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灵芝菌糠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灵芝菌糠的粗蛋白、氨基酸、粗纤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还原糖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灵芝菌糠经挤压膨化后,粗蛋白含量下降28.17%,氨基氮含量增加138.65%。可溶性糖中非还原性糖以及还原糖含量都有所增加,总体增加221.01%。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02.52 mg/g,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了92.66 mg/g,木质素含量降低了84.96 mg/g,使得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粗纤维降解率达到41.62%。  相似文献   

2.
采用稀酸浸泡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方式,对竹子的糖化效果进行了条件筛选。对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蒸汽爆破压强及、爆破压力维持时间4个因素进行探索,以酶解得到的还原糖含量高低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最优条件与其对应的还原糖浓度分别为:浸泡酸浓度2.5%时,还原糖浓度39.4301 g/L;浸泡时间10 h时,还原糖浓度35.2116 g/L;蒸汽爆破压强2 MPa时,还原糖浓度31.7554 g/L;蒸汽爆破压力维持时间150 s时,还原糖浓度30.3634 g/L。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验证后,得到最优的预处理条件:常温条件下,将竹子浸泡在2.5%的硫酸中8 h,于压强2 MPa的蒸汽爆破装置中维持180 s后爆破,可以得到最高的还原糖产量42.3707 g/L,且上述单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压力维持时间>爆破压强。  相似文献   

