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叶斑病及病毒病是花生常发性病害,筛选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的有效途径,经对15个化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表明,珍珠豆型花生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网斑病抗性较差;中间型、普通型花生对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1 991年采自河南偃师棉田的棉铃虫种群(简称 YS种群 )与敏感品系相比有 2 .7倍的抗性。该种群在室内经功夫菊酯 +辛硫磷 (1∶ 2 5 )筛选了 2 7代后 ,对辛硫磷的抗性达到 9.4倍 ,再单用辛硫磷对该种群筛选 2 1代 ,获得 6 3 .0倍的抗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对灭多威具有比较明显的交互抗性 ,对久效磷具有一定程度交互抗性 ,对甲基对硫磷和丙溴磷只有较低水平的交互抗性。 3种增效剂 TPP、DEF和 PBO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分别为1 .4、2 4 .8和 1 .0 ,DEF的增效作用明显 ,使辛硫磷的抗性由 6 3倍降至 2 .5倍 ,初步证明酯酶是引起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在棉铃虫抗药性治理措施中选择辛硫磷的轮换或替代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黔湄419多抗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生理、酶活性等方面对其抗性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黔湄419对牡蛎盾蚧、椭圆蚧、侧多食跗线蟥、茶饼病、白星病有高抗作用,对小绿叶蝉等病早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研究揭示其多抗性机理,为茶树多抗性鉴定提供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对丙溴磷抗性风险评估、预报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叶蔚锋  沈晋良  吕梅 《棉花学报》2003,15(5):293-297
分别用高浓度和低浓度丙溴磷对室内连续饲养29代的江苏东台棉铃虫连续筛选12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27.5%和46.5%,抗性分别上升了7.1倍和3.7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372和0.1171。用高浓度丙溴磷筛选的种群对氟氯氰菊酯、辛硫磷、久效磷及溴氰菊酯具有明显交互抗性(6.3~10.4倍);用Bt生物制剂Dipel和转Bt棉筛选的种群对丙溴磷无交互抗性,但用Bt棉筛选的高抗品系(>1000倍)对辛硫磷具低水平交互抗性(8.0倍)。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及其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6个大白菜品种苗期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细菌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别;同一品种幼苗对侵入侵染的抗性与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间没有相关性。幼苗期的组织含菌量与成株的田间软腐病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了大白菜对软腐病苗期抗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遗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棉铃虫对该药剂的抗性选育和现实遗传力分析。连续用甲维盐对棉铃虫选育25代,与同源对照种群相比,获得抗性倍数为2.974倍的汰选种群。采用阈性状分析方法,获得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现实遗传力 (h2)为0.05218。进一步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假设以90%致死率继代处理棉铃虫,其抗性达到5倍、10倍分别需要18.67代和26.71代。  相似文献   

7.
水稻转GNA基因后代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改进的稻飞虱抗性鉴定技术和程序,对转GNA基因的水稻后代进行了连续世代(T0~T3)的抗性鉴定,获得17份优良抗性纯合系,其抗性多数介于抗虫对照(IR36)与各自受体亲本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材料R507、R818与各受体亲本间在稻飞虱抗性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它们与抗性对照IR36之间也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以及作用特点,笔者归纳了甜菜丛根病抗性的来源,包括Alba抗性源、Rizor和Holly抗性源、WB42抗性源、WB41和WB258抗性源以及R36抗性源,并介绍了5种甜菜丛根病的抗性基因特点。另外,对甜菜抗丛根病资源的育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回交、杂交和轮回选择。通过这些方法将携带抗丛根病资源的甜菜整合至适应性高的甜菜种质资源上,从而获得理想的抗性资源。针对甜菜抗丛根病育种过程中培育和选择甜菜丛根病抗性基因型的过程缓慢、费力且昂贵,以及具有抗性基因品种的抗性易被破坏的情况,现提出如下解决策略:(1)通过分子标记来选择理想的甜菜新品种;(2)不断鉴定新的抗性基因,并将其整合到甜菜的基因库中;(3)开发新抗源,通过鉴定其他基因座上与先前发现的抗性基因的等位基因,为释放具有足够抗性的品种提供机会。抗甜菜丛根病育种的下一个挑战将会是将新的抗性基因导入育种材料,并通过将不同基因座上的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育种系中进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亦桦  陈松  吴益东 《棉花学报》2008,20(4):249-255
