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瓜灰霉病产芽孢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L-72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拮抗菌株7株.采用液体发酵法对初筛菌株进行了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L-72,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Bacillus属.用PCR法扩增其16S rDNA,测定全序列(1 432 bp),与GeneBank中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L-72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L-72菌株与9种模式菌株相似度均低于97%.因此,确定L-72菌株是与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最近的Bacillus属中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青麦仁冻藏期间微生物进行控制,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冻藏期间青麦仁的菌相进行分析,应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速冻青麦仁的优势菌株,探讨青麦仁冻藏期内菌相构成及优势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青麦仁冻藏期内细菌总数为3.76 lg(CFU/g),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特异性细菌菌株28株、真菌3株,菌落基本形态观察及菌落总数计数得到速冻青麦仁中优势菌群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可知速冻青麦仁中的3株优势菌分别为:QX-1鞘氨醇单胞菌属、QX-4微杆菌属和QX-26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云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的资源多样性,采用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对云南省8个地区含羞草、山蚂蝗等几种不同豆科植物分离的48株根瘤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和表型多样性研究。16S rDNA PCR产物经HinfⅠ、MspⅠ、RsaⅠ和HaeⅢ4种内切酶消化后产生22种遗传图谱类型;数据经MVSP3.0软件聚类后,所有供试菌株在7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个分支,经16S rDNA全序列分析,确定分支Ⅰ为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类群,含1株菌株;分支Ⅱ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类群,含5株菌株;分支Ⅳ为根瘤菌属(Rhizobium)类群,包括29株菌株;而分支Ⅲ没有和参比菌株聚在一起,经测序为狭长平胞属(Stenotrophomonas)类群。通过对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耐盐性、生长温度范围、BTB产酸产碱反应以及对3-酮基乳糖利用情况共计28个表型性状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耐盐性较强,多数菌株可耐受60℃的高温。实验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的这些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和表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分析其多样性,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其固氮酶活性。结果筛选到内生固氮细菌30株,经16S rDNA序列刚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泛菌属(Pantoe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对频率较高,是辣椒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经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表明,该30株菌株均具有较弱固氮酶活性,范围为4~183nmol/(mL.h),且不同地区同种菌的固氮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菌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菌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菌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春季不同功能区大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为控制某些空气传播的微生物病原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种空气采样方法对比,通过PCR扩增、基因克隆、RFLP和序列分析对南京市3个不同功能区(NAU, NBG, XWG)的空气降尘进行细菌16S rDNA及真菌18S rDNA分析。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及微球菌属(Micrococcus)在南京春季空气细菌中占比较大;而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菌属(Alternaria)及挫孔菌属(Sistotrema)是真菌优势菌属。同时,空气微生物中也存在粘质沙雷氏菌等条件致病菌。该试验确定了春季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细菌真菌丰度及多样性分布规律,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及对大气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土壤内磷、钾难以被核桃吸收利用的问题,采用涂布稀释的方法,筛选出4株溶磷、解钾、促生长功能性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复配后对核桃苗的影响。从土壤中筛选出1326株微生物,去除形态相同、革兰氏染色结果相同的菌株剩余536株菌,检测其溶磷、解钾、分泌激素的能力,筛选出4株功能菌株,编号为ht1、ht2、ht3、ht4;对4株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ht1、ht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t2、ht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4株功能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发现4株菌株无抑制作用,经过不同菌种复配后,检测出4株功能菌株复配的IAA分泌量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探索4株菌种不同比例的复配效果,检测出4株菌种在土壤中具有较强定殖能力,测量核桃苗农艺性状,发现4株菌剂以1:1:1:1的比例混合效果最好,树高、枝下高、冠幅等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株的16S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茵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vx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茵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茵与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茵(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9.
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增强剂的相互作用、拓展免疫增强剂的评价效果,通过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来研究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代谢能力变化。从摄食免疫增强剂党参后的健康仿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优势菌株,经16S rDNA进行鉴定;以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为指示菌,采用十字交叉和纸片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肠道内容物进行代谢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筛选优化菌株共18株,系交替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等不同菌属;拮抗试验筛选优势菌株共4株,通过分泌酶等活性物质产生空间竞争,同时产生抑制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发生协同抑菌效果;4株优势菌株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通过透明圈观察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氧化酶、蔗糖、赖氨酸酶试验表现了不同的生化性质;且经党参投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能力提高。总结,植物源免疫增强剂党参可调控、优化仿刺参肠道微生物特性,提高肠道代谢力,间接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对辣椒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内生细菌,课题组于2022年1~3月份在海口、定安、澄迈、临高和陵水等海南辣椒主产区采样,并从健康辣椒样品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92株,其中39株对辣椒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CMTT4-1有拮抗作用,分别来源于根系(23株)、茎秆(2株)、叶片(8株)和果实(6株),有拮抗作用菌株占比20.31%,抑菌率为10.68%~59.02%。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细菌36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p.) 1株、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p.) 1株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 1株。研究结果为辣椒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11.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 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兔肠道内分离出一株对大肠杆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其鉴定到属。选用平板抑菌圈法,从兔子盲肠中分离得到64株对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其中14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复筛,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4株,抑菌圈直径在15mm~20mm的8株,另外2株拮抗作用较小,其中Tu-1对大肠杆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4mm。在耐受性实验中,Tu-1对酸性环境、胆酸盐和高渗透压均表现出耐受性。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与芽孢杆菌相似,将所测得的16S rDNA序列用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选取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16S rDNA相似性分析,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Tu-1与Bacillus velezensis的相似性水平均达到99.77%,鉴定该菌为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3.
一株脉孢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孢菌(Neurospora spp.)是常见的霉菌,有气味,为了研究脉孢菌气味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对脉孢菌菌株FH-1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孢菌菌株FH-1的18S rDNA序列(登录号:KF312458)与粗糙脉孢菌(N. crassa)(登录号:AY046271.1)相似度为99%,被鉴定为粗糙脉孢菌;GC-MS从FH-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1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9个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3.035%;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和醇类组成,含量最高的组分为1-辛烯-3-醇,其相对含量为80.663%。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目的】对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海水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采用稀释分离法将所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菌试验筛选,从广西北海红树林高盐泥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BH0954,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28 ℃,最适生长pH为7.0,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提取其基因组总DNA,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H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Streptomyces sindenensis)的变种。【结论】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具有抗菌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西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胆固醇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水塘底的污泥中分离出12株能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并初步筛选出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这4个菌株在30℃,200 r/min的培养条件下,96 h内对30 μg/mL的胆固醇的降解率分别为51.25%、36.65%、55.62%和29.59%。且它们适合生长的pH范围广,均在第12 h后进入生长的稳定期。其中2个菌株(L4、L5)经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相似文献   

16.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乳酸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一株疑似乳酸粪肠球菌;方法 通过对表型特性包括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同时结合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株革兰氏阳性菌能在10℃和45℃生长,接触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可生长于6.5%NaCl和PH9.6的环境等,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与粪肠球菌有最高同源性;结论 分离株为乳酸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