精卵为淡黄色、透明、半浮性、微粘性、具有油球、透明并有光泽。卵径1.60~1.80mm;受精后卵膜膨胀出现卵周隙,此时卵膜直径为1.95~2.20mm。卵黄囊内有一大油球(直径约为0.5mm)和数个小油球。卵黄端位,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水温为(25±0.5)℃之间时,根据其受精卵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和特点,可将其胚胎发育划分为以下15个主要时期。胚盘期:受精后1h30min,开始吸水膨胀,原生质向动物极集中形成胚盘。  相似文献   

13.
周洵 《水产养殖》1993,(1):19-22
本文对棘胸蛙(R.spunosa Danid)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察了亲蛙的性腺发育、发情、产卵情况及卵的孵化情况。与14组自然繁殖的亲蛙对照,11组由LRH—A人工催产的亲蛙受精率及孵化率均较高,能同时获得大量蝌蚪,且能做到集中产卵,同时孵化,个体间基本同步发育。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动力,坚持工人、工农兵学员、领导、技术人员相结合,群策群力,把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自5月30日起至6月8日,在邯郸市马头鱼种场、地区河边鱼种场进行释放素(LRH)、类似物[(D—丙~6)(去—甘酰胺~(10))LRH乙基酰胺]及环—磷酸腺甙(CAMP)的  相似文献   

15.
王波 《齐鲁渔业》2002,19(9):3-3
球海胆属(Sh。楷叫优。ntrotu抓9海胆世界上共有十几种,光棘球海胆(S.n。;d u s)和中间球海胆(S.fll。。。。巾l。)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经济品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开展海胆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是海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掌握其胚胎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区别,不仪对苗种生产有帮助,而且对海胆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分有利。 1卵及胚胎 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106 pITI左右,黄色;中间球海胆90 pill左右,橙色,其卵径比光棘球诲胆小一点。受精膜举起后,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 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 3 年的人工培育, 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 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 采用 LHRH-A2 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水温 23~24 ℃条件下, 淡水石首鱼的催产效应时间为 25~27 h。其成熟卵为淡黄色, 卵径为(1.07±0.04) mm; 卵受精的同时吸水膨胀呈圆球形, 浮性, 半透明, 无黏性, 有 1 个同心油球, 少数受精卵油球有 2~3 个, 大小不一, 膨胀后的卵径为(1.41±0.03) mm, 油球径为(0.66±0.02) mm。淡水石首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化 7 个阶段 29 个时期; 受精卵经 25 h 30 min 孵化出膜, 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88±0.10) mm。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淡水石首鱼在人工养殖和催产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 将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培育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亲鱼,选取性腺成熟的1+龄亲鱼进行打针催产并人工干法授精,将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孵化,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网箱培育的黄斑篮子鱼亲鱼捕捞回室内水泥池,打针催产后其排卵授精行为仍具有严格的月历节律性;黄斑篮子鱼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圆球形、卵膜光滑、卵质透明、多油球。卵径(584.6±8.64)μm,油球多个,大小不一,大油球直径(146.54±7.46)μm;在水温23.2~24.5℃、盐度32.5和p H 8.2的环境下,第39小时20分钟第一尾仔鱼孵化,第42小时10分钟全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积温925.28~996.45℃·h,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7个阶段,包括26个发育时相。初孵仔鱼全长(1 912.54±105.25)μm,2.5日龄(孵化后第56小时)仔鱼开口,全长(3 030.36±80.97)μm。  相似文献   

18.
两种藻类饲喂中华哲水蚤的繁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摄食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后产卵率、孵化率变化。22d的实验时间,摄食三角褐指藻的中华哲水蚤平均产卵率为0.24±(0.07)/d,雌体存活率较低,摄食球等鞭金藻的产卵率为7.84±(1.12)/d,雌体存活亦较高。不论在藻类溶出液和过滤海水中摄食三角褐指藻后所产的卵孵化率都低于摄食球等鞭金藻者。这表明对照球等鞭金藻相比,硅藻三角褐指藻对中华哲水蚤产卵和孵化都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在三角褐指藻细胞内,对桡足类繁殖十分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特定脂肪酸(ω3,ω6)的含量皆较低。  相似文献   

19.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 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 µ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鲵是我国珍贵的大型两栖动物,经济价值高,但由于天然凡殖率低,加之人工捕捉强度大,而导致资源衰退;为保护增殖大鲵这一珍贵动物,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协作,进行了大鲵人工凡殖的初步研究。通过试验探索了大人工催产姝方法;大鲵泄殖孔内边周有无突出的小白点是鉴别雄、雌性别的主要特征;成熟精子经显微镜观察表明:其形态与蛙相似,头部为尖长的辣椒状,尾部是一根长长的细丝;成熟卵球呈园球形,直径为5—7毫米。本实验成功地采用干湿法人工授精,获卵721颗,受精率为68%,证明大鲵凡殖为体外受精,产出卵带成长珠链条状,产出的卵有三层膜即外包膜、胶体膜与卵黄膜,卵球本身直径为9毫米,外包胶体球直径为1.7厘米;每个卵之间有胶带相连,间距为2—2.2匣米;卵为半浮性的端黄卵。大鲵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分裂为不全裂卵裂;由于卵黄球大,故发育时间长达33—40天之久(从受精——胚体孵化出苗)。整个大鲵的胚胎发育过程显示出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演变类型,因此兼有鱼类和蛙类的特点。大鲵人工孵化过程中其病害主要发现有“水霉病”,试验采用15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水溶液,将卵浸洗10—15分钟,每天1—2次,连续数天,“水霉病”即可防治;其次发现静水孵化大鲵卵胚易发生胚体“贴壳”而造成中途夭折。通过本试验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大鲵幼苗,孵化率为2.5%。本文讨论了大鲵生殖季节、卵带及胚胎发育特点及提高孵化率等问题,这是珍贵动物大鲵人工凡殖的第一次突破,为全面解决与深入研究大鲵人工凡殖提供了可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