 用辛硫磷/氟氯氰菊酯(25:1, 有效成分)混剂对棉铃虫田间种群(HN)进行33代筛选获得抗性品系(HN-R)。筛选获得的HN 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和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17.4倍和144.7倍。HN-R品系对两种拟除虫菊酯产生了高水平交互抗性(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为86.2和23.4倍),对久效磷产生了中等水平交互抗性(5.2倍),对甲基对硫磷(1.6倍)、丙溴磷(1.8倍)和灭多威(2.4倍)产生了低水平交互抗性。酯酶抑制剂DEF能有效抑制HN-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增效比为15.3倍),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则对辛硫磷没有任何增效作用;PBO则使HN-R品系对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显著降低(对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21.9、19.1和21.4倍)。DEF和PBO都能使HN-R对久效磷的抗性下降一半(增效比分别为2.2和2.5倍)。HN-R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以pNA为底物)和酯酶活性(以a-NA为底物)分别为HN品系的6.5倍和1.6倍。因此,在HN-R抗性品系中至少存在2种代谢抗性机理,即增强的酯酶解毒代谢(对辛硫磷、久效磷)和多功能氧化酶介导的氧化解毒代谢(对3种拟除虫菊酯、久效磷)。本研究表明,在田间使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混剂可能同时选择出多种代谢抗性机理,从而导致广谱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替代FAO方法测定储粮害虫磷化氢高抗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3个米象的抗性品系(其中两个是国内的,一个为澳大利亚提供的)进行群体选择,对1个米象的敏感品系进行了单对选择,对3个谷蠹的抗性品系和1个敏感品系也进行同样处理,用FAO方法测出3个米象抗性品系中最高抗性品系的抗性倍数为198倍,但因谷蠹在高浓度磷化氢测定中有保护性昏迷现象,用FAO方法无法测出3个抗性谷蠹的抗性倍数,对抗性虫用低浓度0.5mg/L和对敏感虫用低浓度0.01mg/L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用LCT50的方法可得出抗性虫的抗性倍数,使用这种LCT50方法得到最高抗性谷蠹的抗性倍数为209。同时用这种LCT50得出最高抗性米象的抗性倍数是193.7,非常接近于用FAO方法测出的198的抗性倍数,证明该方法可以用来替代FAO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黑龙江省粳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类型、评价品种及抗瘟基因利用价值,利用8个已克隆主效抗性基因PitaPiaPiz-tPibPikmPi9PiiPid3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402个黑龙江省各稻区的菌株接种供试品种的抗性表型,对20个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ia检出率最高,20个粳稻品种均检测到该基因,其次是PitaPiz-t,检出率为80%;PiaPitaPiz-tPikmPi9在不同生态型品种育种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PibPiiPid3在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分布存在差异,仅在第1积温带的品种中发挥较好作用;唯一携带Pid3且具有Pita+Pia+Piz-t+Pib+Pii+Pid3基因型的龙洋16抗性表现最好,抗性频率高达93%;携带Pita+Pia+Piz-t基因组合的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对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抗瘟贡献较大。揭示了黑龙江省20个粳稻品种的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类型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筛选和广谱抗病基因的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基因标记3个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食用豆抗性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抗性相关基因(Br)的研究动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抗性相关基因(Br)的定位及功能验证方面,并就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促进国内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抗稻瘟病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1个稻瘟病菌株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以不具有主效抗性基因的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的一套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和8个抗性基因组合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基因的抗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IRBLZ-Fu(Pi-z)、IRBLZ5-CA(Pi-z-5)、IRBLZt-T(Pi-z-t)、IRBL9-W(Pi-9(t))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3%、97%、90%和96%,可初步认为Pi-z、 Pi-z-5、 Pi-z-t、Pi-9(t)为广谱抗性基因;不同抗性基因组合的抗谱均较其亲本宽,主要表现为抗性基因间的互补效应和积加效应,本研究为基因聚合培育广谱持久的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在巴西第一次报道了从大豆花叶病毒(SMV)的G5菌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分离物,它破坏了大豆品种FT-10的抗性。