3.
以菊芋为主要原料,蜂蜜补充糖源,对蜂蜜菊芋酒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加糖方式中,采用初始糖度20%(还原糖含量184.2 g·L~(-1)),糖度降为10%(还原糖含量92.90 g·L~(-1))后蜂蜜补糖至15%(还原糖含量146.3 g·L~(-1))的加糖方式进行酒精发酵,可明显提高酒体酒精度,降低残糖量;主发酵结束后酒精度为14.4%(V/V),还原糖含量降至8.00 g·L~(-1)。筛选出蜂蜜菊芋酒的发酵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0.8 g·L~(-1),发酵温度26℃,初始p H 4,装液量70%,在此发酵条件下,酒体酒精度为14.0%(V/V),还原糖含量10.4 g·L~(-1),总酸含量6.90 g·L~(-1),按此工艺得到蜂蜜菊芋酒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4.
以醋糟为原料,用酶解法和酸解法对醋糟进行水解产生还原糖,用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条件和酸解条件,最终得到酶解还原糖产率为33.89%,酸解还原糖产率为39.46%;用范氏法对其纤维素进行测定,用水解后的醋糟培养红酵母,以醋糟直接培养红酵母为对照;得到醋糟酶解后发酵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达到19.94 mg/g,酸解醋糟后培养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达到17.61 mg/g。经分析及数据处理得出,相对于酸解和直接在醋糟上培养红酵母,酶解法较好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以竹子为原料生产γ-PGA的工艺,首先将原料经碱法预处理,然后加入木糖异构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酶解得出竹子糖液,再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PGA。结果表明,添加木糖异构酶可提高酶解率,单因素试验得出还原糖含量达到3.086%。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γ-PGA培养基条件为竹糖80 g/L,有机氮源8 g/L,谷氨酸钠80 g/L,NH4Cl 3 g/L,K2HPO4·3H2O 2 g/L,MgSO4·7H2O 0.25 g/L,接种量为2%,培养条件为pH值7.0~7.2,温度37℃,培养时间48 h,产量可达35.31 g/L,纯度达87.5%。以竹子为原料,γ-PG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产业前景好,木糖异构酶对酶解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血橙为原料,采取两步液态发酵法,优化血橙果醋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血橙果醋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加糖量30 g/L,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 d时产出乙醇的质量浓度为61.7 g/L,乙醇转化率最高为92.86%;醋酸发酵阶段,醋酸菌接种量9%,初始pH值5.0,装液量30%,发酵5 d时,产酸质量浓度达到49.8 g/L,醋酸转化率最高为78.92%,为血橙果醋的酿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蒲公英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绿原酸成分,研究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对蒲公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1%,料液比1∶16,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时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为2.350%。将不同质量浓度绿原酸喷洒到圣女果表面,对绿原酸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能有效延长圣女果贮藏保鲜时间,降低圣女果的失质量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维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损失;同时质量浓度为50 mg/L的绿原酸保鲜效果比质量浓度为25 mg/L的绿原酸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和红枣为主要原料酿造复合果醋,选取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酒精度为影响因子,以果醋的总酸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红枣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的最佳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8%,发酵温度33℃,初始酒精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果醋的总酸含量为6.14 g/100 m L,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将大果山楂分别用1.5、3.0 mmol/L水杨酸浸泡处理5 min后于室温(25±2)℃条件下贮藏,以蒸馏水为对照对其还原糖、总酸、总酚、总黄酮、总三萜酸、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跟踪测定,研究水杨酸处理对采后山楂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会降低果实贮藏期间的还原糖含量,对总酸含量影响较小,可有效促进山楂贮藏期间(2~15 d)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其适宜处理剂量为3.0 mmol/L,该剂量下总酚、总黄酮、总三萜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8.1%、13.9%、4.2%;DPPH·清除率和还原力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10.9%和22.4%。说明3 mmol/L水杨酸处理可用作提高山楂贮藏期间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采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香蕉果汁酿制的香蕉果酒为原料,采用摇瓶发酵法生产香蕉果醋,探讨了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香蕉果醋醋酸发酵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香蕉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酒精度8%,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酸量为5.67 g/100 m L。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中的乙酸、糠醛和酚类等有毒物质含量,使可利用糖类含量增加。本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水解液,对预处理及脱毒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0~20目的玉米芯在10%氨水浸泡24 h后,可将乙酸和酚类物质的脱除率,分别提高至93.4%和32.3%,而糠醛的含量也大大降低。经过真空浓缩、CaO脱毒以及2%活性炭吸附后,使有毒物质含量再次降低,此时的水解液可完全用于菌株的发酵试验,达到了去除的目的。本文所得到的最佳水解液处理步骤,其结果符合菌株发酵用标准,说明水解液处理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水解液的制备。这为研究和利用木质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为发酵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樱桃萝卜出芽及幼苗阶段的耐盐性,以及黄腐酸钾是否具有改善其耐盐能力的效果.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设置1.5、3.0、4.5、6.0 g/L共4个NaC1盐浓度处理,以0g/L处理为对照,并设置添加0.2 g/L黄腐酸钾和不添加黄腐酸钾2种方式,调查樱桃萝卜的出芽率、存活率、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等.结果 表明:樱桃...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发酵条件及原料配比的试验研究,得到以云南红梨为原料酿制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浓度5.67 g/100 mL,醋酸发酵温度33℃,醋母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288 h,醋酸浓度达到5.86 g/100 mL。按此工艺制得的云南红梨果醋外观呈淡金黄色,具有云南红梨特有的香味,口味醇香柔和,外观澄清透明,无沉淀,无悬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8%,酸度(以醋酸计)不低于4.0%,还原糖(以葡萄糖计)不低于0.85%,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食醋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东北地区栽培甜菜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以期为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甜菜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甜菜子叶节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激素水平对诱导甜菜不定芽和不定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法为:剥除种球外壳获取种胚,并使用75%酒精30 s+0.1% HgCl2消毒10 min;诱导不定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在此培养条件下子叶节和叶柄的不定芽诱导率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4.44%、11.67%;(3)诱导不定根的最佳激素配比为:1/2MS+NAA 0.05 mg/L,诱导率达到93.33%。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东北甜菜直接再生体系,为下一步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及甜菜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了菌质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及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2%液体菌种,28℃发酵20d。经优化后,多糖含量可以达到21.97mg/g,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也优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study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in vitro of each part of ethanol extract of 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eild et Melch.[Methods]The extract of 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eild et Melch with70% ethanol immerse,exteract and concentrate was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dichloromethane,ethyl acetate,n-butyl alcohol,ethanol,and each part was configured to the appropriate multiple of the solution,Prussian blue method,Fenton method and DPPH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reducing power,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activity. [Results]The ethyl acetate,n-butyl alcohol and ethanol extracted showed obvious scavenging effects and IC50 of the ethyl acetate,n-butyl alcohol and ethanol with DPPH were 0. 060 5,0. 076 3,0. 083 3 g /L,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Scavenging activity of extractive and samples concentration showed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the reducing power close to VCand the scavenging activities are even better than 60% by the concentrations above 1. 0 g /L. The high polarity of solvents layer extracted had the stronges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镉对甜菜中几种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菜作为供试材料,在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d~(2+),研究重金属镉对甜菜微量元素营养吸收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镉污染对甜菜生长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为甜菜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Cd~(2+)浓度增加,甜菜幼苗逐渐褪绿变黄,幼苗干鲜重降低;(2)镉胁迫后甜菜幼苗吸收Cd~(2+)浓度呈增加趋势;(3)在营养液中添加Cd~(2+),致使根、茎、叶中的硼、铜、锌、铁、锰、钼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含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在营养液中由于镉元素的存在,影响甜菜的营养吸收,破坏了营养平衡致使甜菜生长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增加,甜菜幼苗受到危害变重,镉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毛枝五针松幼苗发育不良、根系细弱不发达、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营养袋育苗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25、0.5、1.0、1.5、2.0 g/L)喷洒毛枝五针松幼苗,研究不同浓度的SA溶液对毛枝五针松壮苗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SA溶液浓度。结果表明:SA溶液可显著改善毛枝五针松幼苗的生长状况,能够扩大植株根系体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毛枝五针松幼苗的抗逆性,有助于壮苗的形成。在不同SA处理中,以喷施1 g/L浓度时,形成的壮苗效果最好,比对照高295.18%,且抗逆性最高。建议对毛枝五针松幼苗进行SA处理时,最适浓度为1 g/L。  相似文献   

19.
强化型EM菌剂对金针菇菌糠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EM菌剂在菌糠堆肥中的应用效果,加速腐熟进程,改善堆肥质量,采用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SNH-7、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SNK-103与EM菌剂进行复配,研制强化型EM菌剂,并研究其对菌糠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EM菌剂相比,接种强化型EM菌剂的处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更加旺盛,温度、pH、EC值、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C/N、腐植酸和黄腐酸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更大,腐熟进程加快;成品堆肥的GI提高,C/N降低,总氮、硝态氮、总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的含量升高,生物安全性更好、肥效更高。说明在EM菌剂中补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高产菌株,可强化其对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在无辅料、高C/N、低pH的不利条件下,添加该菌剂能加速堆肥进程,提高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