Davis品种是FT-10品种的祖先,并且很可能是病毒的抗性源。用抗性品种EPPS(P196983)、Ogden和FT-10品种与敏感性品种Hill间进行双列杂交。调查了FT-10品种中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遗传;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遗传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5.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2006,(11):21-21,F0004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高粱芽蝇Atherigona soccata(Rondani)是高梁的一种重要害虫,并且宿主植株抗性是控制这种害虫的一种重要成分。目前栽培种质的抗性为中低水平,因此,为了聚集抗性基因,鉴别出具有不同抗性机制的基因型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研究了不同系列的芽蝇抗性和敏感性基因型中的芽蝇产卵排斥性、抗生作用以及抗性和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引进抗腐烂病新品种,调整云南苹果品种结构,需要对新拟引进品种抗性进行鉴定。以目前主栽品种红富士作为对照,通过观察果园自然发病程度和人工接种腐烂病原菌进行抗性鉴定相结合,对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测试的苹果新品种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均存在差异,云南6个苹果新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均比主栽品种红富士强。其中斯维塔、玉华早富对腐烂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次为新嘎啦、短枝富士、皇家嘎啦和金世纪。通过鉴定,明确这些品种均为云南未来可以推广使用的抗腐烂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由真菌病原S.sclerotiorum引起的白霉病是影响世界四季豆生产的主要病害,它也是一种最难防治的病害。育种学家正致力于培育抗性品种,作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菜豆中有少量新的白霉病抗性资源,而且培育出了几个抗性较好的干菜豆和四季豆品系。这种部分抗性包括生理和避病两种机制,属于数量遗传性状,遗传力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大豆孢囊线虫是一种重要病原,其防治办法主要依赖于遗传抗性。当外来资源的抗性基因被转移到优良品种中的同时,有害基因通过连锁频繁地与抗性基因一起转移了。在P1468916中鉴定出了2个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位点,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位点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旨在弄清野生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对大豆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我们对存在野生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分离的两个群体进行了测试,其中1个群体还同时存在大豆P188788孢囊线虫抗性位点帕1的分离。分析了各群体与孢囊线虫抗性连锁的遗传标记,并在低到高程度孢囊线虫侵染水平的多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1作物对病虫害抗性调查的一般技术要点1.1调查时间对叶部病害、茎部病害和穗部病虫害的抗性,一般在植株发育中后期时调查;对根部病害的抗性,在苗期或植株生长中前期调查;对于全株性病毒病害的抗性,在植株生长中前期调查。1.2调查方法叶斑病类:观察群体发病状况,确定发病级别;穗部病虫害:逐株逐穗调查,计算发病率或被害率;茎部病害:估测群体总体发病程度,一般调查发病率;根部病害:调查植株发病率;全株性病害:调查植株发病率。1.3调查分级与抗性评价目前,在玉米抗性鉴定中采用9级制,以1、3、5、7、9分别表示不同的抗性反应水平。对于抗性评价的描述,采用相对应于病情级别或发病率的分级法,抗性分为高抗……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储粮害虫抗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3个省、市和自治区的55个地区粮库中的主要储粮害虫进行取样,用FAO抗性测定方法对92个虫样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得出无抗性虫样占调查虫样总数的54.3%、低抗性虫样占9.8%、中等抗性虫样占7.6%、高抗性虫样占13.0%、极高抗性虫样占15.2%。在调查的几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抗性虫样主要为锈赤扁谷盗、谷蠹和米象,其中锈赤扁谷盗的抗性普遍比较严重,谷蠹和米象通过与1995年抗性调查所取的样品进行比较,在最近的8年内米象的抗性倍数增加了10.7%、谷蠹增加了71.2%。磷化氢抗性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我国西南、华中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